近日,河南省沈丘縣卞路口鄉高山店村馬新銀老人去世了。在當地,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黨員,他的一個兒子三個女兒都是村民眼中的“致富明星”。可老人的喪事卻辦得很儉樸:戴孝花不穿孝布,少行禮不磕頭,不請喇叭響器,不燒紙罩子……
早些年,在當地,“面子人”這樣辦喪事很稀罕。但如今,簡辦紅白事很平常。沈丘縣在推動移風易俗過程中,通過“政府提倡、干部帶頭、民間主導”,打好堵疏結合“組合拳”,淳樸鄉風正在形成。
從2016年始,沈丘縣紀委在走訪調研、問卷調查、多方學習的基礎上,連續下發文件,給黨員干部劃出“硬杠杠”,督查、曝光、約談齊上陣;同時,以行政村為單位,成立紅白理事會558個,實現村居全覆蓋,全面推進移風易俗工作。
“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沈丘推進移風易俗不搞一刀切,由縣文明辦制定《農村紅白事標準參照指導意見》,各村理事會在此基礎上組織村民討論,經過反復修改商定后,將“紅白事操辦標準”納入村規民約,形成一村一策。
“風俗是表象,根子是人的觀念。移風易俗,不能單純依靠一紙公文嚴令禁止。最務實的做法是:政府做移風易俗的‘推手’,通過宣傳教育,增強群眾的認同感,引導群眾照章辦事。”沈丘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宇說。
沈丘縣各村成立“移風易俗勸導隊”、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組織“文明家庭”評選活動;村里天天放廣播,組織宣講團……通過廣泛宣教,引導群眾順勢而為。
在喪事改革中,沈丘縣推行“近抓減負,遠抓公墓”。近年來,為推進公益性公墓建設,樹立文明喪葬新風,黨員干部經常掰著指頭給群眾算賬:一畝地埋墳頭的話,最多埋10個,建公墓能建200個,建祠堂、骨灰塔的話,集約效應更明顯。如果個人修墳砌墓,一般要花費5000元至15000元,建雙穴公墓的話,費用不到1000元。
據悉,沈丘縣按照“四有一通”標準,已建成農村公益性公墓546座,實現了村級公益性公墓全覆蓋。其中,位于縣城附近的福壽塔占地900平方米,共11層,可容納5萬個骨灰盒。接下來,民政部門將在每個鄉鎮建設一個容納1萬個骨灰格位的高標準公墓。沈丘縣還引導群眾在祭祀中樹立環保理念,以獻花、植樹代替過去的爆竹、紙錢。
為將移風易俗工作落實、落地,沈丘縣文明辦聯合縣紀委每年組織1次調查暗訪,給各鄉鎮評出好中差,納入年度綜合考評,與文明單位掛鉤,并通過媒體,宣揚正面典型,曝光負面典型。據抽樣調查顯示,2017年該縣農村操辦紅白事費用普遍降低三分之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風文明應是重要內容之一!惫钫f,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受益最大的還是老百姓。政府只要多管齊下、綿綿用力,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文明新風定會根植人心。經濟日報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黃海濤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