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繼續貫徹實施好《中醫藥法》;要進一步深化中醫藥改革,扶持有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的醫療機構發展,力爭每個縣至少有1個公立的中醫類醫院;還要深化中醫藥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好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專項,在重大疾病防治、重大新藥創制、重大技術攻關等方面實現突破。”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日前在京表示。
十八大以來,我國中醫藥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據王國強介紹,五年來,中醫藥服務能力有了新提升。中央財政投資399億元支持中醫藥系統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截至2016年,中醫類醫院達4238所、實有床位87.73萬張,分別比2012年增長24.76%、42.97%;中醫類醫院診療量和出院人數分別為5.77億人次、2556.73萬人次,分別比2012年增長27.81%、42.12%;97.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4.3%的鄉鎮衛生院、83.3%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62.8%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與基層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前相比,分別提高了21.9%、27.8%、31.7%、5.3%,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顯著增強。
同時,中醫藥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中醫藥領域榮獲國家科技獎勵4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14類重大疾病中醫藥防治療效獲得循證依據,完善了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和慢病臨床科研網絡,建立了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的臨床科研一體化新模式,建設了一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一批科研成果轉化為診療規范和中藥新藥,400余本中醫古籍全部完成校注整理出版。對1332個縣開展中藥資源普查,基本建立中藥資源動態監測和種質資源保護體系。
此外,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呈現新局面。評選表彰了60名國醫大師、100名全國名中醫和60名中醫藥高校教學名師。優化中醫藥學科結構,推進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的改革實踐,中醫藥特色醫學教育模式逐步健全,44所高校實施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14所中醫藥院校開展省(部)局共建,建設185個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1741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794個中醫藥重點學科。截至2016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48.16萬人,比2012年增長34.98%;每萬人口衛生機構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48人,比2012年增長32.32%,人才支撐事業發展的作用更加突顯。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