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將產業扶貧與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集中資源加快發展特色產業。
目前,貴州省特色產業正走向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產品商品化、經營集約化、產業一體化
貴州省有豐富的特色農產品,而且品質好,但是由于生產未能實現標準化,規模小、產量低,難以打開市場。在決戰脫貧攻堅中,貴州省大力推進產業扶貧,積極鼓勵各地依托資源稟賦,培育縣域特色優勢產業,念好“山字經”,種出“搖錢樹”,相繼形成了一批特色產業縣和多個連片特色產業帶,幫助貧困群眾增加收入,有力加快了當地的脫貧進程。
數據顯示,僅2017年,貴州省就實施了產業扶貧項目1.5萬余個,新增蔬菜食用菌種植106.9萬畝、中藥材種植23.5萬畝、家禽養殖1554萬羽,覆蓋貧困人口200多萬。
把特色資源轉換為增收優勢
貴州省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同時,貴州農業特色產業資源豐富。借助產業扶貧的東風,貴州把不少特色產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群眾脫貧增收的經濟優勢,使“小亂散”的產業實現了規模化發展,漸次成為百姓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寒冬,貴州省從江縣的椪柑采摘已經進入尾聲,但游客和商販的興致不減,紛紛來到月亮山中尋找美味。果農曹開明告訴記者,當地種植椪柑的歷史始于上世紀80年代,如今是當地不少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
從江縣農業局副局長王長華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發展,全縣目前的椪柑種植戶約2.32萬戶,種植面積達5.4萬畝,年產椪柑鮮果約2.72萬噸,全縣果農僅此一項年增收8100余萬元。
地處黔西北的赫章縣核桃種植歷史悠久,擁有很多樹齡過百年的核桃古樹,分布有烏米核桃、串核桃等原生優質種源。但一直以來,農民只是零星種植,不成規模。
赫章縣決定把核桃產業作為生態建設、群眾脫貧的支柱產業培育,并在2009年成立縣核桃局,逐漸搭建起縣、鄉、村聯動的核桃產業發展網絡,一大批干部成為“核桃書記”“核桃鄉(鎮)長”“核桃局長”。2013年,貴州省決定每年安排6000萬元用于支持該縣加快核桃產業發展。
經過10多年的努力,赫章縣建起了覆蓋城關、朱明、可樂等鄉鎮,種植面積達166萬畝的“百里核桃長廊”,產值規模達15億元。
同時,赫章縣還積極拓展核桃精深加工領域,引進了赫之林等多家企業,從事飲料、工藝品等核桃精深產品加工,年產值已近2億元。
據赫章縣副縣長朱大庚介紹,目前全縣核桃可幫助農民年增收約2000元,待核桃全部進入盛果期后,預計總產值能達到100億元。
2013年,貴州在全省范圍內大規模建設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通過整合資源加快農業園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標準化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目前,貴州省茶葉、中藥材、薏仁米、果蔬等特色產業正走向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產品商品化、經營集約化、產業一體化。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貴州全省的茶園面積已經達717.6萬畝,產茶量達32.7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1%和15.2%;茶產業帶動貧困戶人口49.85萬人,相關從業人員年人均收入達8840元。
在積極推動縣域特色產業上規模的同時,貴州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以擴大產業市場影響。2017年5月份,貴州省出臺《綠色優質農產品促銷工作實施方案》,積極推動以銷定產、以銷促產、產銷結合,形成穩定持續的省內外銷售市場和渠道。如今,湄潭茶葉、威寧馬鈴薯、赫章核桃、玉屏油茶、羅甸火龍果、晴隆肉羊等特色產品正成為貴州的亮麗產業名片。
2.1億元支持特色產業發展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貴州今后一段時期重點攻堅的方向。
去年9月份,貴州省出臺《發展“一縣一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提出2017年至2019年間,力爭通過“一縣一業”產業扶貧,累計帶動近200萬人脫貧。
貴州省在大力發展蔬菜、茶葉、生態家禽、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的同時,結合各地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發展“一縣一業”的經驗做法,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精品水果、早熟馬鈴薯、薏仁米、釀酒用高粱、蕎麥、優質肉牛肉羊、冷水魚等區域特色明顯的產業,在全省范圍內構建9大區域特色產業帶。
貴州要求加強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提升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水平,提高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把深度貧困地區建成全省綠色優質農產品重要供應基地。
今年,貴州省將安排2.1億元支持14個深度貧困縣培育壯大“一縣一業”,支持每個深度貧困縣發展一個比較優勢突出、市場占有率高、增收潛力大、貧困農戶參與度高和帶動脫貧效果好的特色主體產業。
下一步,貴州省將把產業扶貧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與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集中資源加快發展特色產業,因地制宜推進“一縣一業”發展,著力補齊產業鏈短板,創新產銷對接和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秉澤 王新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