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走出國門 服務全球 中醫藥國際化之路越走越穩

2017年12月21日 07:55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抗瘧疾藥物“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生命、“中醫針灸”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中醫藥在全球的認可度與日俱增,已經傳播到了183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說,中醫藥已經成為中國與各國開展人文交流、促進東西方文明互鑒的亮麗名片,成為中國與各國共同增進健康福祉、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載體。

  國際化穩步推進

  “由天士力控股集團創新開發的治療冠心病的中西醫常用藥——復方丹參滴丸,于2016年12月份在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多個臨床中心順利完成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三期臨床試驗,進入數據統計和新藥申報準備階段。復方丹參滴丸由此將成為全球首例完成FDA三期臨床試驗的中藥復方制劑,實現了中藥歷史性的跨越與突破,首次向世人證實復方中藥也可按國際標準作臨床評價。”天士力控股集團醫療投資副總經理戴標說。

  今年上半年,天士力控股集團和康平醫療集團合作成立的中西醫結合現代醫療中心——天士力康平CBD醫療中心在悉尼市宣告落成,這是澳大利亞悉尼市中心首個醫療服務器械最完善、規模最大的華人社區醫療診所,為澳大利亞居民提供系列醫療服務、多種語言服務以及中西醫融合治療方式。截至目前,在該醫療中心接受過治療的病患已達19.8萬人次。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王笑頻透露,截至目前,我國與外國政府、地區和組織簽署了86個中醫藥合作協議;截至去年底,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7個中醫藥海外中心;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數百所中醫藥院校。此外,中醫藥已經積極參與到我國與14個國家和地區的自由貿易區談判中,以降低中醫藥市場準入,減少貿易壁壘。

  中醫藥海外中心建設運營屬于復合機制。“在雙邊政府達成共識后,由雙方合作機構共同承擔建設,由機構吸引一些企業參與。例如,匈牙利塞梅爾維斯大學和我國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共同建立了中東歐中醫中心。”王笑頻表示。

  中華老字號——北京同仁堂集團已在海外26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公司和130家零售終端、中醫診所和養生中心,累計診療的患者超過3000萬人次。同仁堂商標在海外7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法注冊,同仁堂生產線通過日本厚生省、澳大利亞TGA的GMP認證和伊斯蘭哈拉認證、以色列潔食認證,為產品出口到不同國家和地區提供了保障。“同仁堂在海外成功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實現了‘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同仁堂’的目標。”北京同仁堂集團副總經理丁永玲說。

  據介紹,自2015年以來,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每年主辦世界中醫藥大會暨“一帶一路”中醫藥文化周活動,先后赴西班牙、新西蘭、泰國等國開展學術交流,旨在推動中醫藥學與世界各國醫藥學的合作。

  針灸成替代療法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有103個會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其中29個設立了傳統醫學的法律法規,18個將針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總部設在中國的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有61個國家和地區的215個會員團體。

  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針灸是我國為數不多擁有國際話語權、處于領先地位并有望取得原始創新突破的學科領域之一。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席劉保延表示,針灸療法因有廣泛的適應癥、療效迅速顯著、操作方法簡便易行且醫療費用經濟,極少有毒副作用,是被世界各國率先接受的傳統醫學方法,應以針灸為突破口帶動中醫藥“走出去”。

  今年8月24日,在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中醫關懷團為旅歐華僑華人義診活動中,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黃石璽將其30多年的經驗與技術帶到布達佩斯,現場為60多位患者進行火針治療、針罐療法,讓歐洲各國中醫師們領略了中醫藥的神奇魅力。

  截至今年1月底,世界范圍內已有38萬余名針灸工作者。“除中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中醫醫療(針灸)機構達10萬多家。針灸的中外傳承基地共有6家,涵蓋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劉保延介紹說。

  近年來,上海中醫藥大學先后在捷克、馬耳他、摩洛哥等國建立海外中醫中心,設立美國第一家中醫孔子學院,今年又試運行美國中醫中心,啟動毛里求斯中醫中心。特別是與馬耳他大學合作舉辦的馬耳他中醫中心,舉辦的“中醫針灸與文化”碩士項目首屆學生也已經畢業。“5年來,累計派出逾860名學生赴海外交流學習,旨在推進全球化視野的中醫藥人才培養。”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說。

  “‘一帶一路’建設為中醫藥‘走出去’提供了難得的契機,應充分挖掘展現針灸‘治未病’的優勢,在治未病占據主導地位,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發揮協同作用,在康復疾病中發揮核心作用,還需要推進針灸服務模式的轉變,構建‘一針、二灸、三吃藥’的醫療服務模式。”劉保延說。

  實現零的突破

  2009年9月份,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 249)正式成立,由上海中醫藥大學承擔秘書處工作。“截至今年11月份,ISO/TC 249已正式獨立發布22項中醫藥國際標準,包括一次性無菌使用針灸針、亞洲人參種子種苗、中藥重金屬檢測方法、中藥煎煮設備、艾灸器具以及中藥編碼系統,實現了ISO領域中醫藥國際標準零的突破,對促進中醫藥國際貿易和中醫藥國際化有著深遠的影響。此外,正在制作的國際標準達49項。”徐建光介紹說。

  2014年12月份,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WFCMS)標準化建設委員會也落戶上海中醫藥大學,負責和參與“世中聯”國際標準的發展規劃和制定及發布工作。目前,國際上與中醫藥相關的3大國際組織:WHO、ISO、WFCMS及其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工作平臺都設立在上海中醫藥大學。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自2003年在北京成立以來也先后發布國際組織標準21部。“其中,‘中醫基本名詞術語對照國際標準’系列相繼出臺,包括中英、中法、中西、中葡、中意、中俄、中匈、中德、中泰名詞術語對照,在世界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先后得到不少國家行業機構采用,世界各地的一些中醫藥教育機構將其逐步用于教學,對在世界各地傳承中醫藥學術,提高推廣應用中醫藥技術的準確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秘書長桑濱生說。

  仍面臨諸多困難

  當前,中醫藥“走出去”與現代醫學互融互通還面臨諸多困難。“首先是文化差異,我們尊崇的‘天人合一’等東方哲學人文觀念和西方的思維方式還是不一樣;其次是政策和技術壁壘,我們要進入國際市場,為國際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就要適應當地風俗習慣。同時,我們在國際上面臨著競爭,包括現代醫學的競爭和當地傳統醫學的競爭,這就要求我們拿出更好的服務和更高質量的產品回應質疑。”王笑頻說。

  針對在中醫藥國際化進程中,不正規的中醫藥機構以及假冒偽劣的中醫師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中醫藥海外聲譽的現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在海外建立示范性的中醫診所來扶正祛邪。同時,通過與政府、民間協會合作,促進國外的立法;通過合作辦學、建立示范性的培訓中心來幫助他們提高中醫師的資質。此外,還委托中國的中醫師認證中心制定了一個國際中醫師認證制度來規范國際中醫師資格,為其他國家提供參考。

  “在國際上,傳統醫學往往作為現代醫學的補充和替代。要增強傳統醫學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關鍵在于加強傳統醫學的臨床研究,拿出療效的證據。傳統醫學目前的大量實踐還停留在個體化治療,如何使個體化治療更加有把握度,還需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方式把臨床的實踐數字化,從而不斷提升我國傳統醫學的水平和地位。”劉保延認為。

  對此,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已經制定了發展規劃。12月8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關于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中醫藥健康服務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服務內容不斷豐富,線上線下結合更加緊密,產業鏈逐步形成,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佳霖

(責任編輯:何欣)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首页 | 午夜福利视频欧美日韩一区 | 日韩伦理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一区 | 曰本A∨久久综合久久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