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毛澤東在銅鼓親自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創下了我黨歷史上的“三個第一、兩個起點”,走出了一條中國革命的成功之路。聲勢浩大、波瀾壯闊的湘贛邊秋收起義,讓宜春人民接受了一次戰斗的洗禮,它極大地鼓舞了宜春人民群眾的革命斗志,促進了宜春各地組織政治上的成熟和政治覺悟的提高,從而對廣大黨員和革命群眾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進一步認清形勢,堅定革命信念,英勇斗爭,前赴后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悠悠歲月多情,巍巍溈山作證,今天的宜春,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片灑滿烈士鮮血的紅土地上,偉人風范和先烈事跡激勵著宜春人民信心百倍地踏上建設美麗宜春、決勝全面小康的新征途。
站在2017年的這個歷史節點,回望宜春,回望90年來的滄桑巨變,無不感到激動與震撼,無不感到驕傲與自豪。宜春積極適應和把握新常態,堅定信心,始終保持發展定力。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上下認真落實省委“十六字”方針,大力實施“雙核、雙帶”和“循環區、綠色區、生態區”區域發展戰略,攻堅克難,奮勇爭先,邁出產業升級大步伐,描繪民生改善新畫卷。
近年來,宜春開拓創新、務實重干,逆風而上,經濟發展質速并進。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1770.4億元、320.9億元、182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10.1%、14.7%。財政總收入超20億元縣(市、區)達到7個。豐城位居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第75位,樟樹躋身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 高安列為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百強縣。
挺起跨越發展的“堅硬脊梁”
近年來,宜春市委在充分調研、科學考證的基礎上,對癥下藥,明確提出打造5個千億產業、6個千億園區、10個百億企業的戰略目標,持續打響了一場氣勢恢宏的工業升級戰。
大項目、好項目是產業集聚的內核。宜春積極搶抓省委、省政府推進贛西經濟轉型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以日漸凸顯的區位優勢和海納百川的大開放精神,積極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既大步“走出去”,又主動“引進來”,實行擇商選資、招大引強。吸引了正威國際、華潤、中節能、連天紅等一大批行業“大鱷”落戶宜春。
好項目既要“引進來”,更要“留得住”。宜春喊出了“盡心盡責當好企業服務員,不讓任何一個投資者受委屈”的口號,全力打造優良的經濟發展軟環境。每年年初,宜春在全市范圍內選出200戶重點工業企業由市、縣兩級掛點幫扶,實行特事特辦、急事急辦、難事快辦,切實做到優質服務“零距離”、環境保障“零干擾”、落實政策“零折扣”。
宜春優良的發展環境成為吸引投資的強力磁石,奧其斯科技、格林美資源循環、睿鋒環保、正拓新能源等一大批關聯度高、輻射力大、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投資生產、達產達標。為承載大項目、好項目,宜春大力推進工業園區平臺建設,2016年工業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00億元,奉新工業園區列入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高安建陶產業基地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宜春初步形成了建材、機電、食品、化工、醫藥、電力能源、紡織服裝七大支柱產業,建成了鋰電、建陶、硬質合金、綠色食品等十大產業基地,鋰電新能源等10個產業集群列為省級工業重點產業集群,占全省1/6。引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數、工業用電總量、產業基地規模、產業集群數量、馳名商標數量均居全省前列。
筑牢加速崛起的“厚實基石”
宜春,素有“贛中糧倉”之美譽,2016年糧食總產達到85.8億斤,糧食托市收購量全省第一。近年來,宜春堅持對農業再認識,促農業再出發,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現代農業發展呈現出姹紫嫣紅的景象。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才能激活農業內生動力。宜春按照“特色農業創特色”的思路,在發展傳統農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油茶、肉牛、綠色有機、富硒、生態休閑農業五大特色產業。其中,在豐城、高安、上高、明月山著力打造富硒產業帶,在袁州區、靖安、奉新、宜豐、銅鼓、明月山著力打造生態休閑農業觀光帶。2016年肉牛出欄46萬頭,綠色食品原料基地、有機農產品認證、富硒農產品基地、高產油茶林面積分別達到138萬畝、95萬畝、21萬畝、88萬畝。新增“三品一標”認證數68個,居全省第一。
通過大力招商,宜春成功引進浙江海亮集團、巴布洛生態谷、淘寶農村電子商務、景田百歲山、朗朗食品等一大批重大農業項目;通過扶優扶強,康替龍竹業、益家食品、元博山茶油、飛宇竹業等企業先后上市。
“堅持以工業化理念發展園區,用現代科技管理園區,用市場化辦法經營園區”。按照這一思路,宜春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和產業等優勢,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萬載依托有機農業產業的先發和品牌優勢,推進有機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帶動全縣農業發展;豐城憑借天然的硒資源,打造中國生態硒谷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富硒特色果園、有機大米、蛋雞、種鴨、肉奶牛等16個生產加工基地;靖安突出綠色生態品牌,重點發展綠色水稻、蔬菜、椪柑、白茶及特種名貴水產產業,現已建成核心園區2萬多畝。
打造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綠色生態,一直是宜春的“燙金”名片。依托青山綠水,宜春旅游業蓬勃發展。按照“打造全國知名的養生休閑度假勝地”的總體定位,宜春確立了構建以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和靖安縣為“雙核”、依托市內高速公路和國道編排宜春北部、中部、東部三條精品旅游路線、重點打造溫泉養生游、文化創意游、古色禪宗游和生態觀光游的“雙核三線四游”格局的發展思路,加快推進旅游業發展升級。
近年來,宜春禪都文化博覽園、明月山高山觀光小火車、天沐夢幻水城、樟樹中國古海養生旅游度假區、靖安九嶺森林溫泉度假村、奉新百丈山景區等54個重大旅游項目相繼建成接游。全市鄉村旅游、溫泉旅游、生態旅游、自駕車旅游、紅色旅游異彩紛呈,初步形成一個內涵豐富的養生休閑度假產品體系。令宜春人更為驕傲的是,明月山景區摘下贛西第一塊“5A級景區”牌匾,宜春打響旅游品牌終于擁有了“話語權”。而月亮文化旅游節、花博會、萬人泡腳、CCTV模特大賽、靖安紫薇節、袁州梔子花節等重大節慶或旅游活動平臺,進一步提升了宜春旅游知名度和城市開放度,宜春“月亮之都·禪宗圣地·溫泉之鄉”已成為社會公眾廣泛認同的城市品牌。
緊扣打造贛西商貿物流中心這一目標,宜春積極優化整合現有商貿物流資源,不斷壯大商貿物流業經營主體。電商產業是朝陽產業。宜春出臺了《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積極培育重點電子商務企業,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2016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300億元、增長50%,銅鼓獲評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全省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南氏電子商務產業園傾力打造了康園寶商城、淘寶“特色中國·宜春館”、京東館等,并承辦了淘寶網“阿里旅游·去啊”宜春旅游旗艦店,讓優質優價的宜春特色農業、工業及旅游產品源源不斷地推廣到全國;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銅鼓捷一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整合縣內6家快遞企業資源,創造“快遞+電子商務+快遞下鄉+多元化的百姓服務平臺”經營模式,打通了快遞下鄉最后一公里。
描繪民生改善的“美好藍圖”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第一要務和頭等大事。宜春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加快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群眾關心的問題。近年來,宜春財政資金向民生項目傾斜,在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民生實事上持續發力,讓群眾盡享和諧社會發展成果。
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5.8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2.5%,控制在調控目標內。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7452元和12643元,增長8.2%和8.8%。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9.1%,零就業家庭就業安置率繼續保持100%。完成扶貧移民搬遷6008人,全年減貧5.2萬人。新開工棚戶區改造16236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20359套。
出行難、上學難,是宜春中心城區的兩個“老大難”。宜春持續發力,2016年新改擴建中小學72所、新增學位3.2萬個,中心城區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緩解,9個縣(市)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認定,達標率居全省第一。規劃建設宜春中心城區立交橋、人行天橋、地下人行通道,實施宜春中心城區主要道路拓寬工程、環城南路建設工程、320國道繞城改道工程等多項便利于民的大工程,讓市民出行更加通暢、便捷。
夯實平安惠民基礎,下好民生警務“先手棋”。宜春推進綜治中心、信息化、網格化管理“三大建設”,每年投入天網、三網、技防入戶工程建設達5000萬元。地質災害防治連續八年實現“零死亡”。深化“平安創建”活動,重拳打擊“盜搶騙”,公眾安全感得到提升。創新信訪工作體制機制,各類矛盾糾紛化解率達到99%,化解信訪積案“1+1+N”工作模式在全國推廣。
可以說,這是一場充滿著智慧與勇氣的大膽探路,這是一抹經濟寒流中的絢麗亮色。宜春,這片熱土風勁雷激!宜春,經濟脈搏強勁躍動!1.87萬平方公里的宜春大地上,一股新的力量正在凝聚,一種新的激情正在迸發,一幅新的畫卷正在繪就。(中國經濟網記者 牛力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