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剛“滿月”的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已展現出巨大的吸引力:短短一個月,這片119.99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增企業近2000戶,吸引資金250多億元。
充滿吸引力的不只是這一小片土地。今年一季度,四川省1952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7869億元;而過去5年,累計引進到位省外、境外資金4.7萬億元。這些項目涵蓋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等產業,既補短板、調結構,又推動培育發展新動能,讓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活力迸發。
主動融入 借力發展
既不沿邊也不靠海的四川,發展活力源于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對外開放合作的步伐堅定有力。2013年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多次就融入“一帶一路”、推進開放合作作出部署,將對外開放、借力發展作為實現后發趕超的重要路徑,和培育產業增長點的最直接抓手,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
四川圍繞“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大部署,大力推進國際交通樞紐建設,先后建設公鐵、海鐵多式聯運中轉站場,鐵路口岸綜合服務中心、鐵路保稅物流中心、中歐貨物貿易轉運中心和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建設項目掀起新一輪建設熱潮,一大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加快建設。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已開通航線270條,其中國際(地區)航線96條,實現了與五大洲的通航,去年旅客吞吐量達到4604萬人次,在全國機場排名僅次于北京、上海和廣州,排名第四位,躋身世界機場排位前50強,成為中國西部聯通世界、對接全球的重要支點。去年5月,四川省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項目、總投資718.6億元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開工建設,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后,成都將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后第三個擁有兩座國際機場的城市。
在空中交通快速發展的同時,公路、鐵路、水路交通齊頭并進,2016年底形成鐵路、公路、水路共29條進出川大通道,為加快融入“一帶一路”架起了一條條通暢大道。2016年,成都車站旅客發送量4594萬人次,是全國第五大鐵路樞紐;進出川高速已有18條,省內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519公里,排名全國第二。據介紹,近4年多來,四川公路、水路交通建設共完成投資5194億元,居全國前列。
中歐班列(成都)堪稱四川向西拓展對外開放大通道、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的代表。2013年4月開通的中歐班列(成都),初期一周一班,只從成都到波蘭羅茲,4年后的今天已成為以成都為中心、面向全國、輻射歐洲的貨物發運平臺,歐洲終點站也延伸至德國漢堡、意大利米蘭等多個歐洲城市。2016年,中歐班列(成都)開行數量增至460列,占全國中歐班列開行總數的四分之一。
搭建平臺 深化合作
四川著力深化經貿產能務實合作,突出重點國家、重點地區、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在能源電力、軌道交通、電子信息、輕工紡織、航空航天裝備等領域取得眾多合作成果。投資過百億元的重點項目數量快速增長。2012年,四川新開工投資過百億元項目12個,涉及總投資約2600億元,去年這組數據則分別躍升至37個、9900多億元。今年初,美國格羅方德公司把投資規模超過100億美元的12英寸晶圓制造基地落戶成都,這是格羅方德全球投資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生產基地,同時也是四川史上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看好當地半導體產業的物流、供應網絡和分銷市場是最終決定落戶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川落戶世界500強企業已達321戶。
四川一直著力搭建和用好各類開放合作平臺。5月10日,總建筑面積約21萬平方米、總投資30億元的中國-歐洲中心在成都高新區正式啟用,中心將致力于打造成為中國西部與歐洲進行貿易、投資和技術合作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和“一帶一路”經濟聯絡基地;同一天,“2017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舉辦,吸引了一批世界著名研發機構、投資機構、頂級孵化載體,這是成都第三次成功舉辦“創交會”;已舉辦16屆的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成為西部12個省(區、市)與海內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去年的西博會吸引來自全球91個國家(地區)的6萬余名嘉賓客商參會,境外參展企業達2347家。而天府新區、中國(四川)自貿區、成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建設,以及中韓創新創業園、中德創新產業園、中法成都生態園等園區的形成,為對外開放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成都海關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四川外貿進出口較去年同期增長57.1%,其中,出口增長40.7%,進口增長76.4%。與美國、東盟、歐盟三大傳統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實現快速增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增勢更是迅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鐘華林)
相關專題: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一帶一路”合作共贏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