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3月12日(記者 郭濤 專欄)2017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陜西法士特首席技能培訓師曹晶共帶來四項建議,其中有兩項與職業教育相關,分別是“加強技能人才培養,提升技工職業價值”以及“在我國高職院校開設本科專業”。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法士特首席技能培訓師曹晶 數據來源:中國經濟網
去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一詞。而職業技能培訓對于工匠精神的打造可謂息息相關。
“當時聽完總理的報告,我非常激動。我作為一名技術工人、同時也是一名培訓師,在工作過程中越來越感覺到,我們的社會、政府都在積極地推動和宣揚工匠精神”,曹晶非常欣喜地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
曹晶表示,去年法士特,以及法士特所屬的濰柴動力集團均評選了十大工匠。陜西省總工會評選了十大“三秦工匠”,包括陜西各個地市都在舉辦類似活動。“不光是評選,還組織這些工匠深入基層宣講事跡,提高技能人才在社會上的知名度,讓更多人知道技能工作的價值所在!
“當然,這只是精神方面的鼓勵和推動。一些具體的政策和福利也應同時跟進。”曹晶繼續說道,目前,技術工人到了高級技師,其職業資格等級即達到頂端,向上晉升的路線由此封頂。如何打通這個通道,讓技術工人的職業生涯繼續向上延伸,提升其職業價值、職業貢獻度,從而建立起完整的技術工人發展體系至關重要。
此外,相對于制造業的高端化趨勢,大量諸如數控、機器人、電子等高精尖技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實際,目前高職院校的三年學制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三年時間,你要把他培養成一個應用型的技能人才,是很困難的。學制上就不能滿足。相當于給社會提供了一個沒有培養完的人才,這個人到了社會上也不足以支撐他的職業生涯。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學歷,學生的職業價值也將得到提升和體現,以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到制造行業!
曹晶認為,一段時期以來,工人的地位之所以不高,主要是由于社會對其認知不夠。覺得又臟又累、收入不高,不被外界所看好。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優秀的人才不愿進入到制造行業。另外,職業院校的入學分數線較低,長此以往將引發各行業制造人才結構的不合理、不匹配。
“德國很早就開始對學生進行分流,德國學生在人生中有很多次選擇的機會。由此,其進入到社會各階層人才的水平、能力是差不多的,不至于出現人才的結構性失衡”
在曹晶看來,隨著整個社會對技術人才得愈發重視,作為技術工人自身也要有所提升!笆紫任覀円獔允,按照工匠精神的要求一絲不茍,踏踏實實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企業、社會、國家也要提供更多的學習和成長機會,這對于技術工人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現在的制造業已經向著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方向在發展,一些技術工人原先掌握的單一、簡單的工具使用技能,已經無法滿足現實需求。只能通過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更好的體現其職業價值所在。”
“同時,積極地參與到國家提倡的創新、改進、改善工作中來,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證明自己的工作價值。包括校企合作,職業、技能競賽等等。這也是政府應該積極推動的事情,讓我們的技術工人感受到國家對他的重視,感受到自己職業發展的希望!
此前,三部委聯合出臺《制造業技能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斑@實際就是《中國制造2025》頂層設計具體實施的一個指南,下一步我會關注這個指南的具體實施、落實”,曹晶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
代表委員小資料:
曹晶,男,漢族,1974年09月出生,陜西隴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畢業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大學本科學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陜西代表團)。陜西法士特首席技能培訓師。
更多報道請見 “穩中求進 團結奮進——2017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