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原標題:貫徹新發展理念 引領經濟新常態——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解讀計劃報告
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改革委3月5日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交了《關于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報告顯示,去年我國發展計劃的62個指標中,19個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43個預期性指標中,38個運行情況符合或高于預期。
2017年,我國經濟增速將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也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將繼續推動“三去一降一補”,釋放國內需求潛力,振興實體經濟,促進區域協調協同發展。如何完成這些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有關專家學者接受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的采訪。
“三去一降一補”如何取得更大成效
“很多國產品牌,完全有足夠的底氣與進口品牌掰手腕,但在消費者眼里,國產品牌還是不如國外品牌。”全國人大代表、福建萊克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振生說,由于消費者對國產產品缺乏信任,很多進口品牌價格長期居高不下。
李振生代表說,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扎扎實實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增加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使供給和需求的結構有效匹配,才能使國產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需求。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計劃報告提出,2017年,要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襄陽市委書記李樂成表示,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去產能方面,要根據各地實際,改進中央財政獎補資金使用方式,加快資金撥付進度,賦予地方更大的資金靈活使用權;而在降成本方面,要以更大決心、更大擔當、更大作為推進實體經濟發展,特別是要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去產能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重點任務之首。“今年去產能任務更重、壓力更大、要求也更高。目前,我們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安排2017年各項工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法規司司長楊潔說,總的方向是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更多采取技術標準規范,更加科學精準、扎實有效去產能,力爭取得更大實質性進展。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場硬仗又是場急仗。”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省長孫志剛說,必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狠勁、“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勁,堅定不移、克難奮進,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抓實抓好,把整個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需求潛力如何進一步釋放
長期以來,投資和出口對拉動經濟增長起著重要作用。不過,2014年,消費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當中的第一驅動力。
2016年,我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6%,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2.4個百分點,這說明我國經濟增長驅動過于依賴投資的局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計劃報告提出,2017年,要進一步釋放國內需求潛力,注重創新供給激活需求,夯實內需基礎。這意味著,我國必須積極擴大內需,釋放有效需求,繼續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性作用,進一步發揮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
“目前,我國已經迎來居民消費升級的發展階段,我們必須順應消費需求變化的新趨勢,以改革創新增加消費領域特別是服務消費和綠色消費的有效供給。”孫志剛代表說,在過去一年,貴州省以豐富旅游業態為主攻點,以大交通帶動大旅游、以大生態提升大旅游、以大數據助推大旅游、以大健康豐富大旅游,帶動了旅游業井噴式增長。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荊門市委書記別必雄說,當前我國有2.8億農民工,提高戶籍人口的城市化率,為農民工及其家屬提供城市保障房和公共服務,將釋放巨大的城市住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需求,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
如何精準擴大有效投資?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工商聯主席孫明表示,關鍵在于激發民間資本活力、讓他們敢投資,而這首先需要政策真正落地。
“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民營企業、民間資本有很多措施,但要讓企業真正有切身感受,還需要政策實實在在地落地。”孫明代表說,民間資本敢不敢投資,關鍵在于有沒有信心。信心的建立需要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我國經濟平穩增長。
如何發力振興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國家發展的根基。“實踐表明,現階段不靠改革創新沒有出路。”楊潔說,我們將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創新引領,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和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華為、格力等大型企業的發展歷程都說明,沒有創新就沒有企業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黨組書記童國華說,創新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但在產品、業態創新的前期階段,也是風險最高的階段。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資金支持創新、創業,主要用于提供空間、場地等硬件,而投向產品研發階段的風險投資不足。童國華代表建議,建立完善的機制,加大政府資金在風險投資特別是股權投資方面的力度,吸引社會資本投向有發展潛力的新技術、新產品。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恩達麻世紀董事長邱新海在麻紡產業摸爬滾打了22年。他說,要較好地降低要素成本、加快轉型升級,不僅要向政策要紅利,還要向創新要活力,企業才能源源不斷煥發市場競爭力,更要優化環境,解決“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讓企業辦事輕松高效。
全國政協委員、中油財務公司總經理蘭云升說,振興實體經濟必須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使企業家能一心一意把企業創新發展放在重要位置,發揮好企業家的創業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實體經濟是國家的本錢。”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副省長毛偉明表示,2017年,江西省將重點在持續、精準、深入上下功夫,抓好已有政策的落地,在用能、物流、用工成本等重點領域出臺新的降成本措施,推廣互聯網+政務,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進一步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區域發展如何更加協調協同
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計劃報告提出,今年,我國要以三大戰略引領區域協調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施差別化區域發展政策,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長軸、增長帶。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長王東峰說,2016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了新的突破。天津引進京冀投資項目2701個,投資額1994億元,占全市實際利用內資的44.0%,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天津市到河北投資金額400多億元。
“京津冀的協同發展,為我們企業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龐各莊樂平農產品產銷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樂平說,公司利用三地的比較優勢,把冷鏈物流與倉儲遷移到河北固安,生產種植擴展到河北承德,這樣一來,北京的品牌和渠道優勢加上河北的土地和人工優勢,為公司的發展插上了翅膀。
“如果西部地區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我國經濟的回旋余地將更大,區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也將得到有效解決。”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說,國家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科技資源配置等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這既是大局的需要,也是西部地區發展的潛力所在。西部地區既要在傳統領域想辦法,也要高度重視新業態、新產業、新動能,形成新增長點。
全國政協委員、海雅集團董事長涂輝龍表示,要推動區域協調協同發展,應通過港口建設、道路規劃、信息化布局等方面統籌考慮,形成一個區域協同合作的總體規劃方案。具體來看,在交通規劃上,要構筑樞紐型國際空港以及貨運鐵路樞紐,使航空、海運、高鐵都能發揮貿易交流中的輸送作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林火燦 王軼辰 陳果靜 吉蕾蕾 吳秉澤 雷 婷 祝惠春)
更多報道請見 “穩中求進 團結奮進——2017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