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解放思想、銳意進取,以實踐創新推動理論創新,又以創新理論指導實踐創新,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就是形成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開辟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開拓了科學發展的新路徑,開創了改革開放發展的新天地。
一、新發展理念引發了又一場解放思想的自我革命
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個新起點的鮮明特征,就是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就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這個新起點的基本特點,是挑戰與機遇并存。挑戰,大多是不進則退的挑戰,是向傳統發展理念、傳統發展思維的挑戰。機遇,從根本上說,是在應對巨大挑戰中通過轉變理念、轉變觀念、轉變思維定勢和行為方式來實現的機遇。因此,必須通過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在思想理念上來一場自我革命,在思維方式上來一場自我更新,在行為方式上來一場自我轉變,以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實現更高水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要實現這場深刻變革,就要糾正見“物”不見“人”的思想偏差。我們黨領導人民搞經濟建設,一向高度重視發展物質生產。同時,我們黨十分注重人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的核心地位,充分認識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是推動發展的不竭動力,將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求作為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唯有如此,才能激發出億萬群眾的巨大熱情和創造力,寫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史詩。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一直難以走出經濟低迷的困境,不是物質力量不夠強大,也不是科學技術不夠發達,而是資本的力量左右著政府政策,中產階級和底層民眾淪為犧牲品,社會矛盾難以化解,阻礙了經濟社會發展。清醒認識這一點,有助于我們的一些同志走出把物質生產規模擴大、物質產品豐富作為衡量發展的唯一標準,把技術設備更新換代作為提高生產力的唯一途徑等認識誤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歸宿,使我國的發展獲得源源不斷的深厚偉力。
要實現這場深刻變革,就要破解一些領導干部中存在的“速度情結”“換擋焦慮”。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創造了二戰結束后一個國家經濟高速增長持續時間最長的奇跡,充分展示了社會主義制度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上的巨大優越性。但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正在從粗放向集約、從簡單分工向復雜分工的高級形態演進,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節點已經出現,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的注意力必須從主要關注速度向主要關注質量和效益轉變。同時,世界上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重大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這意味著我國發展進入大時期更替變化,其主要特征就是增長進入中高速、發展邁向中高端。在這一階段,我國經濟承受著持續的下行壓力,面臨著深刻的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又孕育著生產力實現歷史性跨越的重大機遇,這個變化完全符合事物螺旋式上升的運動規律,也完全符合生產力的發展規律。在關系我國未來發展的重大歷史性關口,必須走出“GDP增速是硬道理”的認識誤區,破除“唯GDP論英雄”的政績觀,牢固樹立高質量有效益的發展取向,實現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發展,民生改善、就業充分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活力增強、結構調整有效的發展。
要實現這場深刻變革,就要扭轉以拼資源換增速、先污染后治理的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人民群眾對此反應強烈。比如,環境污染問題高發已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扭轉這一局面,必須走出把發展與生態保護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的認識誤區,搞明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樸素道理,提高尊重自然規律的自覺性,增強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我們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國家工業化城市化老路,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和做法,走出一條文明發展的新路。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以取之有度、可持續的發展思路,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二、新發展理念成為破解發展難題的鑰匙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各種矛盾和問題凸顯。這些矛盾和問題的突出特征是,大而不強成為主要矛盾,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根源都和過度依賴引進、過度依賴出口、過度依賴投資和勞動力價格優勢的粗放型發展方式高度相關。我們既要看到,這種發展方式在特定的經濟發展階段有其必然性,為我國經濟在相當長時期保持高速增長作出了貢獻;也要看到,在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后,在世界經濟發展遇到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之后,這種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新發展理念為破解發展難題和深層次矛盾指明了方向。
破解中國經濟大而不強、傳統動力衰減的難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跨越式增長,但大而不強的問題日益突出,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驅動經濟發展的傳統動力逐步衰減。例如,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已穩居世界第一,但質量效益、創新能力、品牌價值等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多數產業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關鍵核心技術缺失,許多關鍵基礎零部件、關鍵材料等嚴重依賴進口。通過創新引領和創新驅動實現發展轉型和動力轉換已經成為我國發展的迫切要求。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首位,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發展,就是要為經濟發展培育新動力,不斷優化供給結構,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增長動力。
解決產業、城鄉及區域發展中各種失調失衡問題。我國既有農業基礎薄弱、工業占比過高、服務業發展不足的產業失調問題,也有東部較為發達、中部欠發達、西部較為落后的區域發展失衡問題;既有城鄉發展差距懸殊問題,也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不平衡問題。新發展理念強調協調發展,從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出發,著力推動產業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同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促進“四化”同步發展,實施“四大板塊”和“三大戰略”。這必將逐步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失調失衡問題。
打破傳統工業化老路下的資源環境約束。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提高,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迫在眉睫。新發展理念為我們找到了生產發展和生態保護相統一的綠色發展之路。新發展理念強調綠色發展,就是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和做法,決不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通過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現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態效益。
解決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不高的問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多邊貿易體制發展面臨瓶頸,區域貿易安排叢生,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出現政治化、碎片化苗頭;我國出口受到嚴重沖擊,出口企業普遍陷入產能過剩困局,出口導向型發展路徑難以為繼。新發展理念強調開放發展,就是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掌握歷史前進的主動權,堅持對外開放,不斷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通過推進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依托“一帶一路”、亞投行等新平臺,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實現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
補齊民生建設滯后、人民獲得感不足的短板。30多年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民生建設滯后于經濟發展水平。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住房、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突出,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國民收入再分配體系有待完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當前依然存在幾千萬的貧困人口,這已成為制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共享發展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不僅要重視經濟建設,更要重視民生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的成就感和獲得感。通過不斷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三、新發展理念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新的國際國內形勢出發,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與科學發展觀是一脈相承的,體現了我們黨對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黨的基本路線要求我們必須始終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但發展是有階段性的,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環境、條件和具體目標任務的變化,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指導思想、方式方法也必將與時俱進,順時而為,因勢利導,才能使發展始終充滿生機活力,不斷實現發展的新跨越。科學發展觀強調,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在此基礎上,新發展理念強調,通過創新發展解決發展動力問題,通過協調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通過綠色發展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通過開放發展解決發展的內外聯動問題,通過共享發展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總之,新發展理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發展問題上的集中概括,創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勢下中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時代問題,體現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和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新發展理念在強調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堅持以人為本的基礎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每一個都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創新發展的最終主體是人民,最終目的是要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協調發展強調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讓城鄉之間、不同區域之間的人們享有更加公平的發展機會和生活條件;綠色發展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強調要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和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開放發展強調互利共贏,更加充分地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文明成果造福人民;共享發展強調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促進全體人民共享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方面建設成果。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于新發展理念,貫穿于治國理政的全過程各領域,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解決了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享有這個根本問題,確立了我們在發展中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
體現了對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新發展理念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每一個都有著豐富的思想內涵,都是我們黨對發展規律的思想凝練。新發展理念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標志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動力認識的深化;強調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體現了我們黨對發展中重大關系的認識水平、把握能力不斷提高;強調綠色發展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揭示了自然規律是人類社會在發展中必須尊重的規律,體現了我們黨對待發展問題的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強調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揭示了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后的發展規律,體現了我們黨對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科學準確把握;強調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深化。
明確了引領發展的行動指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至關重要的一步,意義重大,但時間緊、任務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總要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新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形勢提出的治本之策,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發展導向和發展要求,是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各有側重、各有指向、各有要求,又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共同引領我國發展實踐,繪就我國發展藍圖,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邁上新臺階。
新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產生的重大理論成果,是中國從發展中大國向現代化強國邁進關鍵時刻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理論升華,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開辟治國理政新境界的責任擔當。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只要我們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就一定能夠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