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8日訊(記者 成琪 專欄)3月7日,寧夏代表團舉行開放日活動。全國人大代表,寧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回答了記者寧夏如何扶貧攻堅的問題。
寧夏是西部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欠發達省區,貧困人口占比比較高。“每6個人里有一個人是貧困人口。”十八大以來,通過“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轉變,寧夏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101.5萬人下降到2016年的38.8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1年的25.6%下降到2016年的10.28%。“未脫貧的不到40萬人全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因為他們受到生產生活條件的制約,是扶貧攻堅中最難啃的骨頭。但是即使如此,我們也要讓這批最貧困的群眾走上富裕的道路。”李建華當場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寧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談到扶貧攻堅的舉措。李建華用了兩個字“精準。”怎么精準?“首先要精準的識別還有多少貧困群眾,這是最關鍵的。去年,我們把所有的貧困人群建檔立卡,輸入到我們扶貧中心的總目錄中。因庫因人去施策,精準扶貧。”
李建華表示,這些貧困地區主要是產業發展落后,還靠天吃飯,有的地方生活用水還沒有解決,有地方因病返貧,因教育致貧,還有一些在山區鰥寡孤獨的人因失去勞動能力致貧。“我們要精準扶貧,精準施策,精準脫貧,使我們的群眾能真正的擺脫貧困。”
李建華指出,扶貧攻堅最關鍵是通過產業扶貧。“比如山區不適合種植業的發展,我們就開展養殖業和畜牧業。特別是一些干旱地區,一些革命老區,大面積的土地比較干旱,我們就實行產業扶貧。”除了產業扶貧,還有生態扶貧,即退耕還林,植樹造林。通過生態轉移,使一部分貧困地區脫貧,這些地區人們把土地退出來以后,可以到城市去打工增加收入。對于一些地區的失去勞動能力的鰥寡孤獨老人,則通過社會兜底,通過社會養老保險使這批人能夠得到補助。
有代表委員曾經提出,一家一戶只要有一個大學生,只要有一個人受過職業教育,他就會擺脫貧困的苦根。對此,李建華認為,真正脫貧的根本是教育,他表示,在這方面,寧夏實施了一系列的職業教育工程,如義務教育免費,貧困大學生資助,推行職業教育等。“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有一技之長,走出大山,能夠有致富的可能。”
通過這些有利的措施,寧夏正在逐步解決最后一公里的貧困問題,李建華坦言,在扶貧的道路上也遇到了很多現實問題。比如邊緣地區的農民小額貸款的問題,教育是否能覆蓋所有地區的問題,還有異地扶貧的人不能得到及時就業的問題等。
打贏扶貧攻堅戰,要真扶貧,扶真貧。既要解決當前的生活問題,更要解決長遠問題。“在脫貧的基礎上,關鍵是如何鞏固,要三年實現脫貧總目標,兩年鞏固目標,最終和全國人們一起走向小康社會。 不讓一個貧困的群眾在扶貧的道路上掉隊。”李建華說。
代表委員小資料:
李建華,男,全國人大代表,寧夏自治區黨委書記。
更多報道請見 “穩中求進 團結奮進——2017全國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