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達哈達鋪鎮是2016年9月23日,而黨中央率領的紅一方面軍是1935年9月19日到達的,離開是9月22日?梢哉f,81年了,我們在同一個季節同一個時段,走到了同一個地點。
哈達鋪鎮位于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西北部,地處岷山東麓,是決定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命運的重要決策地。說其重要,一是因為這里是紅軍長征途中名副其實的“加油站”,更有豐富的中醫藥材為戰士治病療傷;二是因為紅軍在這里作出了把長征落腳點放在陜北的重大決策。
▲圖為采訪組成員:李萬祥、陳學慧、李琛奇(從左到右)
和當年的紅軍一樣,我們到達哈達鋪時也是很高興,經過一夜的火車及6個小時的長途車,終于吃上了一頓熱騰騰的飯——當地最常見的羊肉面片。81年前,哈達鋪對于長期跋涉在荒涼地域的紅軍來說,已是繁華的大城市了。“大家要食得好”的口號傳遍了整個部隊,各個連隊伙食單位,都割雞殺鴨,屠豬宰羊,大家喜氣洋洋。
哈達鋪還是那個哈達鋪!
初入這里的街道,小商品市場、羊肉飯館、兩三層的小樓和低矮的民宅,往日集貿的繁華依稀可見。郵政代辦所、張家大院、同善社、關帝廟······這些當年紅軍留下了深刻歷史印記的地方,和現在的商貿街和諧地連成了一體。就是這條哈達鋪鎮的主街,因為著這些珍貴的歷史烙印,而被經濟日報原常務副總編輯羅開富在1985年重走長征路時,把它稱作“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第一街”,如今在百度百科對哈達鋪的介紹中,也是引用的羅總的這一說法。在我此行隨身攜帶的羅開富所著《紅軍長征追蹤(下冊)》的第710頁,對這條街為何叫做“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第一街”,有詳細的說明。
1、這條街集中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賀龍、任弼時、彭德懷、徐向前、聶榮臻等許多領導人的舊居。
2、當前中央領導人在這里的郵政代辦所找到報紙,決定落腳陜北。
3、這是紅一、二、四三個方面軍都經過的一條街。
4、這是紅軍三個方面軍長征中走過的最長的一條街,全長1200多米。
5、這是保留原貌最完整的一條街。
探訪眼前的一個個舊址,81年前決定紅軍命運的一幕幕依稀重現。
▲圖為樹立在哈達鋪紅軍長征一條街街頭的大型宣傳板。
▲圖為郵政代辦所,據說就是在這里找到報紙決定去陜北的。
▲圖為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及周恩來住室。
▲圖為同善社里的塑像。周恩來同志到哈達鋪時身體因肝病很虛弱。盛產中藥材的哈達鋪正好提供了合適的藥材治好了重病。周恩來同志執意要送一把銅勺表示感謝。
▲圖為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所在的張家大院。
▲圖為紅軍干部會議舊址關帝廟。1935年9月22日,黨中央在這里召開了團以上干部會議,毛澤東代表中央宣布了紅一方面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的決定,并號召與會者到“陜北去”“那里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就是我們的抗日前沿陣地!”。
一個個舊址述說著那段崢嶸歲月,如今這里依然是哈達鋪的主商業街,人們走在這條主街上,走在奔向小康的路上。
這位姓虎的花甲老人,家就緊挨著郵政代辦所。她留守在家照看孫兒,兒子兒媳出門打工去了。她有醫保有低保,每天負責給上學的孫子做飯,家里的電視和網絡,述說著今天的變化。
放學后,小美女和爺爺一起,坐在街邊吃零食。她身后就是當年的紅軍舊址。
80年往事如煙,如今的哈達鋪、宕昌,“網事”如潮。
在宕昌縣及哈達鋪兩天的采訪,記者注意到,這個國家級貧困縣在互聯網大潮中越來越如魚得水,“網事”風生水起,藥材業、旅游業等都因為互聯網而走出了大山。
哈達鋪長征紀念館用高科技手段還原了當年關帝廟中央紅軍團以上干部會議的場景,觀眾可以直接參與體驗,聽到毛澤東親切而堅定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演講。演講員說,“要獲得更多關于紅軍長征方面的信息可以關注‘隴南市宕昌縣哈達鋪長征紀念館’公眾號!
宕昌縣鑫隆中藥材飲品有限公司銷售主管柴永紅介紹,“借助‘阿里巴巴·隴南產業帶’,我家的這款‘福柴百味’藥膳料包即將在網店出售。”宕昌縣自古有“千年藥鄉”的美譽。乘著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東風”,宕昌縣在養生藥膳網貨品牌開發、中藥材電商平臺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把空間上的萬水千山,變為網絡里的近在咫尺”。
位于宕昌縣官鵝溝風景區內的城關鎮鹿仁村,擁有獨特的羌藏文化和秀麗山川,這里曾經是“最富庶的貧困村”。網上及手機上流傳的一篇文章《國內唯一敢叫板九寨溝的地方,卻低調得讓人心疼》,讓官鵝溝名聲大振。每逢周末或者節假日,到羌藏風情園觀光旅游的游客絡繹不絕,旅游業正逐漸成為鹿仁村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走在新長征路上,我思考最多的是,為什么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依然還是那么貧困?在哈達鋪、在榜羅鎮、在會寧、在六盤山,看到當地百姓這么的努力,甚感欣慰。
對于貧困,一定要客觀地看。首先,也是主要原因,這些地方天賦都很差。當年紅軍過雪山草地,走的都是人煙稀少的地方,農作物基本“望天收”。其次,這些地方的人們都很戀家,也很質樸,對物質的欲望主要在于吃好穿好,娶上媳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確實“欠賬”較多,該修的路要修,該通的電、自來水要通,該改善的學校要建,該有的醫療要有保障。精準扶貧就在于這樣一家一戶一件件地去落實,在于基層干部的精細工作。
在全面小康的路上,這些為今天的祖國昌盛作出過生死貢獻的革命圣地,一個都不能掉隊。
來源/經濟日報客戶端(文:記者陳學慧,圖、視頻:記者李琛奇、李萬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