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姬少亭 韓淼 王文 許曉青)如果把復雜龐大的中國新一輪改革比喻為一個n元n次方程的話,2014年可稱之為落筆求解之年。其重要性,正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所說,“起跑決定后程”。
中國領導人決心和民眾一起用7年,也就是到2020年解開這道巨型方程式。這是一個重大挑戰,xyz……改革的未知數不僅多,而且相互牽制、相互影響,非逐項分析、層層展開不可,要保證解題正確,還需代入驗證,以校正解題方案。
“我們要全面深化改革,但是也要抓牽‘牛鼻子’的改革,在重點領域要有所突破。”李克強13日在人大會議閉幕后會見中外記者時說。
政府工作報告開列的2014年第一項工作就是推動重要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并部署行政體制、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各類所有制等改革重點,為高層“改革要‘一馬當先’”的表態寫下生動注腳。
2014,改革動作落地,中國改革的方程將在動態平衡的等式中推演起來。
逐項分析、層層展開
要解題,首先就要理清題目本身,明確中國新改革方程的問題導向,然后梳理矛盾,各個擊破。
改革方程式千頭萬緒,從何改起?某種意義上說,中國重要的年度政治會議全國兩會所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給出回答。
“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從社會各界能夠達成共識的環節改起。”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
在幾個月前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共提出了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
李克強說,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兩會期間披露,由于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中央深改小組下設的“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承擔的任務“比較繁重”。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分解落實的重大改革舉措336項,有181項需要6個專項小組協調,由該小組負責協調的有118項,占65%。
楊偉民說,專項小組的改革策略是24個字:“先易后難、以小帶大、抓住要點、把握節奏、穩扎穩打、以質取勝”,牢牢把握改革總目標、總方向,使每一項改革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防止曲解、念歪,使老百姓失望。
改革的難點恰在于,許多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僅以上下關注的“霧霾”治理為例,就是其中各個因子互相牽制的一道多元方程。
楊偉民指出,當前霧霾頻發等環境問題本質上是經濟建設中的不當行為造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要建立一套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也要統籌考慮經濟體制改革,這樣才能從“末端治理”轉向“源頭防控”。
可見,中國改革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方程,而是一個復雜難解的非線性方程。
共同推演改革方程的不僅僅包括高層決策者與政策執行者,還包括億萬普通民眾。
“還真是那么回事兒。”談起新國家領導集體上任以來的執政表現,北京一位出租車司機陳文剛脫口而出,“他們能帶著人民搞改革。”
加減乘除、手法靈活
解方程,加什么,不加什么,減什么,不減什么,什么需要加速,什么需要去除,都考驗解方程者的智慧與勇氣。
中國改革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可能是利益固化。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說,當前改革面臨利益關系的全面調整,其深刻性和復雜性是過去的改革所無法比擬的。
“現在增量改革仍有一定空間,但還要推進減量改革,這就會涉及原有利益格局的深層次調整,國企改革與壟斷行業改革就是這樣。”遲福林說。
這位專家認為,如果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改革很難推動。這一步解不對,解改革方程的其他步驟難以繼續。
恰逢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今年兩會還透露出明確的訊息:改革有很大難度,但中國解題的“工具箱”也已備好。
2014年改革方程解題的一個重要預期目標和前提就是:實現7.5%左右的增長。對此,中國準備用“合理區間”論來實現。
觀察者注意到,實際運用中,上下限為宏調提供了重要參照:穩增長的時候,多一點調結構、促改革的政策;經濟發生波動的時候,要想辦法使經濟保持穩定;經濟出現下行趨勢的時候,果斷地予以調控。
探索、試錯,代入驗證
中國的改革,是在解題過程中不斷試錯和校正的一系列過程。
“改革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我們盡量不犯錯誤,但是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但我們不要犯大錯、犯顛覆性的錯誤。”
中國的改革是解沒有人解過的題。他說,中國沒有現成的理論、制度可以學習,所以犯錯不可怕,“我們的成功是在犯錯誤的基礎上積累出來的”。
人們注意到,提交人大代表審議的最高法報告提出,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最高檢報告則強調,正確區分改革失誤與失職瀆職、改革探索出現偏差與鉆改革空子實施犯罪等界限。
求解方程,必須要試。
“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盡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制度。”習近平近日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特別談到了誕生于5個多月前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上海自貿區被外界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規則改變者”、改革開放的“新模板”,換言之,是解開改革方程的一個有力工具。
從“摸著石頭過河”開始,以局部地區的制度創新刺激整體的改革,同時又講究各地的多樣性和因地制宜,這是中國過去30多年的一項重要改革經驗。
方程的“解”,得要能代入驗證,才能算“正解”。
習近平強調,對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改革決策,要建立“社會穩定評估機制”。他說,還要建立“科學評價機制”,對改革效果進行全面評估。
用“方程式”來比喻中國的新改革,不僅是一種數學意義上的類比,還是一種化學意義上的類比:中國新改革也是一個化學方程式,因為改革的目標是要實現中國的全面轉型與現代化,換言之,是一場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