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食客對餐館中的“1元餐具”是否衛生心存疑慮。昨天,記者從北京市衛生監督所了解到,本市已起草制定出包裝式消毒餐飲具的“京標”,從今年4月起,對提供此類消毒服務的企業實行行政準入制。同時,衛生部門將逐月抽檢,企業所用清洗水須達到飲用水標準,衛生不達標者將最高處以5萬元罰款。
■標準內容(部分)
餐飲具清洗消毒企業提供的餐飲具必須是采用耐高溫材質制成的,經過清洗消毒的,可重復使用的碗、盤、碟、杯具、勺、筷子、刀叉等。
餐飲具消毒使用的消毒劑必須符合國家規定,需要有“消字號”(批件),不得自行購買無證的工業原料,如磺酸鈉等。所有經消毒的餐飲具應達到無油漬、無水漬、無異味、無異物、感官指標達到光潔。
因餐飲具消毒后不會馬上包裝,空氣中的微生物也會對潔凈的餐飲具有所污染,因此標準要求對包裝車間空氣進行消毒。
為了方便衛生部門抽檢和市民監督,所有消毒餐飲具獨立包裝上均應標明餐飲具清洗消毒企業名稱、餐飲服務許可證號、生產地址、聯系電話、消毒日期及保質期限等內容。
□現狀
200家無照作坊清洗餐具
近兩年,塑料薄膜包裝的消毒餐具套裝出現在大小餐館里,因是新興產品,消毒餐飲具的行業標準尚處空白,相關部門也無監管依據,伴隨而來的問題也逐漸凸顯。
市衛生監督所執法一隊隊長徐亞東介紹,北京有營業執照的餐飲具集中消毒企業共有100余家,但規模大小不一,均在郊區縣,同時,還有約200家作坊式無照經營者,一些餐具消毒企業消毒環境臟、亂、差,管理不規范,“在農村農家院里租幾間房,就開始給餐具‘消毒’”。
□標準 餐具消毒業標準4月發布
北京將通過兩道關卡保障就餐者的餐飲安全。首先要出臺“北京市餐飲具清洗消毒企業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對相關企業實施行政許可制度;其次要出臺地方標準,即“餐飲具清洗消毒企業衛生規范”。
徐亞東介紹,管理辦法旨在對相關企業實施行政許可制度,并明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各項食品安全要求,即對相關企業實行準入制。
“餐飲具清洗消毒企業衛生規范”地方標準則從工廠設計與設施、餐飲具采購、生產過程、工廠食品安全管理、個人衛生與健康要求等列出具體的操作準則,這份企業規范將成為現有企業“自我規范”和有意加盟此行者的“打造依據”,即餐飲具清洗消毒行業的“京標”。這是全國首個此行業內的標準。
此標準和管理辦法預計于4月份下發并公布,屆時,全市所有餐飲具清洗消毒企業將面臨重新“洗牌”。這意味著,今年年底前,所有食客們在外就餐時,使用1元餐具都是接受過質量檢驗的正規軍產品,安全和質量雙過關。
□處罰 不合格企業最高罰5萬元
徐亞東表示,達到行業準入標準的企業,衛生部門將發放生產經營許可證,同時將已取證企業的名單在網站上進行公示,歡迎公眾監督。同時,衛生監督部門還將把監督檢查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企業和每個月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進行公示。
餐飲具清洗消毒企業如不按照規范要求從事餐飲具清洗消毒,提供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餐飲具的,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算賬
每日數百萬1元餐具上桌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1元錢的消毒餐具進價一般是每套7角錢左右,如果餐館每天用掉100套,一個月就能收入近1000元。消毒餐具都是由餐飲具消毒公司負責購置,飯店無需花錢購買,而用過的餐具則由消毒公司每日上門回收,飯店可省出洗碗工工資、洗滌劑、水電等費用。“不用設消毒間、不用雇清洗員、沒風險,還能額外賺錢,何樂而不為?”該業內人士表示,此類消毒餐飲具的使用“大頭”多為中小型餐館經營者和城鄉接合部的餐館、旅游景區景點的餐館。
上述人士給記者算了筆賬,以目前本市100家有照經營的餐飲具消毒企業來說,小型企業每天生產1萬套、大型企業每天生產5萬至10萬套,這樣,保守估計,每天有200萬至300萬套消毒餐飲具在市場上流通,“這還不算黑作坊的”。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李秋萌 制圖吳尚楠
(責任編輯:韓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