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倡導者:穿漢服非行為藝術 文化復興任重道遠

2011年06月09日 10: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沈蘭

 

    現代漢服倡導者傳承復興漢文化。李晨韻 攝


    中新網杭州6月8日電 每逢傳統節日,在杭州西溪濕地、西子湖畔等名勝風景區內,人們總發現穿著一襲漢服的各色男女穿梭云間。身著漢服,雙手作揖,撫琴吹簫,手持古書,這些已成為漢服倡導者的特征,不過他們并不認同這些屬于行為藝術。

    穿漢服非愛好亦非行為藝術

    “我們不習慣穿漢服被人稱之為漢服愛好者,更不認同穿漢服的行為屬于行為藝術。”80后青年方梓彬是杭州漢服雅集群的新成員,不過在工作之余他更愿意穿著漢服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并參加與之相關的活動,但他特別向記者強調應該準確稱其為漢服倡導者。

    與現代新新時尚一族相比,穿漢服無疑被人視為“奇裝異服”,無論置身于何處都有極高的關注度,有人欣賞也有人指責。盡管對穿漢服的評價褒貶不一,但都在方梓彬等人的意料之中,通常的情況下他們會和人們去解釋。

    據了解,這批漢服倡導者之所以不認同被人稱為“行為藝術”,是因為他們要學習不僅僅是外在的衣著和行為,還包括很多其他的內容,如古代婚喪嫁娶禮儀、成人禮、琴棋書畫與現代歌劇、鋼琴曲等等,但凡是好的東西都打算盡量吸收。

    葉琳是一位還未進入大學的高中生,除了在元宵、清明、花朝、端午、上元這些傳統節日外,雙休日她也喜歡穿上漢服秀一秀。但隨之而來的壓力也不小,因為在極高關注度之下,不僅需要她舉止端莊、面帶微笑,而且還要兼備一定內涵。

    傳統文化復興任重道遠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漢服為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始于三皇五帝時期,后延續到明代,連綿幾千年。

    時光飛逝到21世紀的今天,中西文化多元交融之下,漢文化歷經歲月洗禮之后被處于邊緣化境地。“國學太難學”、琴棋書畫學習更需要耐心摒除浮躁,今人奔走相告叫苦不迭。

    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文化不能丟失,浙江大學笛簫教師馬浩洋認為,應該“從我做起,從平時點滴做起”,他教導學生熟讀四書五經100遍能解其意,從古代篆書開始勤練書法,因為這些更能培養學生的定性。因此,包括他在內的一群漢文化捍衛者曾赴北京參加了聲勢浩大的王財貴讀經教育中心。

    1994年,臺灣臺中師范大學語教系副教授王財貴開始發放傳單、奔走演說,主張利用13歲以前人生記憶的黃金時期,讀誦中國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經典,提升文化修養。讀經典教育的倡導得到廣泛響應,大陸也受影響得到推廣。

    據了解,目前全國有5萬名漢服倡導者,杭州是全國漢服認知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不過即使是在杭州,穿漢服者經常會遭遇尷尬。名叫“君子”的網友堪稱是漢服鐵桿粉絲,在生活中他就經常會遇到好奇的路人問詢穿著服飾為何物,甚至被人稱為“和服”,種種經歷令他啼笑皆非。

    “君子”認為很有必要對民眾進行漢服文化普及化教育,漢服若要得到發展,必須先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高度重視,否則漢服復興之路漫長。他希望能尊崇古代漢族人一脈相承的服飾特征,傳承漢服數千年文化基因,從而復原華夏傳統服飾。

    目前漢服還沒有款式、布料、制作花紋、場合、發式、鞋子等統一標準,現代漢服雖然處于加快升華發展狀態,但是還處于較混亂復雜時期。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越南有奧黛、印度有紗麗……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常有人大代表呼吁,確定漢服為國服。全國人大代表劉明華建議,中國可以自行設定代表民族特色的漢服系列為中國式學位服,以此來推動中國的漢服復興。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張曉曄)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 在线现看午夜福利片 | 一本一本久久久精品综合不卡 | 在线视频精品人 | 午夜福利色佬网站 | 在线理论三级午夜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