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呂建中和中國貿促會北京分會副會長儲祥銀做客中國經濟網 高斌/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0日訊(記者王婉瑩) 全國政協委員呂建中和中國貿促會北京分會副會長儲祥銀3月10日上午做客中國經濟網,就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會展等熱點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點擊進入專題頁面
呂建中委員:文化遺產保護應由政府主導
呂建中委員介紹說:“今年兩會我帶來三個提案,其中有一個是跟文化產業發展有關的,就是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必須堅持政府主導。這個提案是根據文化產業發展到這個階段的實際情況,根據我們自己在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及傳承過程中總結的感受和體會,提出了這個提案。”
呂建中表示,要以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科學規劃、市場運作、企業支撐。資源都屬于政府所有,要發展文化產業是企業行為和政府行為,必須由政府主導,對文化遺產進行科學的規劃,再進行市場運作。
儲祥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應由政府定計劃 企業做經營
儲祥銀副會長說:“歷史文化遺產和歷史文化傳統,是整個民族的資源、全人類的資產,國家政府有責任保護好、利用好,應由政府主導歷史文化遺產的修復、發展,政府應該承擔起主導作用。另一方面,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和開發經營,離不開社會力量的參與。政府保護好,制定可以開發利用的規劃以后,進一步經營運作。政府制定計劃,企業經營好,這樣對歷史遺產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的效果會更好。”
呂建中委員也認為,在城市化進程當中,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非常重要。他說,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就是這個城市文化的根,就是文化的魂,就是這個城市的特色。在城市發展建設過程中,首先要在保護好文化遺產的前提下,進行規劃和發展。
儲祥銀:通過會展擴大文化傳承 以商養文以文促商
儲祥銀副會長表示,文化遺產、文化產業和文化會展這三者之間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要發展文化產業、文化會展,首先要有文化。沒有文化的傳承,發展文化產業的難度就相對較大,是無緣之木。有文化傳承不等于有了文化遺產,文化傳承有很多,一個文化遺址就放在那,如果沒有很好地把它產業化,沒有很好的產業概念,沒有先進行文化遺產的保護、搶救,延伸到產業化,生產出一些文化產品,或者通過會展的形式,把文化傳承擴大化,以商養文、以文促商,不這樣做就很難保護好文化遺產。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就有可能把文化遺產做好,把這個產業做大,把會展做強。
呂建中認為,文化產業有五大要素,資源、創意、人才、資金、政策。特別在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初級階段,這五大要素中的三大要素都在政府的手中掌握著。五大要素中,在資源和政策、資金方面,政府應該在初級階段給予大力支持,促進文化產業在發展初期走入良性循環的階段,培育起可持續發展的民族文化產業品牌。
儲祥銀:會展業是文化產業的“晴雨表”
關于“十二五”文化產業和文化會展,儲祥銀表示,“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最好的戰略機遇期,只有文化產業進程加快、做大做強,才能為文化會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技術。儲祥銀說,會展是文化產業的晴雨表,在“十五”以前,會展都是打科技牌,到了“十一五”,各個省的文化類展會在逐漸增多。“文化類會展的發展也會進一步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進程。展會不僅是晴雨表,還有一種引導作用。在博覽會上展出的都是最新的理念、最新的產品和最新的技術。如果能夠把創意和現代科技有效結合起來,就會帶來更多的文化產業,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進程,把文化產業做大做強。”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張曉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