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24年,文化產業發展從高速轉向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如今我們再次迎來產業結構、產業增速調整的機遇期。”日前,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在“見證與記錄:中國文化產業十年發展變革”懇談會暨《言之有范》(1-17卷)系列叢書發布會上如是說。
2014年范周創建了自媒體公眾號“言之有范”。在過去的十年間,“言之有范”與時代同向而行,見證了中國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以言之有范成立十周年為契機,本次會議邀請到來自文化產業領域的專業學者和業界企業家,通過兩場主題圓桌討論為即將到來的“十五五”時期建言獻策,為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思路和方向。
主辦方供圖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在發言中指出,文化產業是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是經濟增長的重要亮點,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支柱,也是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培養人才,要以技術變革為引領,盡快探索出文化產業培養體系模式,培育出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咨詢委員會委員金元浦生動系統地回顧了“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的誕生、演變和發展過程,剖析了創新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金元浦教授指出,“第二個結合”和科技的快速發展為文化產業的長久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為新產業形態的出現開辟了廣闊空間。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劉京晶指出,在過去十年間,文化產業經歷了從推動文化和其他產業融合到各產業主動與文化融合的重要轉變,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顯。劉京晶結合自身經歷,強調了在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中的農業品牌化、政策一致性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并強調要把文化產業放在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定位中尋找產業前進方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杭州亞運會、哈爾濱亞冬會開幕式總撰稿,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冷凇強調了文化創意轉化成IP的重要性。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引領者,更需要轉化者,要創新挖掘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蘊,綜合媒體融合、文旅融合、跨界融合的多重形式,合理、理性地發揮科技的加成作用,打造有標準、有流量、有消費、有價值、有IP、有延伸的中國文化IP。
范周表示,“言之有范”發展的十年也是文化產業快速變革的十年。今天,文化產業不再是一個單一的產業形態,而是與各行各業融合發展的復合型產業。這種融合不僅推動了文化產業自身的創新和發展,也為其他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創造力。
范周進一步指出,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的不斷進步,文化產業的邊界正在被重新定義。傳統的出版、影視、音樂等領域正在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深度融合,形成了全新的產業生態。例如,數字閱讀、在線教育、虛擬現實(VR)體驗等新興業態的興起,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文化消費習慣,也為文化產業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方式、人才培養體系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同時,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在保持文化多樣性和創新性的同時,保護知識產權、維護文化安全,成為擺在行業面前的重要課題。范周強調,政府、企業和社會需要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規則,引導和規范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未來,文化產業將繼續在變革中尋求新的發展機遇,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主辦方供圖
會上,《言之有范》(1-17卷)系列叢書隆重發布。該叢書由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從2015年開始,《言之有范》系列叢書至今共出版17卷。知識產權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超表示,在過去十年中,中國文化產業經歷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通過《言之有范》這套叢書,在記錄下這些變化的同時,也為未來的產業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中國經濟網記者 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