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北京9月21日訊(記者 魏金金)9月20日下午,北京文化論壇“以文明對話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專業(yè)沙龍在京舉辦。
與會專家基于在外交、公共關系、中文教育、旅游品牌等領域的豐富實踐經(jīng)驗和扎實理論基礎,強調(diào)了文明對話對于增進人類福祉、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探討了如何克服跨文化交流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挑戰(zhàn),以及推動中國國家形象塑造、提升與傳播的可行路徑。沙龍由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范紅主持。
嘉賓合影 資料圖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學會會長、前中國駐非盟大使曠偉霖結合自身駐外大使工作經(jīng)驗,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為各國文明對話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形成促進中非文明對話的新格局與新共識。“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在促進“一帶一路”合作交流中,要堅持相互尊重、平等對話,做好政府交往的同時,積極開展更加廣泛的民間和地方對話。
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趙大力圍繞開放、包容、融合三個關鍵詞,指出目前仍面臨文化差異、信息復雜性和信任缺失等難題,可以依托非政府間國際組織開展公共關系工作,塑造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的形象,從而增進國際理解,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網(wǎng)絡,消除誤會分歧,提升參與國的國際影響力。
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埃方院長、著名漢學家哈桑·拉杰卜回顧其在華留學期間真切感受到的文明交流魅力,認為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孔子學院的語言課程、文化活動,掀起了漢語學習熱潮,為中埃兩國合作與友誼奠定基礎。語言學習在文明對話、民間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古代絲綢之路不僅是商品流通之路,更是文化與思想傳播之路。
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教授金曉蕾從歷史角度回顧了中塞“鐵桿朋友”關系,認為兩國開展“一帶一路”倡議合作具有深厚積淀。當前,中國通過圖書譯介、海外出版等直接方式,開啟主動“走出去”的文化傳播模式,塞爾維亞學者能夠秉持中正平和的態(tài)度,闡釋中國歷史文化,敘述中國發(fā)展成就。
英國薩里大學教授尼格·摩根教授結合其深耕的區(qū)域形象研究領域,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可以通過打造“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展示各國獨特的文化魅力并吸引國際游客。以舉辦與“絲綢之路”相關的節(jié)慶、展覽等活動為契機,聚焦故事化的旅游基礎設施,提供沉浸式的旅游文化體驗,打造文化旅游品牌項目,講好“絲綢之路”故事。
范紅強調(diào),“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具有多樣化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資源,通過對話和合作,不僅能夠實現(xiàn)經(jīng)濟上的互聯(lián)互通,還可進一步推動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為各國創(chuàng)造新的經(jīng)濟增長點。更重要的是,文明對話能夠激發(fā)民間力量的參與,推動社會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流,為未來的國際合作提供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共識,使“一帶一路”倡議真正成為連接全球、共享未來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