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2022年05月27日 07:38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 康瓊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統籌謀劃和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回顧黨的百年歷程,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新時代民族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深刻回答新時代我國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擘畫宏偉藍圖。

  2014年5月份,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大論斷。2017年10月份,黨的十九大正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2018年3月份,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中華民族”一詞首次寫入國家的根本法。

  2021年8月份,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召開。在這次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國家民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立意高遠、思想深邃,科學回答了新時代民族工作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問題,是黨的民族工作實踐的最新總結,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舉一綱而萬目張。在正確思想的引領下,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不斷豐富發展,各族兒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在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上闊步前行,新時代民族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邁上新臺階。

  56個民族共同邁進全面小康

  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置身于熱烈的天安門廣場,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全國少數民族參觀團的各族代表心潮澎湃,他們要把民族地區發生的巨大變化向黨報告。“一步跨千年。”云南臨滄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李祥生這樣總結家鄉的變化。作為“直過民族”聚居區,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2020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萬元,同比增長7.7%;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5年。“如今,佤族不僅有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還有人成為教授,走上了大學講臺。”李祥生欣喜地說。

  沒有民族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的莊嚴承諾,相繼制定了一系列專項規劃和區域政策。一項項改革措施、一批批干部專家、一筆筆扶貧資金……在這場與貧困宣戰的偉大實踐中,各族人民守望相助,民族地區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十三五”期間,28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截至2020年底,現行標準下民族八省區農村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全國民族自治地方420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各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與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

  如今,民族地區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美的綠色發展之路,鋪就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

  “石榴開花香又香,戶兒家各族人民心連心。”走進位于新疆阿勒泰市紅墩鎮薩亞鐵熱克村的“戶兒家”文化大院,67歲的李紅秀正饒有興致地講述當地各族群眾親如一家的感人故事。100多年來,來自漢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東鄉族等多個民族的群眾在這里互幫互助、繁衍生息。從最初僅40戶居民到如今有著3000多人的大家庭,“戶兒家”書寫了一段多民族和諧共居的百年歷史,成為各族人民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真實寫照。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黨的十八大以來,各民族在社會生活中緊密聯系的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少數民族群眾到中東部務工經商的人越來越多,漢族群眾到邊疆地區開發建設、觀光旅游、居住生活的人逐漸增加,各民族互嵌式發展成為一個鮮明的時代特征。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要順應這種形勢,出臺有利于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的政策舉措和體制機制,完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促進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

  “十三五”期間,全國共命名960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其中示范州(地、市、盟)42個。在浙江杭州,當地開展“少數民族融入城市生活計劃”,為各族居民營造出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良好氛圍;在江蘇無錫,通過搭建“樂業無錫,錫望您來”校企對接線上合作平臺,當地向協作地區定向推送崗位需求信息,架起了與民族地區的“連心橋”;在江蘇常州,“漢藏家庭結對活動”讓很多西藏學子在他鄉也能找到歸屬感、增強認同感、提升幸福感……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為載體,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繪出一幅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壯美畫卷。

  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各民族最為便捷地實現充分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語言是橋梁和紐帶,語言通了,文化就通了,少數民族群眾就能更好地實現自我發展,更好地融入社會、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庫爾班·尼亞孜是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的校長。2003年,他拿出全部積蓄,在家鄉創辦了新疆第一所民辦國家通用語言小學。通過開設腰鼓、京劇、書法等課程,庫爾班·尼亞孜在孩子們心中播撒中華文化的種子。

  近年來,國家民委積極統籌推進民族地區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實施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為幫助少數民族進城務工人員更好地融入城市,國家民委持續加強語言文化政策培訓活動,惠及群眾10萬余人。“十三五”時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取得歷史性進展,全國普通話普及率達到80.72%,實現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基本普及的目標。

  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圍繞增進中華文化認同,不斷推動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全社會奏響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樂章。

  其中,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展現各民族精神風貌的同時,也讓民族競技體育從小眾走向大眾;素有“民族文化博物館”美譽的云南已搶救保護民族文獻古籍3萬余冊(卷),讓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重煥生機;已成功舉辦五屆的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既是各民族文藝創作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成就的生動呈現,更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有力動員……各族文化交相輝映,為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肥沃土壤,構筑起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各族兒女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團結一心、接續奮斗,譜寫出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嶄新篇章。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楊秀峰 )

譜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2022-05-27 07:38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69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抖音 | 精品一区视频官网 | 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 在线永久免费看AV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