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建設電影強國,根據“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和《關于深化影視業綜合改革促進我國影視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編制本規劃。
序言
電影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陣地,是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文藝形式,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識。發展和繁榮電影事業,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十二五”至“十三五”時期,我國電影發展取得豐碩成果,《中國電影2011—2020年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電影發展充滿活力,影片產量穩步增長,類型風格更加多樣,創作質量顯著提升,涌現出一批精品力作。電影市場持續繁榮,銀幕數量穩居全球首位,率先實現全數字化放映,電影票房躍居世界前列,國產影片的市場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電影科技研發、公共服務、對外交流合作蓬勃開展,電影人才隊伍不斷壯大。電影產業促進法頒布實施,行業管理更加科學規范。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以來,黨對電影工作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加強,由中央宣傳部統一管理電影工作,電影發展的制度優勢、組織優勢、政策優勢、保障優勢充分彰顯,電影事業產業邁上新的臺階,取得新的成就。
“十四五”時期,中國電影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中國電影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體制優勢顯著,創作潛力巨大,產業基礎堅實,人才資源豐富,市場動能充沛,繼續發展具備多方面有利條件。同時,有“高原”缺“高峰”等電影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中國電影要在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找準定位、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目標,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道路,進一步提升國產影片創作質量,健全電影產業體系,增強電影科技實力,提高電影公共服務水平,擴大電影國際影響力,助力電影強國建設。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別是關于電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創作生產優秀電影作品為中心環節,以滿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為根本目標,加快完善電影產業和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高電影領域治理能力,為全面建設電影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1. 堅持正確方向。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黨對電影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承擔起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推進電影強國建設。
2.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和工作導向,自覺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更好適應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
3. 堅持守正創新。正確把握電影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的關系,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定不移深化電影領域改革,積極探索出精品、出人才、促發展的新舉措、新路徑。
4. 堅持系統觀念。推動創作、攝制、發行、放映等產業鏈各環節協同高效發展,統籌電影事業和電影產業、傳統業態和新興業態、 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促進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
(三)發展目標
展望2035年,我國將建成電影強國,中國電影實現高質量發展,電影創作生產能力顯著增強,彰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中國美學的精品力作不斷涌現,以國產影片為主導的電影市場規模全球領先, 電影產業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培養造就一批世界知名的電影藝術家,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格局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大幅提升。
聚焦建成電影強國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電影發展要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電影創作生產更加繁榮。在電影產量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實現質量顯著提升。重點影片創作任務如期完成, 多類型多題材多樣化創作格局不斷完善,每年重點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過億元國產影片達到50部左右,廣大觀眾對國產電影的滿意度持續保持高位。
——市場和產業體系更加健全。電影發行放映機制改革持續深化, 市場規模穩居世界前列。國產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到2025年銀幕總數超過10萬塊,結構分布更加合理。電影產業鏈條延伸拓展,電影消費模式創新升級,電影綜合收入穩步提高。
——市場主體充滿生機活力。國有電影企業進一步做優做強,主營業務更加突出,骨干和帶動作用充分發揮,民營電影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涌現出一批龍頭企業和各具特色的中小微電影企業。
——電影科技能力顯著增強。國家電影高新技術研究實驗室加快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性電影科研成果更加豐富,電影工業化基礎更加牢固,特效制作水平進一步提高,電影標準化體系進一步健全。
——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城鄉電影公共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有力推進,鄉鎮影院加快發展,農村電影放映優化升級,電影公共服務覆蓋范圍有效擴大,服務質量和水平穩步提高。
——對外交流合作深化拓展。服務外交外宣工作大局,電影國際交流和對話更加深入,“國家名片”作用更加突顯。合拍電影更加繁榮,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力度明顯增強,銷售渠道和網絡更加暢通,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二、繁榮電影創作生產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實施精品戰略,創作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電影作品,彰顯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鼓舞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一)加強統籌規劃。推進落實“十四五”重點電影創作選題規劃, 提高重點作品創作生產的組織化水平, 配置優質資源力量,完善策劃、立項、創作、生產、推廣、上映等推進保障機制, 努力形成規劃儲備一批、創作打磨一批、宣傳推介一批的滾動式、可持續的創作生產格局。進一步完善 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影的創作領導工作機制。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精心組織好重點影片的創作生產,推出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
(二)加強創作引導。鼓勵、支持、引導電影工作者把創作生產優秀電影作品作為立身之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自覺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 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有效激發各類創作主體活力,不斷提高講好故事的能力,提升電影的藝術感染力和制作水平,打造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電影作品。完善電影創作生產整體布局,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穩定產量、優化結構。加強現實題材創作,著重反映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偉大歷程和人民的精神風貌。
(三)鼓勵創新創造。堅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電影創作,以電影佳作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扶持科幻電影、動畫電影和特種電影,積極扶持具有創新意義和鮮明特色的農村、少兒、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支持紀錄、科教、戲曲等各類電影發展。鼓勵原創性作品,鼓勵開發品牌化、系列化電影。積極借鑒世界電影的先進成果和經驗,促進題材、類型、風格、手法、技術創新。
(四)完善評獎評價體系。進一步辦好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電影類)、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和大眾電影百花獎等重要電影評獎活動,堅持公正性、專業性、權威性,不斷完善評獎機制,發揮好評獎的導向激勵作用。加快健全完善電影評估體系,構建政治性、藝術性、社會反映和市場認可相統一的電影作品評價機制,營造積極健康的電影輿論環境,推動創作與評論有效互動。支持電影專業媒體建設,支持各級各類媒體利用多種形式宣傳推介優秀國產電影。
三、建設高水平電影市場體系
適應消費環境變化,緊扣觀眾需求,鞏固發揮電影院放映的主陣地作用,開發和完善新型電影消費模式,為觀眾提供更加豐富、多樣、優質的電影服務。拓展和延伸電影產業鏈,推動電影市場持續繁榮發展。
(一)深化電影發行放映機制改革。支持院線公司并購重組,推動資產聯結型院線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對不符合現行準入條件的院線實行退出,顯著提高產業集中度。鼓勵開展分線發行、多輪次發行、區域發行、分眾發行等創新業務,促進人民院線、藝術院線等特色院線發展。繼續大力扶持鄉鎮影院建設和運營。推動影院發展升級,支持電影院采用先進技術裝備進行改造,提升觀影體驗和服務質量,提高影院上座率、單銀幕票房收入和綜合經營收入。
(二)抓好市場調控管理。深入研究電影市場供給與需求變化,積極開展對重要檔期的指導調控,推動重點電影發行企業和院線企業建立溝通協作機制,合理把控電影上映的規模與節奏,進一步提高影片和檔期的票房產出效益。加大對重點優秀國產影片宣傳發行的扶持力度,推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三)開發多層次多元化電影市場。密切關注、準確把握全球電影產業及視聽科技發展趨勢,積極培育新型電影消費模式。扎實做好傳統院線發行,加強影片發行窗口期行業自律。積極開發二級市場和農村市場,規范發展點播影院和點播院線。進一步開發電視、信息網絡、移動終端、家庭觀賞等電影消費市場。促進電影衍生品開發及授權,推動電影與游戲、旅游等融合發展,擴大電影消費規模,增加電影業整體收益。
四、發展壯大市場主體
營造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各類市場主體作用,有效激發企業進取精神和創新活力,幫助企業提高抗風險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骨干電影企業。
(一)推動國有電影企業改革發展。扎實推進國有電影企業深化改革,突出主業、完善治理、強化激勵、提高效率。支持國有電影企業兼并重組、股改上市,壯大企業實力,加快發展步伐。開展國有電影企業社會效益評價考核,發揮好國有電影企業在堅持正確導向、堅持創新發展、堅持規范經營、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
(二)支持民營電影企業健康發展。鼓勵民營電影企業做大做強,在公平競爭中整合資源、加快發展。鼓勵民營電影企業參與重點影片的創作生產和宣傳發行。鼓勵中小微電影企業走專、精、特、新的路線,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引導民營電影企業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原則,堅持規范經營。
(三)提高電影基地(園區)建設水平。引導各地科學規劃發展電影基地(園區),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支持重點電影基地(園區)建設,進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和技術服務能力,以及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鼓勵基地企業與旅游、傳媒、信息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文化內涵和綜合效能。
五、加快電影科技創新
積極把握新技術發展趨勢,建立完善電影科技自主創新體系,在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等方面實現重點突破,進一步提升電影攝制水平和特效質量,推動影院視聽效果、觀影體驗、運營監管與服務保障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一)推動電影攝制提質升級。探索制定高新技術格式電影標準化攝制技術與工藝流程,推進高新技術格式實踐運用,推動建設示范應用基礎設施。充分應用傳統攝制、虛擬攝制、云端制作、智能制作以及計算機動畫等多元化電影攝制技術手段,推動建立電影創作、內容和數據共享技術體系。
(二)加快電影特效技術發展。鼓勵引導各方面資源投入公用性特效底層技術研發。落實促進科幻電影發展聯系機制,通過大力扶持科幻電影帶動電影特效水平整體提升。加強對特效行業聯系、管理、服務,提高特效行業標準化、規范化發展水平。
(三)推進數字影院技術自主創新。推動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通過國際認證的新一代數字影院裝備系統解決方案和標準體系,在影院放映等關鍵技術領域實現重點突破。鼓勵發展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應用技術體系,在保持視聽體驗優勢領先地位的同時,為觀眾提供更加舒適、便捷的影院觀影服務。
(四)完善電影技術標準體系。開展關鍵技術和裝備的國產可替代技術體系研究,以符合國情的標準體系引領電影制作、發行、放映全面提質升級。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升國際話語權,探索建立自主可控的多層次放映終端系統與認證體系。
六、升級電影公共服務
推動城鄉電影公共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電影公共服務體制機制創新,改進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質量,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一)優化布局結構。創新實施電影惠民工程,促進農村電影放映優化升級。鞏固和擴大電影公共服務覆蓋面,進一步推動服務向校園、社區、軍營、廠礦等延伸。對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文化陣地,繼續推動流動放映向固定放映、室外放映向室內放映轉變,實現基層設施資源共建共享。培育具備市場運作能力、資源整合能力、抗風險能力的農村院線,推動形成“公益+商業”的農村電影放映模式。積極探索公益電影多樣化供給方式,有序推進視頻網站、點播影院等渠道參與公共服務的探索與創新。
(二)提高服務效能。積極推進農村電影發行放映機制改革創新,促進電影公共服務與群眾需求有效對接。充分調動版權方積極性,拓寬發行渠道,提升影片供給質量和效率,推動國產新片大片盡快進入農村市場。進一步提高中小學生觀看優秀影片的保障服務水平。持續改進電影少數民族語譯制工作。推動電影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升級農村公益電影發行放映技術體系。推動有條件的地區通過政府購買方式,為城鄉居民提供影院觀影服務。
(三)加強管理服務。落實公共文化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要求,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機制,夯實各級主管部門主體責任。制定公益電影管理指導意見和服務標準,加強公益電影放映監管平臺功能建設與應用,健全完善公益電影放映監督機制,組織開展公益電影放映績效評價。配合宣傳工作大局,開展好各類主題放映活動。加強放映員隊伍建設,定期開展職業技能、運營管理等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業務素質。
七、提升國際影響力
適應國際形勢新變化和對外交流合作新需要,堅持高點站位,樹立全球視野,創新方式方法,開拓海外市場,切實增強中國電影國際競爭力,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努力塑造可信 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一)用電影講好中國故事。注重國際化表達,用電影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展現中國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充分發揮國內電影市場的強大引力場作用,吸納和整合全球優質電影資源要素,提高對外合作攝制影片創作水平。
(二)拓展國際發行網絡。支持中國電影走出去,扶持有實力的發行主體,建強適應新時代需要的專門人才隊伍。采用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觀眾群體的精準推廣營銷方式,進一步拓展國際發行放映的地區、渠道和平臺,全球主要市場和新興國家市場并重,商業院線、藝術院線、網絡新媒體、電視頻道兼顧。鼓勵電影企業通過投資、并購、合作等多種形式開拓國際市場。
(三)深化國際交流合作。配合國家外交外宣工作重點,借助中外人文交流機制、重要國際電影節展等平臺,深入開展中國電影展映、展播、展銷等活動,推動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繼續辦好上海、北京、絲綢之路、海南島等國際電影節展,進一步提高專業化水平與國際知名度。加強與各國電影管理機構、行業協會、學術機構等的交流合作。
八、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鍛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電影人才隊伍,為建設電影強國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廣泛的智力支持。
(一)造就高層次領軍人才。發揚中國電影人“傳幫帶”的優良傳統,探索建立電影名家大師導師制等人才培養的新路徑、新模式。充分發揮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電影類)等評選工作的重要作用,選拔培育一批德藝雙馨、成就突出、影響廣泛的名編劇、名導演、名演員、名制片人、名專家。
(二)重視優秀青年人才。發掘培養一批優秀青年電影編劇、導演、演員等,形成中國電影拔尖人才的重要后備力量。廣泛團結、吸引青年電影工作者和新的文藝群體,加強規范引導,幫助青年電影人才健康成長,指導電影社會組織更好發揮作用。抓好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電影類)評選等工作。
(三)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為攝影、錄音、美術、燈光、音效、服裝、化妝、道具、特技、特效和后期制作等專業人才創造更好的學習培訓機會和成長環境。注重培育電影科技人才、兼具藝術素養和技術能力的復合型創作人才,以及既懂藝術又懂市場的復合型經營管理人才。
(四)促進電影教育科研創新。積極構建靈活、務實、開放的電影教育學科與課程體系。堅持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路徑,鼓勵電影企業與高等院校、電影科研機構廣泛開展合作,促進教學科研成果轉化運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支持電影智庫建設。更好發揮優秀影片在促進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九、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制度建設和執行,強化政策引導和扶持,創新管理方式和手段,進一步提升電影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一)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各地要健全黨委宣傳部統一管理電影工作的體制機制,加強機構和人員隊伍建設,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進一步完善電影審查委員會、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電影組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電影備案、立項和審查業務管理效能。電影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要切實發揮作用,加強行業服務和行業自律。
(二)優化服務加強監管。推進電影領域“放管服冶改革。研究制定電影產業分類和統計標準。完善全國電影票務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提高電影市場信息服務和技術監管水平。嚴厲打擊“陰陽合同”“天價片酬”、偷逃稅款、盜錄盜播等違法違規行為。
(三)健全政策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電影領域財政、信貸、融資、保險、外匯等扶持政策,落實促進電影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引導相關文化產業專項資金、基金加大對電影產業的投入力度。貫徹落實電影產業促進法,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法規規章,建立健全電影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交易、保護制度規則。
十、組織實施
各級電影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本規劃的重要意義,積極爭取各級黨委和政府把本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擺在文化建設的重要位置,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要加強黨對電影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電影主管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體制機制和工作格局,形成促進電影繁榮發展的強大合力。電影主管部門要加強與發展改革、科技、財政、自然資源、稅務、金融等部門溝通,結合實際情況,抓好規劃任務落實。各地貫徹落實本規劃的進展情況,電影主管部門要及時報告。國家電影局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和評估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