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9日訊(記者 魏金金)近年來,互聯網、5G等技術的迅猛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新模式。在消費升級背景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漸多元,新興文化消費模式的迭變加速倒逼文化產業供需兩側結構轉型升級。兩會期間,委員們圍繞文化消費升級暢所欲言。
國潮國風彰顯文化自信
牛年開年,河南春晚的《唐宮夜宴》和元宵晚會的《元宵奇妙夜》相繼出圈,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刷屏”,這一“現象級”節目也使河南博物院成功“出圈”。幾天之后,唐宮夜宴版仕女樂隊系列的盲盒就開始在河南博物院官方淘寶店開啟預售模式,短時間內,預售已逾千盒。
事實上,這已不是河南博物院第一次出圈。自去年河南博物院主展館恢復開放之后,就先后推出的“考古盲盒” “古錢幣”巧克力,兩款文創產品一經面世就圈粉無數。截至目前,在短短的3個月時間里,單單是“考古盲盒”線上線下的銷售收入累計已超1200萬。
談及《唐宮夜宴》的意外出圈,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談到,雖也感到意外,但其實“偶然”之外也有很大的“必然”:一方面是近年來河南一直都在堅持做好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另一方面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人們對于優質文化消費的一種相對迫切的美好期待,“相信接下來河南還會出來更多、更好的作品”。而一直致力于傳承千年古樂的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也從這一次《唐宮夜宴》的破圈受到啟發,下一步或將借鑒《唐宮夜宴》的藝術表演形式,通過智慧化的手段營造獨特的文藝場景和氛圍,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虛實結合、沉浸式的演藝體驗。
盲盒系列的成功探索,也給河南博物院在今后文創開發帶來了更多啟示!白鳛楣澞康撵`感來源地,河南博物院在積極申請注冊‘唐宮夜宴’、‘唐宮小姐姐’等品牌,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綿薄之力保護IP,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瘪R蕭林談到,下一步,河南博物院將不斷優化自有文創產品品質,以優質文化企業聯動為平臺,以“創意新、品質好、速度快、服務優”為目標,不斷打造出新的文創爆品,“目前已經有幾個新的品牌在孕育中,不久將逐一推出。”
“雙演”融合推動舞臺藝術彎道超車
與《唐宮夜宴》一樣備受全國人民喜愛的另一檔節目則是《典籍里的中國》。該節目聚焦優秀中華文化典籍,通過時空對話的創新形式,以“戲劇+影視+文化訪談”的表現方法,講述典籍在5000年歷史長河中源起、流轉,以及書中的閃亮故事。
某種程度上,《典籍里的中國》與文化節目《故事里的中國》在內容策劃上有其相同之處,二者都是戲劇領域在媒體融合上的一次積極探索。節目的成功從側面間接反應了當前受眾對于舞臺藝術的多元化展現和傳播正在不斷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作為《故事里的中國》戲劇總導演和《典籍里的中國》的藝術總監,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表示,戲劇和電視傳媒二者融合得“非常恰當”。今后,戲劇也會敞開胸襟擁抱互聯網,在高水平審美的把關之下,實現線上節目、線上戲劇和線下演出的“三位一體”,從而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一個奇幻的造夢空間,讓更多的年輕人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力量和魅力所在。
“著眼于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目標,(我們)應該重視舞臺藝術的演播問題,借鑒《故事里的中國》《典籍里的中國》取得的成功經驗,解決高新技術在舞臺藝術創作、生產、演出等各環節的應用問題。線下演出的觀劇體驗不可替代。但線上演播應該與高新技術相結合,實現‘雙演’融合,推動舞臺藝術彎道超車、迭代升級,而這也是文化和旅游部就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提出的新方向! 田沁鑫這樣談到。
以數字化豐富優秀文化產品供給
受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沉浸式體驗消費等領域目前表現出非常強勁的發展勢頭。如何將這樣的新興文化消費轉化為推動文旅復蘇的抓手,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融合發展,發展沉浸式業態,滿足新興消費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發展健康、文化、旅游、體育等服務消費。運用好“互聯網+”,推進線上線下更廣更深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務和產品。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云翱在今年的兩會提案中提出,建議利用新技術創新產品和服務,借助5G、AR、VR、AI、無人機等技術,推動線上活動從圖文、短視頻發展到直播、全景等多種形式呈現,使云演藝、云娛樂、云旅游以多維度、多視角方式傳遞給更多觀眾,開啟“沉浸式”線上文旅體驗。
同樣,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也表示,建議主管部門鼓勵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文化和旅游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在文化和旅游產業數字基礎設施升級方面給予政策和財政支持,鼓勵傳統文旅產業革故鼎新,在新基礎設施建設上填平產業洼地,拉齊行業整體的數字化發展水平,促進文旅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