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賦能創新傳承 廣東非遺“后浪”活力綻放

2020年12月28日 07:39    來源:南方日報    楊逸

  傳承古意,綻放新枝。近年來,廣東抓住數字文化崛起良好時機,加強智慧融媒賦能,不斷推動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向前邁進。

  2020年12月28日,“活力綻放——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廣州289藝術園區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開幕。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指導,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州美術學院、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廣州市大灣區文化交流促進中心、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支持。

  本次年度展覽現場展出逾百件(套)展品,迎來了廣東“非遺后浪”令人期待的集體綻放。第二屆廣東省“非遺新造物”年度優秀案例征集評選活動獲獎作品,隨年度展覽同場亮相。展期將持續至2021年春節期間。

  勇于先行先試,大膽實踐探索,為進一步推進“十四五”時期廣東省非遺傳承發展工作,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制定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工程”,重點實施“強基、提升、振興、傳播、雙創、融合”六大行動計劃,力爭廣東非遺保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作為新聞傳媒參與非遺工作站建設的全國首例,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也通過自己的實踐,依托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走出了一條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之路。

  活力綻放??非遺“雙創”“后浪”氣勢蓬勃

  “活力綻放——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分為活力時尚、活力風物、活力空間、活力傳承、活力未來五大篇章,從精神、民俗、知識、技藝、藝術等不同維度,展現廣東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踐案例,“非遺后浪”氣勢蓬勃。

  展覽以當代石灣陶塑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潘柏林的匠心之作為開篇,帶領觀眾感悟嶺南非遺傳承人樸素虔誠的初心。從2017年開始,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與潘柏林訂下生肖藝術展“十二年之約”,每年推出潘柏林生肖主題陶塑展覽。為迎接即將到來的辛丑年,潘柏林推出牛年生肖新作《閑情樂》等系列作品,以臥牛背上牧童戲蛙的場景,表達辭舊迎新的美好意涵,共祝歲吉年祥。

  第二屆廣東省“非遺新造物”年度優秀案例征集評選活動的獲獎作品,也在展覽現場正式與觀眾見面。活動自11月啟動以來,共征集到來自全省各地市446件投稿作品。主辦方組織非遺、媒體、教育等專家組成評審團,從傳承價值、創新價值、傳播價值、市場價值、應用價值五大維度綜合評選,產生“2020年度廣東十佳‘非遺新造物’”,同時根據“市場價值/應用價值”與“創新價值”得分排名,評選出一批“優秀實踐案例”與“優秀創意案例”。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多位來自潮汕地區的非遺傳承人與藝術家,在展覽現場大顯身手。潮繡、汕頭剪紙、潮州彩瓷燒制技藝、楓溪手拉朱泥壺、潮州麥稈剪貼畫……一個個古老非遺符號,演化為時尚創意設計,讓“潮文化”有了更“潮”的演繹。

  步入展廳,由汕頭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美術專委會主任陳旭南創作的嵌瓷作品《海·魂》分外引人注目。深淺各異的藍色瓷片層層重疊,仿佛浪潮奔涌而來。他把潮汕嵌瓷從屋頂帶進現代公共空間,以傳統工藝與城市“對話”。另一幅陳旭南于2019年為深圳荔灣地鐵站創作的嵌瓷作品《海之狂想曲》,榮獲2020年度廣東十佳“非遺新造物”。色彩繽紛的瓷片寓意八方來客,他們身上帶著獨特的色彩,融入大灣區發展大潮,共同譜寫城市夢想的樂章。

  “‘新造物’并非對傳統工藝的簡單復刻,更是人文內涵的創造轉化。”“非遺新造物”年度展覽策展人之一、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錢纓說,參展作品從當代生活出發,重新連接傳統工藝,塑造多元產品形態,“非遺正在以一個更青春、更時尚的面孔,從未來向我們走來”。

  南北交融??探索嶺南非遺傳承新路徑

  文化和旅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制定的《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提出:到2020年,傳統工藝的傳承和再創造能力、行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從業者收入以及對城鄉就業的促進作用得到明顯提升。如今,傳統工藝振興的遠大藍圖,正在逐漸轉化成為生動的現實。

  年度展覽上,來自廣東本地的非遺傳承人、院校師生、文創企業推陳出新,跨界推動非遺融入年輕人群。高級工藝美術師盧桂榮年度新作《民族魂》,以萌趣的鼠年生肖形象為手拉壺體塑形;佛山木版年畫市級傳承人劉鐘萍等推出的“解憂年畫鋪里的諸神復活”,通過賦予年畫圖案“新民俗”的闡釋,提升年畫體驗活動的儀式感,讓傳統年畫走進年輕人的生活;作為今年廣州美術學院畢業設計展“爆款”的《永慶坊AR公共藝術實驗》,運用AR技術為龍舟、雞公欖、醒獅等非遺符號塑造IP形象,推出當日便在線上展覽獲得超過40萬次點贊量。

  自然家、金璃方、萃華珠寶、不二造文化等文創企業也用優秀作品說話,以設計力量展現老手藝在現代應用的潛能,使非遺再度煥發時尚與創意的活力。

  為加強全國傳統工藝工作站之間的交流互鑒,年度展覽還特設傳統工藝工作站交流展區,同場展出來自全國18個傳統工藝工作站年度成果:杭州市拱墅區傳統工藝工作站《一出好戲》,以當代插畫活化華縣皮影、海寧皮影技藝;青海果洛傳統工藝工作站攜手老字號企業推出“格薩爾英雄史詩”限量鋼筆套裝,助推非遺走進生活;貴州雷山傳統工藝工作站的“八福花絲銀盤”則采用了多種苗族民間花絲制作技藝,盡顯匠心極致的工藝之美……在全國各地傳統工藝工作站的大力支持下,南北造物智慧彼此交融,為年度展覽增添了一抹亮色。

  新人群、新模式、新連接、新審美、新價值……隨著“非遺新造物”品牌不斷成長,平臺也在賦能非遺創造更高的價值。為進一步推進“十四五”時期廣東省非遺傳承發展工作,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制定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工程”。廣東將在2021年建設一批非遺“雙創”工坊,提高傳統工藝發展水平,同時繼續開展“非遺新造物”征集評選活動,積極發揮平臺作用,激發傳統手藝人參與的積極性,幫助和帶動傳統工藝改進設計、改良制作、提高品質、培育品牌、拓展市場,促進形成有民族特色、能走進國內外市場的系列產品和品牌。

  融媒賦能??為非遺傳承貢獻“南方力量”

  2017年6月,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支持下,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與廣東省廣輕控股集團共建廣東省首家省級平臺型非遺工作站——“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開創新聞傳媒參與非遺工作站建設的全國首例。

  自成立以來,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立足廣州,聯動廣東,輻射全國,逐步形成媒體傳播、展覽活動、非遺教育、文創開發、空間運營五大服務板塊。作為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認定的“城市傳統工藝工作站”之一,工作站以建設“國家級傳統工藝工作站(廣州)之家”為定位,充分發揮媒體平臺與跨界資源優勢,不斷探索粵港澳大灣區非遺保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的“嶺南路徑”。

  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傳播中心,工作站充分發揮南方報業深入實施智慧轉型、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優勢,形成“線上全媒體,線下多場景”的立體傳播格局,為非遺活化帶來新機遇。從創辦“活力非遺年度致敬人物”品牌,到參與舉辦“2019廣佛國際民藝周”,工作站堅持打造有影響力的非遺融媒體傳播產品,提高廣東非遺的美譽度,推動廣東非遺閃光出彩。

  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傳承基地,工作站依托超過7000萬次下載量的南方+客戶端,致力為“非遺在校園”系列活動培植根基,為青少年營造認知、體驗、傳承、創新非遺的環境。工作站著重打造了“非遺少年說”廣東非遺青少年演講展示活動,開展了“非遺課外時”教育實踐系列活動。其中,“非遺少年說”參與人數突破44000人次,全網點贊超過3900萬,推動非遺走進青少年群體成果斐然。

  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創新平臺,工作站在非遺展示展演展銷、非遺衍生品開發、非遺特色小鎮及綜合體運營空間等領域開展全方位探索,助推非遺走進人們日常生活,走向文化消費市場。每年的“非遺新造物”系列展覽活動,工作站跨界聯合媒體、非遺、工藝、設計四大頂尖力量,共同推薦嶺南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新人新作,以設計創意拓寬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的應用空間。

  在打造英德市龍華村“南方鄉村藝術空間”的過程中,工作站引入國內外優質文化藝術資源,在龍華村打造了“紅色藝術創作集聚地”“全國美術學院藝術寫生基地”“文化創意農業園”和“非遺產學研平臺”四大基地平臺,充分發揮南方報業文化挖掘、產業導入、培育孵化等綜合優勢,探索非遺特色小鎮及綜合體運營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非遺之窗”。

  2021年,工作站將繼續加強智慧融媒賦能,推動非遺在云端漫步,通過加強融媒體矩陣建設,搭建南方+非遺頻道,實施“廣東省非遺網絡達人培養計劃”,推廣青少年“非遺網紅”,同步推出“非遺故事大會”系列活動,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語言講好廣東“非遺故事”,為非遺傳承貢獻“南方力量”。

  工作站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通過非遺融媒體矩陣建設、“非遺在校園”系列活動以及“非遺新造物”孵化行動三個抓手,進一步發揮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的媒體優勢,形成服務廣東非遺綻放的核心能力,做好廣東非遺綻放的“提燈者”“傳薪者”“創新者”,進一步推動非遺活化、市場化、品牌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

融媒+賦能創新傳承 廣東非遺“后浪”活力綻放

2020-12-28 07:39 來源:南方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在线欧美5555 | 欧美精品国产免费无 | 亚洲色欧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色另欧美 | 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一页 | 日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