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發展論壇在北京市朝陽區舉辦。論壇上透露,國家文創實驗區已聚集文化企業3.48萬家,轉型升級59個特色文化產業園。在文創實驗區的輻射帶動下,朝陽區登記注冊文化企業達6.8萬家,居北京市首位。
“十三五”期間,作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朝陽區大力推進國家文創實驗區建設,全面構建文化產業改革創新體系,優化營商政策,創新金融服務,深入推進產業融合及協同發展,探索出一套可復制、能推廣的發展經驗,成為引領北京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區。
活力釋放,文化產業持續發展
2014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與北京市戰略合作,以北京CBD-定福莊一帶為核心承載區,共同推動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簡稱“文創實驗區”)。
經過幾年的發展,文創實驗區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持續釋放,產業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各項指標不斷攀升。目前實驗區登記注冊文化企業達3.48萬家,其中“十三五”期間新增1.88萬家,文化市場保持了繁榮活躍的狀態。
2019年,文創實驗區1111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收入1362.2億元,同比增長7.5%。區域內匯聚了2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52家上市掛牌企業,5家文化類獨角獸企業,164家文化類總部企業,文創實驗區正成為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目前,朝陽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1999家,占北京市的38%,注冊企業數、規模以上企業數均居全市首位,匯聚了藍色光標等77家上市文化企業,阿里文娛等253家文化企業總部,成為全國文化品牌企業總部基地。
騰籠換鳥,轉型升級59個特色文化園區
朝陽區不僅商業繁榮,而且工業發達,既是全國老舊廠房的重要聚集區,也是保護利用的先行區。近年來,文創實驗區深挖文化富礦,加快騰籠換鳥和轉型發展,通過工業廠房改造利用、傳統商業設施升級、有形市場騰退轉型3種方式,轉型升級59個特色文化產業園區,總建筑規模381.4萬平方米,形成了“文化產業融入城市發展的朝陽實踐”,其中郎園、萊錦、懋隆等園區,已成為全國知名的老舊廠房騰籠換鳥品牌園區。
今年,北京市首批認定了98家市級園區,朝陽區32家榜上有名,其中實驗區16家,彰顯了文化產業園區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優勢。
近年來,朝陽區持續實施“百園工程”,推進園區社區化,鼓勵文化產業園區開辟體育場館、城市書房、美術館、電影院、博物館等公共服務空間,舉辦文化節、文創市集等,打造“10分鐘文化休閑體驗圈”。2020年朝陽區首批認定10家文化事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推進“城市文化公園”建設,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聚焦服務,協同發展提升引領作用
“十三五”期間,文創實驗區保持“試驗田”定位,加強跨區域、跨領域的協同創新和經驗共享,率先成立全國首個文化企業信用促進會,累計為朝陽區1080家文化企業提供貸款融資175.28億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近三分之一;建成北京市首個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推動“政策+金融”產業促進機制發揮效力;設立北京首支區級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投資了一批文化精品項目,引導社會資本助力文化產業發展。
推動文化科技融合,深入實施“文化+”戰略,促進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創新應用。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領軍企業入駐園區,文創實驗區的創意氛圍和文化活力得到不斷提升。
同時,文創實驗區積極探索協同發展之路。與行業協會、高校聯手,成立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中心、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國際文化產業園區發展聯盟等,推動國內外文化產業園區的交流與發展。目前文創實驗區東郎、競園、錦瓏、北服創新園等園區已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等地設立分園區,郎園、北京電影學院文創園等園區在天津、杭州、長春等地建立連鎖園區。
首創郎園總經理趙春燕告訴記者:“首創郎園積極探索創新文化產業運營模式,郎園的每一個園區都成為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城市文化公園和文化新地標。目前郎園運營模式和理念已在各地推廣,并在杭州、烏鎮、廈門多地實現了品牌運營輸出!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