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市昌平區的閆女士,一直苦于在回龍觀地區健身場地設施的不足。“我喜歡打羽毛球,但只能露天在小區里打打,一是距離場館比較遠,二是場館收費也比較貴,出去打一次的確不容易。”
據記者了解,有著和閆女士一樣苦惱的健身愛好者,并不在少數。在城市用地緊張,而居民健身需求日益多元的背景下,如何挖掘存量建設用地潛力顯得非常重要。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健全促進全民健身制度性舉措、解決全民健身的“場地之困”。
此次出臺的《意見》,從盤活城市空閑土地、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設用地、支持租賃方式供地、倡導復合用地模式四個方面提出了相應要求。明確利用城市空閑土地、城市公益性建設用地建設健身設施的路徑,鼓勵各地區以租賃方式向社會力量提供用于建設健身設施的土地,鼓勵復合利用土地建設健身設施。
有分析認為,支持租賃方式供地是此次意見的一大亮點,它鼓勵各地區在符合城市規劃的前提下,以租賃方式向社會力量提供用于建設健身設施的土地。同時,要求以先租后讓方式供地的,健身設施建成開放并達到約定條件和年限后,可采取協議方式辦理土地出讓手續,出讓土地應繼續用于健身設施建設運營。
提升建設運營水平,是《意見》篇幅占比最多的部分。業內人士指出,“健身沒地兒去”的問題,不僅僅是健身設施、健身場地不足,還包括健身設施用地得不到有效保障,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運營管理不足等因素。
對此,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有很多體育設施,不對一般群眾開放,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所以推動健身設施開放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意見》指出,要完善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支持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挖掘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潛力,在政策范圍內采取必要激勵機制,鼓勵各地區委托專業機構集中運營本地區符合對外開放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促進學校體育場館開放。
有專家指出,隨著此次《意見》的出爐和落實,目前困擾全民健身向縱深發展的瓶頸問題,有望得到緩解甚至是突破。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