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聯合召開工作部署會,通報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工作進展,對深入推進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工作進行再部署,著力推動研究制定主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規范,提升直播平臺文化品位,引導用戶理性打賞,規范主播帶貨行為,促進網絡直播行業高質量發展。
近幾年來,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網絡直播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調味品”,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尤其是直播帶貨的異軍突起,讓直播業態迎來新的流量入口。然而,直播帶貨雖然風風火火,但直播行業內不少頑疾并未徹底消除。比如,誘導未成年人高額充值打賞,“網課”直播間推送低俗內容,直播帶貨中存在夸大宣傳、數據注水、售后欠缺等行為仍不時發生。整體來看,這些問題雖然只是少數,但破壞的可能是網絡直播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根基。
當前,除了一些本身就有問題的直播平臺之外,還有一些違法違規內容隱藏在各個正規平臺中,蠢蠢欲動。雖然各大直播平臺已加強事前對網絡主播的審核,事后也加大對其違規的處罰力度。但在利益面前,仍有一小部分人心懷僥幸,輕則打色情低俗的擦邊球來吸引流量“求打賞”;重則掛羊頭賣狗肉,利用機器審核漏洞,直接在平臺眼皮底下散播違法違規內容。盡管平臺事后能及時封號、關閉直播間,但這種看似亡羊補牢的做法,往往讓游離在外的狼嘗到甜頭,也讓其他心懷僥幸者看到了“操作空間”。
對此,國家網信辦提出研究制定主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規范,不失為應對良策。一方面,通過將內容供給導向、打賞金額標準、主播帶貨資格與直播賬號分級分類緊密關聯起來,能有效地避免前期審查工作繁雜無序的尷尬局面,也便于后期針對不同類別的主播設置準入門檻,防止一些不法之徒混入隊伍。另一方面,明確直播行業相應的打賞行為管理規則,能讓違規者有賞得不到之余,還要接受相應的懲罰,渾水摸魚者自然會“無利而散”。此外,還可以建立相應的直播賬號信用評價體系,在激勵引導網絡主播積極創作更多人們優質作品的同時,更要讓失信者、違規者淘汰出局,直播行業才能更加規范有序地發展。(陳文杰)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江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