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鄉愁產業發展

2020年08月03日 10:42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3日訊 日前,浙江省委、省政府發布了《關于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對休閑旅游、鄉土文化等方面多有著墨,圍繞消費、鄉土規劃、保護機制、公共文化等方面部署相關具體工作。

  》》》點擊查看更多政策內容

  《意見》明確,要擴大農村消費市場。大力發展以農民經營為主的農家樂、民宿、認種認養認購等鄉村休閑旅游業,建設省級休閑鄉村56個,實現鄉村旅游營業收入500億元。加強網絡訂購、衛生健康等服務供給,加快培育鄉村夜間經濟、療休康養經濟、養老經濟等新產業。推進農家小吃等鄉愁產業發展,持續開展“百縣千碗”推介和農家小吃培育行動。

  圍繞繁榮農村文化體育事業,《意見》強調,要鞏固提升“千鎮萬村種文化”活動,啟動實施萬名文化禮堂骨干人才培育計劃,新增農村文化禮堂3000家。支持農家書屋提質增效。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三級體系建設。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鼓勵建設國家健身步道,鼓勵開展鄉村運動會等體育賽事活動,建設提升小康體育村1000個。

  《意見》提出,優化村莊發展空間。因地制宜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劃分集聚提升村、特色保護村、撤并搬遷村、城郊融合村等村莊類型。.深化鄉村五級聯創。打破縣市域界限,打造海洋風情、錢江山水、生態綠谷、江南水鄉、和美金衢“五朵金花”組團。堅持鞏固一批、培育一批,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5000個、風景線(鄉鎮)100條、美麗鄉村示范縣10個、美麗城鎮省級樣板100個,新增景區村2000個。對標城市現代社區建設理念,突出“鄰里、風貌、產業、交通、教育、康養、文化、治理”八大場景系統設計,探索建設未來村莊。同時,促進鄉村特質發展。健全傳統建筑保護機制,開展43個重點村和217個一般村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建設,支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加強農業文化遺產和農耕文化的傳承利用。

  以下為政策原文: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見

  (2020年3月26日)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年。做好2020年“三農”工作總的要求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發揮“三個地”政治優勢,緊扣農業增產保供、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全面小康,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引領,以“兩進兩回”和數字化變革賦能鄉村振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補短板、保安全、增動能、樹標桿,全面夯實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戰略后院,確保農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當農村改革探路者、城鄉融合先行者和鄉村振興排頭兵。2020年力爭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

  一、加強農村風險防范體系建設

  1.健全農村應急管理機制。加強農業農村重大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提升應急能力。完善風險管理機制,統一協調指揮,暢通信息輸送網絡,充足應急物資儲備。健全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疫病風險、社會風險預警機制,建設覆蓋全省的豬肉、糧食、果蔬等重要農產品綜合監測網絡。完善風險處置機制,建立精密智控制度,制定并實施應急性阻斷、救助、扶持等應對舉措,推進應急廣播到村全覆蓋。完善風險發布機制,加強信息收集、分析、發布、反饋閉環管理。

  2.嚴守農村生態保護紅線。嚴格保護239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和81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新建高標準農田50萬畝,提標改造糧食生產功能區50萬畝。做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完成山塘綜合整治300座,圩區治理20萬畝。建設4500萬畝生態公益林,開展自然林、天然林保護和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建設,實施錢塘江流域大保護工程和生態海岸帶建設工程,加強自然保護地保護及十大名山建設。加強野生動物保護體系和能力建設,嚴厲打擊非法捕獵、收購、運輸、交易、食用野生動物等行為,維護生物多樣性。

  3.強化動植物疫病防控。修訂《浙江省動物防疫條例》,強化動物防疫執法檢查。嚴格落實生豬屠宰環節“兩項制度”,建設生豬產業重點縣集中洗消中心(非實體性機構)16個。采取主體生物安全基礎、區域公共聯防聯控、洗消復養等綜合防控措施,確保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點防控病種疫情平穩。加強植物防疫體系建設和重大病蟲害防控。

  4.緊抓農業農村安全生產。全面推行港長制,實施漁船分類分區分級管理制度,嚴格落實海上漁船動態點驗和編組生產。健全農房網格化、常態化安全巡查制度,完善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即時救助機制,建立農村其他危房常態化治理機制,及時發現和治理農村危房。加強農村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整治,推進避災安置場所規范化建設和農房抗災加固。加強農村道路安全設施建設和安全管理,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建設,全年報廢淘汰變型拖拉機16000臺。健全基層防汛防臺、森林防火、農村消防、氣象為農等公共安全服務體系。

  5.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開展肥藥實名制購買、定額制施用“兩制”縣域全覆蓋行動,制定肥藥施用技術標準,明確田塊、作物定額施用標準,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和反向約束機制,單位耕地面積化肥、農藥使用量分別小于410千克/公頃、22千克/公頃,實現農藥化肥使用量持續減量。加強耕地質量監測評價,加大測土配方和有機肥推廣力度,新建100條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有機肥使用量穩定在100萬噸,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0%以上。構建覆蓋廣、數字化、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推動省級平臺與國家追溯平臺、長三角一體化監管平臺對接,實現“一證一碼”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在特色產業和規模主體全覆蓋,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省級監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

  二、切實加強糧食增產保供

  6.壓實行政首長責任。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浙江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強化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確保300億斤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播種面積1450萬畝以上、總產量120億斤左右、糧食儲備108億斤以上,逐步提高糧食自給率,確保全省口糧自給率在50%以上。制定省、市、縣政府糧食安全責任清單,將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儲備、自給水平等任務逐級分解,落實在田間地頭、倉庫碼頭、工廠市場,加強跟蹤監督考核。做強做大糧食加工企業,確保主渠道暢通和糧食市場供應。

  7.大力扶持糧食生產。加大規模種糧補貼力度,提高對全年稻麥復種、一季旱糧種植和“三園”地間作套種同一旱糧作物(不含大小麥)50畝以上的規模生產主體的直接補貼標準。探索稻谷、小麥等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支持各地多種早稻、連作晚稻和旱糧,大力推廣糧經輪作、水旱輪作等新型農作制度和高產高效生態栽培模式,提高糧食單產水平。

  8.落實生產服務保障。健全農資供應服務網絡,鼓勵農資企業、經銷商開展“點對點”定制生產、配送、服務。建立種糧大戶、農業生產用工數據庫,構建農業勞動用工互助互用機制,加強不同產業、不同區域農業生產的用工精準對接,強化用工保障。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技服務機制,組織農技專家開展精準指導。加強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和代耕代種代收等社會化服務。

  三、促進農民收入持續普遍較快增長

  9.增強低收入農戶發展動能。持續加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搬遷扶貧等力度,扶貧異地搬遷2萬人以上,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動低收入農戶共享高水平全面小康。堅持統一標準、歸口認定、信息共享,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和幫扶。穩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所有縣(市、區)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達到8000元/年。實施山海協作八大行動,提升山海協作產業園能級。構建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打造解決相對貧困先行省。

  10.加大農民創業就業支持。深入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提高農民創業就業能力。發揮農村基層公共創業就業服務平臺作用,擴大轉移就業渠道。按規定對返鄉農民工首次創業且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落實重點群體創業就業和涉企減稅降費等支持政策,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按規定給予穩崗返還。對生活困難的登記失業人員,按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給予臨時生活補貼。制定促進農村勞動力創業就業政策。

  11.擴大農村消費市場。大力發展以農民經營為主的農家樂、民宿、認種認養認購等鄉村休閑旅游業,建設省級休閑鄉村56個,實現鄉村旅游營業收入500億元。加強網絡訂購、衛生健康等服務供給,加快培育鄉村夜間經濟、療休康養經濟、養老經濟等新產業。推進農家小吃等鄉愁產業發展,持續開展“百縣千碗”推介和農家小吃培育行動。

  12.提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攻堅提升行動,加大土地、金融等政策傾斜力度,落實村級留用地政策。推廣“飛地抱團”“千企結千村”和“一村萬樹”綠色期權等成功模式,推進農村集體資源社會化配置。推廣村莊片區組團發展模式,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集聚發展。依法依規探索黨組織領導、公司化經營、經理人運作、老百姓受惠的經營村莊模式。建設農村集體經濟數字管理系統,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

  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13.提擋升級農村基礎設施。高水平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新建和改造提升農村公路8000公里,完成具備建路條件的200人以上自然村通等級公路建設任務,新建農村港灣式停靠站1500個。加快區域化、局域化供水體系建設,推動城市供水管網向鄉村延伸,城鄉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人口比例85%以上,提升208萬農村居民飲用水標準,飲用水困難發生率控制在3%以內,讓農民群眾喝上好水。實施古井水源保護工程。實施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完成100座病險水庫和100公里干堤加固。積極推廣天然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探索推動城市天然氣配氣管網向鄉鎮和城郊村、中心村延伸。基本建成現代化農村配電網。初步實現5G網絡重點鄉鎮核心鎮區覆蓋。建立專業化、標準化和城鄉一體化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機制,將應由政府承擔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費用足額納入地方政府預算。

  14.持續提升農村教育質量。實施農村幼兒園補短提升工程,加快農村幼兒園改(擴、新)建,實現鄉鎮公辦中心園全覆蓋。以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達標率達到96%。按規定落實鄉村教師工資收入、職稱評聘等政策,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推進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持續實施“百人千場”名師送教下鄉、“銀齡”教師支教計劃。

  15.加強農村衛生公共服務。制定健康村鎮建設標準,優化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布局,發揮縣域醫共體功能,配強鄉鎮衛生院醫療資源,推進全專融合型家庭醫生團隊在鄉村全覆蓋,村級衛生室規范化率達到60%。送藥上山進島便民服務點擴面300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薪酬待遇與服務績效掛鉤機制,鼓勵醫學院校畢業生和城市衛生技術人員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和服務,完善城市醫生定期到農村基層服務制度。深入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

  16.增強農村社會保障功能。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擴面,按規定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對65歲及以上參保人員予以適當傾斜。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城鄉參保范圍、籌資標準、保障待遇、經辦服務、基金管理、醫保監管相統一,基本醫療保險戶籍人口參保率達到99%以上。增強大病保險保障功能,降低貧困人口醫療負擔。

  17.繁榮農村文化體育事業。鞏固提升“千鎮萬村種文化”活動,啟動實施萬名文化禮堂骨干人才培育計劃,新增農村文化禮堂3000家。支持農家書屋提質增效。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三級體系建設。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鼓勵建設國家健身步道,鼓勵開展鄉村運動會等體育賽事活動,建設提升小康體育村1000個。

  18.構建農村關愛服務體系。完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加快鄉村養老服務發展和鄉鎮敬老院升級改造,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覆蓋面達到60%。構建農村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強農村殘疾人康復、托養、庇護等公共服務供給,改造星級“殘疾人之家”300家。

  五、“兩進兩回”賦能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19.優化鄉村產業生產力布局。編制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科學安排現代種養殖業等十大產業的空間布局、功能定位和發展路徑,合理布局農產品加工地、倉儲集散地、銷地批發市場、快遞物流園、電商服務點等。優化整合產業發展平臺,打造“一區一業”“一鎮(村)一品”升級版,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建設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0個、省級特色農業強鎮10個,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0家。

  20.推進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六化”發展,加快建立現代化的生豬養殖體系、防疫體系、治污體系、流通體系,全面落實用地、環評、補貼、信貸等政策措施。實施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成70家以上年出欄萬頭以上大型規模豬場,培育百萬頭級生豬產業鏈,力爭生豬產能達到1200萬頭。大力支持生豬加工流通企業發展冷鏈物流。健全豬肉儲備制度,逐步增加儲備量。加快發展奶牛、湖羊和優質家禽等特色產業,力爭奶牛存欄4萬頭、家禽出欄2.1億羽。

  21.推進水產品綠色發展。推廣新型稻漁綜合種養和循環高效“跑道魚”養殖,建設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10個。優化海洋漁業產業布局,發展港、產、景融合發展的漁港經濟區,加快遠洋漁業國外配套基地和舟山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實施近岸退養行動,縱深推進“一打三整治”和浙江漁場修復振興。深化漁業油價補助政策改革,繼續壓減海洋捕撈漁船數量和捕撈產量。增殖放流各類水生生物15億尾。

  22.推動人才科技返鄉入鄉。實施農業產業領軍人才培養行動計劃,支持青年、鄉賢等“兩進兩回”人員創業,建設一批農業科技園區、重點農業企業研究院、返鄉創業孵化實訓基地、星創天地和創業創新園,培育省級家庭農場1000家、農創客2000名。深化農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完善新型職業農民申報農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加快選育糧食、果蔬、畜禽、竹木、花卉苗木、水產等重點產業新品種,推廣100個農業新品種,建設100萬畝新品種樣板基地,培育具有國內競爭力的綜合型種業集團2家以上。重點圍繞智慧農業、浙江省十大特色農業產業、農產品加工利用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等,開展農業核心關鍵技術攻關項目50項。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

  23.加強鄉村產業服務支撐。支持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大型電商企業建設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初加工等設施,加快建設覆蓋全省的冷鏈服務體系。發展一批縣級農村電商服務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鄉鎮運輸服務站和產業農合聯物流服務站(非實體性機構),建設提升村級農村物流服務點4000個,建設公益性農產品市場20家,全省90%以上的鄉村農貿市場達到星級文明規范要求。落實綠色通道政策,保障重要農產品優先便捷調運。加快發展線上交易、直供直銷、集團配送等現代營銷方式,支持特色農產品專賣店、連鎖門店發展,村級電子商務配送點覆蓋率達到60%,實現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000億元以上。

  24.做大做強農產品品牌。實施品牌強農工程,打造“品字標”浙江農產區域公共品牌20個,培育農產品地理標志30個。加強涉農品牌商標維權機制建設,建成涉農品牌指導服務站(非實體性機構)20家。支持200家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自主品牌。加強品牌農產品與網絡銷售平臺的有效對接。用好農博會、茶博會、森博會等展示平臺,加大品牌宣傳。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擴大農業對外合作交流,推動浙江品牌農業走出去。

  六、加快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

  25.優化村莊發展空間。因地制宜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劃分集聚提升村、特色保護村、撤并搬遷村、城郊融合村等村莊類型。按照村莊規劃、村莊設計編制和審批的規范要求,全面開展“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實施150個以上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項目,形成農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集聚、空間形態高效節約的美麗國土空間新格局。

  26.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計劃,開展9000個日處理能力30噸以上污水處理設施標準化運維。新增省級生活垃圾分類項目村530個,全省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行政村覆蓋率達85%以上。推動無害化衛生戶廁全覆蓋。推進農村桿線序化。實施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完成新造林50萬畝。大力推進美麗河湖建設,建成美麗河湖100條(個),完成中小流域治理500公里。

  27.深化鄉村五級聯創。打破縣市域界限,打造海洋風情、錢江山水、生態綠谷、江南水鄉、和美金衢“五朵金花”組團。堅持鞏固一批、培育一批,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5000個、風景線(鄉鎮)100條、美麗鄉村示范縣10個、美麗城鎮省級樣板100個,新增景區村2000個。對標城市現代社區建設理念,突出“鄰里、風貌、產業、交通、教育、康養、文化、治理”八大場景系統設計,探索建設未來村莊。

  28.促進鄉村特質發展。制定鄉村建設技術指南和負面清單,開展設計下鄉服務。加強新建農房式樣、體量、色彩、高度管控,開展農房通用圖集修編和線上服務,推動農房建設方式轉變。落實農民建房“一件事”審批制度,推動農民建房帶方案審批。落實農民建房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1萬畝。健全傳統建筑保護機制,開展43個重點村和217個一般村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建設,支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加強農業文化遺產和農耕文化的傳承利用。

  七、推動農村改革協同高效

  29.加快農村改革系統集成。實施新時代美麗鄉村綜合集成改革,在11個縣(市、區)開展試點,推動農村改革項目集成、要素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優化試驗區運行流程和機制設計,做好國家改革試驗區試點工作。推進浙江(安吉)縣域踐行“兩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浙江(麗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建設。深化東陽市花園村“浙江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

  30.加強農村土地改革牽引。依法依規探索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長30年的路徑方法,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推行農業“標準地”建設。加快激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嚴格農村宅基地管理,加強對鄉鎮審批宅基地監管。依法有序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

  31.實施農村重點改革項目。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深化農業經營體制改革,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高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深化“三位一體”農合聯改革,全面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成區域性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非實體性機構)50家、有服務平臺的產業農合聯70家。

  32.推動鄉村數字化變革。統籌規劃大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構建數字鄉村業務應用、應用支撐、數據資源和基礎設施“四大體系”。健全鄉村數據資源目錄和標準規范,基本建成數字鄉村云平臺框架和核心數字資源庫。加快數字技術在生產管理、產品流通、公共服務、鄉村治理等領域的應用,扎實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加快建設數字農合聯,做強“網上農博”平臺,推動種養基地數字化改造1000個。

  八、夯實省域治理現代化農村基礎

  33.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深化農村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加強鄉鎮領導班子建設,持續深入整頓后進村黨組織。抓好村級組織換屆,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村經濟合作社負責人“一肩挑”。全面落實村黨組織書記縣級黨委備案管理,健全完善村級組織工作規則,切實加強對村“兩委”干部的管理監督。推進村級活動場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提升。加強經常性教育培訓,整體提升農村基層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

  34.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構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推進10個國家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和6個示范鄉鎮、61個示范村建設,認定省級善治示范村2000個。推進民主法治村建設,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推廣“村民說事”制度,規范發展鄉賢參事會等社會組織。深化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廣“道德銀行”“好家風信用貸”等德治經驗做法。深入開展移風易俗。

  35.深化平安鄉村建設。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方法、作風向鄉村治理領域延伸,完成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信訪超市)規范化建設,推廣應用調處化解線上統一平臺,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調解機制。規范提升“基層治理四平臺”和全科網格,加強“基層治理四平臺”與公共信用、地理信息、“雪亮工程”等基礎平臺對接,推動鄉村治理領域“最多跑一地”改革。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長效機制。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打擊制售假劣農資違法違規行為。

  九、強化農村高水平全面小康要素保障

  36.優先保障“三農”投入。加大各級財政“三農”投入力度,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符合條件的農田水利項目,可以申請發行專項債券。加快鄉村振興投資基金有效運作。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進一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健全完善財金合作協同支農機制,支持建立地方政府、農擔機構、金融機構、保險機構共擔的風險分散機制,組織開展政銀擔合作基層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服務創新試點,對試點縣(市、區)按不低于10倍的比例放大財政資金支農效應。加快農擔網絡體系向下延伸。落實國家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

  37.加強農村金融供給。推動融資暢通工程向鄉村覆蓋,支持銀行機構單列涉農信貸投放計劃,力爭全省新增涉農貸款4500億元。建設產業鏈融資平臺,依法依規擴大溫室大棚、養殖圈舍、大型農機、保單訂單倉單等抵質押貸款,推廣生豬活體抵押貸款模式,探索拓展生物活體抵押品種。推廣農民資產授托融資模式。擴大農信小額普惠貸款覆蓋面,為農業經營主體及農戶提供免擔保、純信用、小額度、低門檻的信貸服務。落實農戶小額貸款稅收優惠政策。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按規定享受現行小微企業相關貸款稅收減免政策。降低涉農貸款利率,涉農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比上年降低0.5個百分點。優化完善糧食生產、生豬生產、低收入農戶產業項目發展貸款貼息政策。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探索提高海洋水產養殖和森林保險覆蓋面,有序擴大農民有需求的特色農業保險覆蓋面,穩步推進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氣象指數保險等。加強對金融機構支持鄉村振興工作情況的考核評估。

  38.加強鄉村用地保障。制定設施農業用地管理實施辦法。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在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應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村集體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符合條件的,納入存量建設用地盤活掛鉤范圍給予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盤活村集體存量建設用地產生的掛鉤用地計劃指標和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產生的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優先用于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建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39.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全面貫徹《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制定浙江省實施辦法。加強鄉村振興地方立法。健全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和責任體系。加強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建設,做好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工作。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落實縣委書記擔任縣級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和主要精力抓“三農”的工作要求。實施“十百萬”行動,聚焦增產保供、美麗鄉村、數字鄉村等十方面重點任務,組織省、市、縣百場現場活動,培養鍛煉萬名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農村干部。深化“三服務”,開展農業農村系統“三聯三送三落實”活動。重構鄉村產業統計、監測體系和經營主體登記、管理體系。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

浙江: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鄉愁產業發展

2020-08-03 10:42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查看余下全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1 | 日本久久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乱老妇女一视频 | 日本免费性色密月AⅤ |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 新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