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迎來了又一部口碑收視雙豐收的“爆款劇”——《三十而已》豆瓣評分在8分以上,王漫妮、顧佳、鐘曉芹三個女主角的故事線也頻頻登上熱搜。
講述女性成長話題的內容很多,但這部劇集一播即火,拋出了諸多現實又讓人難以抉擇的問題。家庭與事業如何兼得?婚姻與愛情如何共處?是轟轟烈烈尋找自我還是波瀾不驚安度余生?這些問題在劇情細節中引發思考,在人物選擇中傳遞態度。
在《三十而已》導演張曉波看來,“三十”只是數字,“而已”才是劇眼。而在這樣一部現實題材的作品中,只有用心展現現實,才是豐滿人物角色、觸動觀眾引發共情與思考的唯一路徑。
在《三十而已》之前,張曉波并未拍過女性題材,作為一名男性導演,接下這部劇是一次“冒險”。
“女性的三十歲和男性的三十歲其實或多或少有共通的地方,我在逐漸地理解,會去和編劇、制片人討論,會去問周圍的人,這些事你們會不會這樣處理。三十歲對于很多女性來說可能是一個關口,這個年齡需要自我認知和定位,會遭遇糾結、困境,而在糾結與困境中,她們有不一樣的力量。”
在反復咀嚼劇本細碎而又寫實的情節過程中,張曉波逐漸悟出了全劇的核心——“我慢慢覺得‘三十’不是那么重要,它只是一個數字。‘而已’才是一種心態,是最重要的。”
無論是在職場中沖鋒陷陣的王漫妮、在家庭與事業之間行走平衡木的顧佳,還是在平凡日子中追尋自我的鐘曉芹,她們的經歷、身份迥異,但共同點在于那種“而已”的心態。
張曉波認為,三十歲的女性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自由的選擇。劇中三位女主角的共性在于她們都擁有勇氣——不懼怕,淡忘自己的年齡。
此外,這部劇在處理手法上不是塑標桿,也沒有打樣板。事實上,劇中的三位女性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她們有各自的缺點,也有各自的特殊性。三個角色展現了來自不同情感階段的女性所特有的問題,也反映了成熟女性在三十歲這道門檻上的自處態度和來自社會不同層面的壓力。
張曉波并不想定義什么,不定義女性、不定義幸福。一切都是在向觀眾展現現實,從而引發發自內心的思考與觀照。但展現現實談何容易,戲如人生背后是創作團隊對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對于戲劇藝術與“煙火氣”的微妙平衡。
“用真情去拍,用真情去演,最后還原給觀眾一個真實的戲劇感受,我認為這就是創作。”在張曉波眼中,藝術就是盡量讓人回到現實,感受生活中的那些痛點和困境,并且把這些傳遞出來,引起大家的討論和共鳴。(深響)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江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