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復工,資金才能流動,市場才會有恢復的希望。大家看的不是當下,而是未來。”“我相信,堅持過這段過渡期,市場會越來越好。”影院從業人士如是說——
影院復工初體驗
按下暫停鍵半年后,7月20日,影院復工。復工首日全國有835家電影院開門納客。
濟南新世紀電影城泉城路店經理李言魯告訴記者,該影城復工前三天平均上座率約9%。李言魯說,復工初期影城放映影片多以復映片為主,能有這個成績已超出他本人預期。
據李言魯介紹,該影城從5月份就開始全員上班,輪流值守,隨時準備復工。復工首日9:30的首場電影,有10名影迷到場,這讓他十分感動也十分驚訝。“那么早的場次,還有那么多人來,很意外。”
濟南高新區有4家影院,其中萬達和橫店兩家影城7月20日復工,新世紀電影城21日復工,另有一家青春電影城因位于高校內,當下正值暑期學生放假,暫時不會復工。復工首日,萬達影城安排了3部影片、3場電影;橫店影城則安排了4部影片、13場電影。橫店影城工作人員透露,一個影廳大約有200多個座位,按30%上座率的要求,能出售的座位約有70個。復工首日,這家影院的8個影廳開放了4個,上映場次是平時的1/4。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復工首日全國影院共售票15.79萬張。深圳CGV影城(壹方城IMAX店)、南京新街口國際影城(德基廣場IMAX店)和UME影城(成都成華店)3家影院的觀影人次超過1000。貓眼專業版的數據則顯示,復工首日全國觀影人次為15.5萬,全國排映場次1.2萬場,上座率12.4%,平均票價22.4元。復工第一天,票房榜冠軍影片是《第一次的離別》。這是時隔半年后全國院線上映的第一部新片。
復工第三天(7月22日),全國有2000家左右影院恢復營業,共排映超3.3萬場,觀影人數超過26萬,重映片《誤殺》和《尋夢環游記》票房成績排在前兩位,《第一次的離別》退居第三。
復工首周末(7月24日),全國復工影院已達4315家,復工率達到38%,共排映近8萬場,觀影人數超過70萬。《多力特的奇幻冒險》和《喋血戰士》排在票房榜前兩位。
可以開業了,但仍有多家影院沒有復工。結合當前國家政策,濟南百麗宮影城經理董文欣給記者作了一個分析。
一是堅持分區分級原則。國家要求,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以有序地恢復營業,而中高風險地區暫不開放營業。這一點非常實事求是,打破了部分人對“影院復工一定要全國統一”的猜想和誤解。影院復工不必全國統一,中高風險地區的影院肯定不能和其他地方的影城一起復工。董文欣說,至于“全國統一復工是為了避免先復工造成片源泄露后復工地區再無法上映”的說法,是完全不懂院線電影密鑰管控基本常識的“胡說八道”。
二是嚴格落實屬地管理和行業管理責任。各地電影主管部門將關于恢復開放電影院的工作安排報當地黨委和政府同意后,由當地的疫情防控部門有序推進恢復營業。同時,各地要對復工電影院加強指導和巡查,密切關注電影院疫情防控情況。這說明,國家電影局下發通知后,各地影院還要接受當地主管部門和疫情防控部門的檢查以后才能復工。
三是精準科學落實防控措施。電影院恢復開放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實院線、影院的主體責任,嚴格遵守當地的疫情防控部門要求,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切實做到常態防控、預約限流、隔排隔座、人員排查、環境消毒及應急處置到位等。
董文欣表示,影院要進行全面的消毒和人員培訓,一般需要3天—5天的時間。這些準備完成后,還要經過當地有關部門檢驗合格后再上報院線。申請影片和密鑰,等待影片的硬盤和密鑰的發放,也需要2天—3天的時間。因此,有些影院沒復工,是條件沒達到。同時,因為漫長的疫情防控期,現在不少影院只剩下店長,或者只剩下主管以上的員工了。“復工前還有一個招人加培訓的時間,我覺得最少也得半個月。”董文欣說,有一些影院確實壓力非常大,希望等一等,也是情有可原的。說實話,能支撐到現在的影院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論是早開晚開,都值得尊重。
據了解,有些影院資金雄厚或者是國企背景,不但沒有減員,還能夠堅持值班。這些影院反應迅速,能夠在7月20日實現復工。“據我從不少同行以及我建的影院從業者微信群里收到的信息看,大部分影院不是不愿意,而是無法在7月20日復工,之后會根據實際情況陸續復工。除非出現新的變化,或者因為資金鏈、招工不順等問題,最晚不會晚于7月底和8月初復工。”董文欣稱。
在山東省排出復工后首場電影的濟南新世紀電影城泉城路店,半年的停工期內,該影城沒有一名員工離職,因此準備充分。影城現在嚴格執行防疫要求,要想看電影,須做到以下事情:掃碼登記、測量體溫、網上實名售票、隔排隔座觀影、全程佩戴口罩等。據李言魯介紹,泉城路店共有13個放映廳,現在開放7個,并將場間消殺時間保證在一個小時,所以現在的場次僅為以前的30%多。
開工初期,顯然困難重重。院線從業人士普遍認為,復工后面臨三大難題:人氣,片源,以及成本壓力。
這場重創全球的疫情,深刻地影響了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給無數人帶來了心理陰影。這種內心的恐懼,需要時間來治愈。也只有時間,才是唯一的良藥。
電影,是很多人社交、休閑和娛樂的方式,但僅是少數資深影迷的剛需。對密閉公共場所安全的擔憂,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人對復工后的影院持觀望態度。“我熱愛電影,但現在我不想去看。”因此,現在影院人氣還不足,合情合理。
人氣不足,導致新片源不足,同樣合乎邏輯。任何一部大投資的商業制作,此時都不想冒險上映,最后淪為炮灰。新片不上,反過來,進一步影響人氣。人氣和片源,互相影響,這既是兩個問題,也是一個問題,是緊緊捆綁在一起的。
據了解,除復工首日的《第一次的離別》,24日上映的《喋血戰士》,31日上映的《抵達之謎》和《妙先生》,以及8月份七夕節上映的幾部中小型愛情片外,今年春節檔備受關注的《緊急救援》《唐人街探案3》《奪冠》等影片暫無定檔消息。受北美疫情越演越烈的影響,多部好萊塢大片近期也不會登陸中國大銀幕。
以上因素,直接導致了觀影人數不足。與此同時,因為疫情防控原因,影院運營成本上升。據李言魯介紹,相比疫情之前,新世紀電影城增加了酒精、消毒液、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用品費用以及防疫防控的人工成本。另外,算上水、電、物業費、租金及人工成本等,現在的票房收益是無法保證影城利潤的。
“大的影院可以承擔復工后初期的虧損,但很多小影院或地級、縣級影院在停工期間已經虧損嚴重,承受不起開工一天虧損一天的折騰。另外,復工初期的防疫成本,增加了物料投入以及人員投入,有的還要重新招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影院經理說。
盡管困難不少,但采訪多位院線人士后記者發現,樂觀的情緒占據了主流。
“復工了,就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樣向商場提房租減免的要求了。馬上,人工、水電、物業等費用也就接踵而至,而且還增加了消殺等成本,整個運營壓力非常大。前期票房低是肯定的,但對這些問題,大家也都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因為只有復工,資金才能流動,市場才會有恢復的希望。大家看的不是當下,而是未來。”董文欣說。
“現階段,影院復工的‘營業’意義,顯然大于‘盈利’意義。我相信,慢慢堅持過這段過渡期,市場會越來越好。”李言魯說。
至于片源問題,董文欣分析認為,復工第一個月以復映片和中小文藝片新片上映為主,這個過程叫“小火慢燉”,就是先通過較低的上座率,讓影院慢慢地適應疫情下的營運,觀眾也循序漸進地恢復起觀影的信心。等人氣恢復得差不多了,陸續就會有中外大片上映,屆時各種問題就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