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熱情好客,能歌善舞,這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有關。每逢節日或聚會,總能響起音樂聲和歡笑聲,音樂是他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提起新疆音樂,特色的新疆樂器必不可少。下面這些樂器,你見過嗎?
彈撥爾
“彈撥爾”是維吾爾族所有樂器中最長的樂器,長1米多,琴體像半個水勺,琴體和琴頭用桑木或紅木做成,用鋼絲弦五根,內二弦及外二弦調成同度音,與中弦成四五度關系,音色明凈,十分動聽。
卡龍琴
卡龍琴是維吾爾族樂器里弦最多的古老民間彈撥樂器,形狀酷似揚琴,發出的聲音清脆悅耳,但比古箏的音色更明亮,是演奏古典樂曲《十二木卡姆》中不可缺少的樂器。
熱瓦甫
熱瓦甫多為木制,外形獨特。上部是細長的琴身,頂部彎曲,最下方是一個半球形的共鳴箱。琴面用驢、羊或蟒皮蒙裹,有5—7根弦,通常用最外一弦彈奏旋律,其余各弦作為共鳴弦。用它彈奏出的音樂音色清亮、純凈、表現力強,所以大多用于獨奏。
納格拉鼓
納格拉鼓形狀看起來像一個花盆,鼓面蒙有駱駝皮或牛皮,六個納格拉為一套,每套分大中小三組,每組兩個,一個奏高音,一個奏低音,相差4—5度,用木捧敲擊。
艾捷克
艾捷克又名多朗艾捷克,主要用于演奏民間歌曲和木卡姆曲調。艾捷克外型獨特別致,琴筒呈球形,琴的內側用蟒皮蒙裹,使共鳴體形成兩個半球形。在它的周圍有發音孔,音域約三個八度,有1─3根主奏弦,在琴桿下兩端設有5—10根共鳴弦,音色具有板面振動與皮面振動相結合的效果。
都塔爾
傳統的都塔爾,構造與彈撥爾相似。外形像個長柄的大水瓢,由共鳴箱、琴頭、琴桿、弦軸、琴馬和琴弦等部分組成。制作材料多采用經過自然干燥的桑木、杏木或核桃木,規格尺寸按照男士、女士和兒童的不同分類而定,分為大、中、小三種。大的柄上用絲弦纏17個品位,小的有14個品位,適合男女彈奏。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