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朋友圈中那些做導游的“熟人”不再用旅游團廣告刷屏,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微商、直播帶貨的宣傳推廣。3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旅游行業協會導游分會獲悉,目前該協會上線了北京導游微電商平臺,組織導游做微商銷售產品。至此,疫情之下,導游領域的轉行潮已然來臨,導游的轉業自救也從單打獨斗進入“抱團過冬”階段。
從導游到微商
“對于導游來說,沒團帶就等于零收入,最近這一個多月,全國導游們的日子都不好過,微商、直播、賣保險……導游們絞盡腦汁利用自己手中的客戶群體維持生計,然而,對于在各行業中都屬于后入局者的導游來說,他們的貨源、客源優勢都不明顯,轉行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導游張明(化名)直言。
宅在家兩個月,張明對自己的導游職業生涯有些迷茫。“正月初三前后,我們接到旅行社的通知,了解到團隊游業務全面停止的情況后,就基本進入了‘失業’的狀態。”張明直言。
其實,在國內,像張明一樣被這場疫情打了個措手不及的導游并不在少數。北京旅游行業協會導游分會秘書長李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疫情之下,隨著相關業務的暫停,不僅旅行社、旅游企業進入了停擺期,而且北京的3.2萬多名導游也幾乎全部失業、收入“歸零”。“跟團游業務一日不恢復,導游就一日無收入,在此情況下,部分導游開始想辦法‘自救’,其中有不少選擇了做微商、帶貨。”李健介紹。
眼看試水做微商的導游越來越多,李健表示,協會根據導游們相對集中的創業需求,組織開設了微電商平臺。“這也算是在特殊時期以及未來,協會幫助導游這一收入十分不穩定的群體開拓的一個新‘副業’。”李健介紹,目前該平臺自上周上線至今,已有3000多名導游注冊,400名導游已經啟動了相關業務。“如果一個導游可以覆蓋500個左右的顧客,而且每位顧客每個月銷量可達到200-300元的話,該導游一個月就能獲得2000-3000元左右的收入。”微電商平臺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老客戶誰買賬
張明透露,近幾年,大多數導游都會兼職做銷售,因此,導游手中的核心資源就是一個相對固定的客戶群,有些長年熟識的顧客甚至會跟著導游走,導游掛靠到哪個旅行社就在哪個旅行社報團。
然而即便如此,當導游變成微商、變成主播,又有多少“老客戶”愿意買賬呢?
張明直言,不論是做微商還是其他行業,導游作為后入局者,在貨源、專業度、客源方面都不如“圈里人”有經驗。還有知情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根據一些電商平臺的要求,做微商需要每天完成在朋友圈的“刷屏量”,比如一天發20-30條產品介紹、鏈接,也許初期每天能賣30-40單,但由于這類商品單價普遍很低,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即使成交率高,轉行的導游們一個月最多也就能分得1000-1200元左右,少的甚至只有幾十元、幾百元;而且,對于一些多層級的微商來說,銷售人員往往無法篩選供貨商,質量無法保證,又橫跨大量品類,很容易與顧客出現投訴糾紛等問題,“更重要的是,這種覆蓋式、轟炸式的推廣手段,會傷害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客戶群體,到時候,導游再想回歸本行談何容易”。
扎堆社交電商
在經歷了疫情這場“洗禮”后,除了尋找新的收入來源,張明和他身邊的同行們,對于自己所從事的導游行業也逐漸有了新的職業規劃。“一方面,喜歡玩、熱衷歷史,愿意永遠‘在路上’,可能是大多數導游選擇這一行業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極其不穩定的收入狀態,讓我們也開始思考是否應該換一個生存模式。”張明坦言。
李健表示,即使在疫情過去后,微電商平臺仍然會長期保持運營。而張明也提出,他和不少導游朋友們都決定,即使復工也要逐步開展一些線上服務等,平衡收入結構,攤薄風險。
其實,導游們的“轉行記”也是國內旅游企業轉型的一個縮影。除了數以萬計的導游們,攜程、同程、驢媽媽、途牛……越來越多的OTA也看上了私域流量這塊蛋糕,想要在當前旅游業低迷的時期,到社交電商的紅海中闖一闖。
同程集團旗下同程國旅作為試點企業接入咪店SAAS系統,將同程國旅擁有的大量旅游顧問“轉型”為電商銷售。同程集團副總裁、同程國旅CEO楊佳佳表示:“旅游顧問變咪店店主,將高頻電商需求與低頻旅游需求形成互補,大大減輕了疫情對同程國旅的沖擊。”此外,途牛也在尋找著“疫情中的機會”,強化電商業務板塊,上線銷售多種旅游特產。
“往往在大事件結束之后,行業在面臨洗牌的同時,也會催生出各種創新和變革。”在攜程旅游渠道事業部CEO張力看來,疫情后,除了拓展新業務板塊,原本的旅游門店的經營模式預計會有改變。北京商報記者 蔣夢惟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