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書院:如何更好地活在當下

2019年05月15日 08:0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傳統書院:如何更好地活在當下

  本期嘉賓: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院長 肖永明

  白鹿洞書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九江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 吳國富

  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嵩山文化學者 宮嵩濤

  1.書院變遷折射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歷程

  光明智庫:中國傳統書院誕生至今,經歷了上千年的歲月流轉。作為我國著名的書院,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分別經歷過怎樣的變遷?

  肖永明:岳麓書院創建于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千年來辦學不輟,弦歌不絕。1903年,岳麓書院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后來又幾經變遷,于1926年定名為湖南大學。時至今日,與岳麓書院一脈相承的湖南大學已經成為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從岳麓書院到湖南大學的演變,是中國高等教育從古代到現代的發展縮影。

  吳國富:白鹿洞書院號稱“天下書院之首”,它的發展可以分成幾個時期:

  孕育時期。中唐詩人李渤讀書于白鹿洞,成為白鹿洞書院的開山之主。南唐時期,朝廷在這里建造廬山國學,盛極一時。北宋時期,地方人士繼續在這里建造書院。

  成熟時期。南宋朱熹在白鹿洞重新建造書院,推出了《白鹿洞書院揭示》(后代通稱“白鹿洞學規”),此后經過其門生后學的努力,白鹿洞書院以儒家經典為教學內容,集祭祀、講學、藏書功能為一體,成為天下書院的樣板。

  鼎盛時期。白鹿洞書院在明朝重建后,書院的各種功能得以完善和細化,在穩定性、延續性、規范化方面都得到提升。

  異化和衰落時期。進入清朝,在文化高壓政策的打擊下,白鹿洞書院逐漸淪落為科舉制度的附庸,現實精神缺失,最終在清朝晚期被廢除。

  宮嵩濤:嵩陽書院因地處中岳嵩山之陽而得名。從五代后唐清泰元年(934年)開始繁盛,至北宋時期,成為程朱理學的策源地,因而在《宋史》中,與白鹿洞、岳麓、應天并稱為天下四大書院。

  明清時期的嵩陽書院延續了北宋時期講學盛況,清初理學家閻興邦倡議把儒家道統祭祀場所放在嵩陽書院,得到廣泛響應,嵩陽書院成為接續、傳承理學正宗嫡傳的重要場所。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起,嵩陽書院先后成為嵩陽高等小學堂、中岳中學、登封師范學校、中共登封縣委黨校、登封縣教師進修學校等的教學辦公場所。此后百年間,古代興盛的“儒學道場”嵩陽書院,經歷了緩慢而劇烈的文化轉型。

  目前,嵩陽書院占地2萬多平方米,保存講學、祭祀、藏書、齋舍等歷史建筑24座100多間、古碑碣40余品、古樹20余株。2001年8月1日,嵩陽書院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8月1日,嵩陽書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傳統書院具有超越時代的價值

  光明智庫:歷史上,書院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觀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說是名家大儒薈萃,群星競相閃耀。歷史上的傳統書院緣何有這么大的吸引力,這給現代教育帶來哪些啟發?

  吳國富:傳統書院教育具有如此大的魅力,首先在于它關注人類社會的核心問題,就是以人為中心的教育。其次,書院教育具有超越時空的意義,與適用于一時一地、一個行業、一個方面的知識技術教育迥然有異。書院教育使人在由過去、現在、未來構建起來的人類歷史中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也在由蕓蕓眾生、各行各業構建起來的人類社會中看到了自己的價值。最后,書院教育為教育者、受教育者賦予了充足的發展可能性,使其心智不斷得到開發,也使其熱情不斷得到激發,因而能夠吸引眾多名家大儒投身于這一事業。

  肖永明:傳統書院帶給現代教育很多啟發。在千余年的發展過程中,書院形成了獨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養理念。無論是在自然環境的選擇、人文環境的營造方面,還是在教育內容、組織管理方式、教學形式方面,傳統書院都留下了寶貴的經驗。例如,傳統書院教育追求“求學”與“求道”相統一,重視培養學生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將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傳統書院教育師生關系密切,教師的高尚人格對學生產生吸引力、感召力,學生與教師朝夕相處,深受其影響和感染;傳統書院教育提倡自由講學、自由研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經常切磋商榷、質疑問難;傳統書院教育尊重學生稟賦、個性差異,注意因材施教。

  書院教育的這些傳統反映了教育的本質,符合教育的基本規律,具有超越時代的價值,不應因時代的變化而湮滅,是值得我們深入挖掘的寶貴資源。現代教育如果拋棄這些寶貴傳統,其損失是無法想象的。

  3.書院具有連通傳統與現代的優勢

  光明智庫:清末時期,傳統書院為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紛紛轉化為新式學堂。歷經滄桑后,如今得以完整保存的書院可謂鳳毛麟角。進入新時代,存世的書院應該如何更好地融入和服務現代社會、培養現代人才?又該如何打造“活的書院”?

  肖永明:在優秀傳統文化日漸復興的今天,書院的教育理應充分發揮連通傳統與現代的優勢,開拓出人才培養的新路子。一方面,我們應該立足民族文化傳統,從中國古代的書院教育中吸取智慧、挖掘資源,從中獲得啟示與借鑒,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制;另一方面,要立足高等教育發展的現實,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形成融通古今中西的學術體系,培養兼具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現代人才。

  具體而言,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力圖挖掘傳統書院教育的資源,將古代書院教育的諸多元素融入現代大學教育體制之中,并進行了一系列探索。例如:注重立德樹人,強調“為學”與“做人”的統一,將專業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密切結合,注重對學生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完善人格的培養;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視“習禮育人”,每年舉辦入學禮、拜師禮、端午節祭祀活動,通過習禮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價值觀念;鼓勵師生之間切磋商討、質疑問難,倡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辯論,達到互相啟發、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實施獨具特色的本科生導師制,構建交流密切、感情篤厚的師生關系,導師以自身的品格去感召和影響學生。同時,導師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

  希望通過在現代大學教育體制中融入書院的教育特色,矯正現代教育的某些偏弊,培養人文底蘊深厚、人格健全的高素質人才,充分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吳國富:打造“活的書院”,必須認真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書院教育應當以儒家經典為核心,以積極入世、承擔社會責任為主體精神,若背離這一主體精神,就不能稱之為書院教育。知行合一,知與行良性互動、互相促進,是衡量書院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標。能知不能行,或按照刻板的教條去行為,都無法取得真正的效果。

  總之,針對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進行專門教育,在學習經典的過程中,結合社會實踐,不斷進行反思、反省,不做“兩腳書櫥”式的人,不做“嘴長手短”的人,不站在旁觀者的立場做社會的“看客”“說客”,以內化于心的人文素養為根本,才能取得實際效果,才能使受教育者成為現代社會喜歡和接納的人才。當現代社會對書院建立不可或缺的聯系時,書院就能“浴火重生”了。

  宮嵩濤:為了使嵩陽書院真正“活起來”,延續嵩陽書院“會講”傳統,做好書院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河南省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及嵩陽書院文物保管所積極與河南省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金會、鄭州大學、中國書院學會、中國文物學會等高校、學術機構合作,在嵩陽書院內連續8年舉辦嵩山論壇、嵩陽書院國學會講等文化學術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成為新時期嵩陽書院活態文化的品牌。

  同時,為賡續嵩陽書院的千年文脈,銜續因書院改制而終止百余年的教學活動,自2009年開始,鄭州大學和登封市深度合作,在書院東南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以外,新建一所建筑面積5萬多平方米的鄭州大學嵩陽書院,作為鄭大二級學院,培養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層級的國學人才、文化事業及文化產業發展專門人才。

  4.書院教育之啟示:融入社會、建設社會、優化社會

  光明智庫:書院千年,為中國文脈傳承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千年之后再回望,書院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是什么?我們如何更好地傳承書院文化和書院精神?在推動文化繁榮發展中,書院可以提供哪些力量?

  吳國富:書院教育告訴我們,人們不僅需要以知識技術適應社會,更需要以人的精神融入社會、建設社會、優化社會。

  事實上,個體與社會的良性互動,是傳統書院最關注的教育目標。以儒學提高人的素養,關鍵在于人文關懷、社會擔當、行為規范,并以科學理性的精神承載這一切,同時又必須做到知行合一,在日常行為、社會實踐中自覺融入這些精神。這樣既可以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素養,更好地促進自身發展,又可以奉獻社會、承擔社會發展的重任。對于當代社會乃至未來社會而言,這些都是永不過時的精神,也是書院教育最值得我們繼承的精神財富。

  肖永明:書院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作為儒家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基地,歷代書院為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進步與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中國文化史、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今天的書院,也理應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當代中華文化繁榮發展、復興中華文明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要承擔起這一歷史使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在書院文物的保護和利用方面,應當進一步做好書院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發掘書院文化的深刻內涵,通過以互聯網傳播中華文明、深度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等方式,讓書院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

  在人才培養方面,應當努力挖掘傳統書院教育資源,從中汲取智慧,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一套兼具傳統書院教育與現代教育之長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中國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啟示與借鑒;

  在學術創新方面,應當弘揚歷代書院先賢的創新精神,發揮書院的獨特優勢,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發掘和現代價值的研究,為學界奉獻具有原創性的高端學術成果,以學術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在文化傳播方面,應當利用當代最先進的傳媒手段,充分體現書院的文化傳播、社會教化功能,在傳統文化的傳播、普及、弘揚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可以通過舉辦面向社會大眾的培訓研習班、學術講座、禮儀活動等方式傳播傳統文化,服務于當代中國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春雷、李曉、王斯敏、蔣新軍、周夢爽、曹申堃)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

傳統書院:如何更好地活在當下

2019-05-15 08:08 來源:光明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在线视频亚洲图片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一线久久 | 日本精品在线一区欧美 |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日本a级按摩片春药手机在线 | 网友自拍区在线视频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