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鑒為加強合作提供強大支撐

2019年04月24日 07:44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執筆:柴尚金

  原標題:文明交流互鑒為加強合作提供強大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同沿線國家謀求合作的最大公約數,推動各國加強政治互信、經濟互融、人文互通,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造福沿線國家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縱觀人類歷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也為不同國家和民族加強合作提供了強大支撐。“一帶一路”建設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讓合作更加包容,讓合作基礎更加堅實。

  “一帶一路”搭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

  古絲綢之路書寫了多元文明共生并進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不同國家、不同區域、不同民族的文明形態交流互鑒、相互影響,從而推動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早在2000多年前,古絲綢之路就將遠在東亞的中國與中亞、西亞和歐洲大陸聯系在一起。在中國絲綢、茶葉等產品源源西進之時,西方的香料、珠寶、玻璃器皿及宗教、文化、藝術等也不斷傳入中國。古絲綢之路駝鈴聲聲,書寫出文明交流、文明共存的典范,明朝初期鄭和七下西洋,遍訪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也大大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互學互鑒。中國造紙、印刷術和指南針的發明,方便了不同文明遠距離、大規模傳播與交流,是中國奉獻給世界的偉大技術發明。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和地理學家龐波尼烏斯多次提到“絲綢之國”。一部《馬可·波羅游記》在西方掀起了“中國熱”。中西文化在傳播交流中相互汲取對方可取之處,不斷促進各自文明繁榮進步。

  “一帶一路”織就不同文明交流溝通的紐帶。“一帶一路”建設根植歷史,面向未來,從古絲綢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推進合作,共同開辟更加光明的前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不同文明各有獨特之處,都擁有各自燦爛輝煌的歷史,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從歷史到當下,不同文明包容互鑒、各國合作共贏的絲路精神熠熠生輝。中華文明既講求參差多態、各美其美,又注重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一帶一路”傳承了中華和合文化的歷史基因,提倡文明的交流互鑒,以民心相通促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只有堅持平等包容精神對待每一種文明,使不同文明共存互鑒,才能保持“美美與共”,避免文明沖突,從而增強合作動力,減少建設阻力,實現合作共贏。“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很多國家紛紛探尋古絲綢之路與本國難以割舍的聯系,人文交流合作進一步展開。事實勝于雄辯,盡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族宗教復雜,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各異,但中國尊重各國的發展道路和模式選擇,不輸出“中國模式”,倡導不同文明和平共處、共生共榮。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力持續擴大,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同感日益增強。在“一帶一路”建設畫好“工筆畫”、實現高質量發展階段,更要加強不同文明對話與人文合作交流,進一步提升共建“一帶一路”的開放性與包容性,讓發展成果惠及各國人民,走一條不同文明共存互鑒之路。

  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中實現“民心相通”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與經貿相比,人文交流更能促進人們相互了解、相互欣賞、相互尊重,民心相通有利于從根本上增進國家間政治互信和經貿合作。伴隨當今全球化曲折前行,雖然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道路、制度選擇上存在分歧,但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仍是民心所向,文化融通仍是大勢所趨。平等與尊重是文明交流互鑒的前提,傲慢與偏見是文化融通的最大障礙,也是文明沖突的根源。“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也是思想、文化融通的大平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這些年來,我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旅游、體育等廣泛領域,通過多元主體,互辦文化年、旅游年、藝術節、影視橋、研討會、圖書展、體育賽事、智庫對話等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項目。多層次、多領域人文交流,進一步夯實了共建“一帶一路”的社會根基和民意基礎。

  實現“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和高質量發展,需要尋求不同文明之間的“同”與“通”,最終達到民心相通。通過密切人文交流,加強文化、教育、影視、媒體等領域交流合作,能夠筑牢民心相通工程。如果說經貿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硬支撐”,人文交流則是共建“一帶一路”的“軟支撐”。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民心相通則助力政治互信和經貿合作,對涵養共建“一帶一路”良好人文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以人文交流消弭文化隔閡,促進民心相通,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應有之義,也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目的所在。這些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之間科教文衛等多層次、多領域人文交流合作務實推進,取得豐碩成果。

  以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交流互鑒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鑒。不同文明和諧共生、相得益彰,共同為人類發展提供精神力量。同古代絲綢之路在繁榮經濟、深化友誼、文明互鑒取得的成就彪炳史冊一樣,當今共建“一帶一路”在幫助落后國家經濟發展、促進各國人文交流合作、維護世界和平及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求和諧、重道義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內涵,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對外交往的鮮明底色。中國人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濟世情懷,中國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關注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以共建“一帶一路”的行動,努力踐行“義利相兼、以義為先”的義利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維護多邊主義,贏得了國際社會普遍贊譽,同時也描繪了一幅文明交流互鑒、人類命運與共的美好圖景。

  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是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推動開放合作、促進和平發展的正能量。“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各國多維度、多層面合作不斷推進,“一帶一路”惠及世界各國的紅利不斷凸顯。不限制國別范疇,不搞封閉機制,不唱獨角戲,更不搞一言堂,這樣的理念和思維,正是“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的原因。實現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是全球化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需要解答的重大課題。在“一帶一路”建設這一具有廣泛包容性的發展平臺上,各國根據自主自愿、平等互助和合作共贏的原則,自主決定如何參與并為共同利益規范自身行為,相互尊重彼此主權和文化傳統,在共商共建共享、互助互利中攜手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展望未來,中國將與世界各國共襄“一帶一路”建設盛舉,深化文化交融、文明互鑒、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

文明交流互鑒為加強合作提供強大支撐

2019-04-24 07:44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查看余下全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中文字幕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综合色第2页 | 亚洲欧美在线一级二级观看 | 亚洲色大成网站韩国黄 | 中文有码日本高清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日韩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