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重壓力之下的實體書店迸發出罕見的耐力和熱情,不斷探索新形勢下的生存之道。在這一過程中“最美書店”接連涌現,引發了讀者的關注,一些“最美書店”成為熱門景點和文化新地標。但與此同時,在熱鬧的表象下,令實體書店經營困難的堅冰仍沒有完全打破,“最美書店”引發了讀者“偏離主業”“本末倒置”的批評。對此,本報記者近日采訪了鐘書閣創始人、上海鐘書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浩。
春節期間,鐘書閣重慶店成為“打卡”勝地,甚至引發限流,如此火爆令運營團隊始料未及。但也有人質疑,如果讀者走進書店只是為了拍照留念或者喝咖啡,那么書店存在的意義何在?
金浩認為,對書店來說,“網紅效應”一直是雙刃劍。若是不夠網紅,書店的客流與業績便會受到影響;若是過于網紅,又往往被火爆所累,造成客流過剩。鐘書閣通過引入各類活動、文創產品及熱搜圖書,引導顧客在“打卡”之余,更多地感受閱讀的魅力,希望通過書店的設計美、圖書美、服務美將更多人吸引回書店,重新培養起他們的閱讀興趣與習慣。多元文化空間滿足了讀者的多種社交需求,可以選擇享受一個人的閱讀時光,也可以三兩知己約在書店的咖啡館,“鐘書閣不僅是一家書店,更愿成為‘全民閱讀’時代的‘城市書房’。”金浩說。
鐘書閣每家書店在裝修上都非常用心,金浩從銷售角度講,這是通過設計裝修的“美”吸引讀者,通過“內涵”留住讀者。將大量的客流轉化成實際銷售,將普通顧客變為忠實粉絲,對于銷售的提升效果不言而喻。
最近,各地不斷涌現“最美書店”,相關評比也層出不窮。金浩覺得,“最美書店”的涌現,首先,是文化大環境的推動,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全民閱讀”的推廣帶動了讀者群體的擴大,政策支持也為眾多書店的復活與新生帶來契機;其次,市場經濟結構的變化,推動了文化產業的變革,圖書行業也在此過程中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經營模式等來應對市場需求;再有,行業內部競爭機制加劇,互聯網、電商和手機閱讀不斷蠶食著傳統書店的市場份額,必須通過環境、空間、活動等多種因素將讀者吸引回來,也就迫使實體書店不斷創新,不斷挖掘文化元素并運用到運營中來,才可以保障長久的發展。
古語有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內在的積淀能夠讓人由內而外散發出自信的光彩,對于書店而言亦是如此。圖書本身就是內容產品,沒有內涵的書店將失去靈魂。“如果一定要在顏值和內涵中間做選擇的話,我們會先將圖書的品質和書店的服務不斷優化,將一家書店的靈魂澆鑄起來,打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務,即使外在‘其貌不揚’,也必然會受到讀者的認可。”金浩說。
作為民營書店的代表,鐘書閣近些年不斷在向上海以外擴展,支持擴展門店的商業邏輯是什么?
金浩介紹,雖然實體書店市場近年來越來越熱鬧,但經營困難的痛點一直都在。鐘書閣現在主要進駐一二線城市,以城市文化為核心,進行統一管理,建立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書店,讓全國的鐘書閣和而不同、各放異彩。“同時,我們不僅做書店,也一直在做出版、發行,貫穿整個行業生產鏈條,我們將做書與做書店結合起來,相互支持,推動整體發展。”金浩說。
那么,當下實體書店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么?“書店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讀者體驗。”金浩表示,實體書店屬于文化行業、也屬于服務行業,售賣的是內容產品、精神產品。因而書店的好壞優劣很難用標準化、數據化的方式來判斷,只有讀者的真實感受才是評判書店的唯一標準,因而書店的“外在美、圖書美和服務美”缺一不可,“從‘硬實力’而言,不僅需要極具設計感的整體風格,書籍的選擇、格局的排布更是關鍵,經驗深厚的專業人員讓書店本身的魅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同時,‘軟實力’也是書店競爭力的評判要點,周到的服務、豐富的活動、細節的展現綜合構成讀者的直觀感受,也成為他們是否愿意長期支持和口碑傳播的重點因素。”金浩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