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護與創造并重 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知識產權貿易逆差的背后
在貨物貿易順差擴大、服務出口增速創8年來新高的同時,中國知識產權進出口的逆差正在快速擴大。商務部服貿司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逆差額達1987.2億元,而2017年這一數字約為1265億元。究竟該如何看待知識產權進出口的巨大逆差?
愿為知識產權買單
德國的技術,中國的工廠,新興國家的市場……在陳鴻江看來,這是他所在行業產業鏈的絕佳配置。
陳鴻江是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部銷售總監,該公司在重金并購德國老牌混凝土砌塊及鋪路磚機械制造商策尼特之后獲得了其專利技術、品牌等優質資源,每年可以從策尼特引進大量的新技術,研發適銷中國市場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制磚機設備。
這并非個案。為知識產權買單,中國企業表現得越來越大方,不少企業在采訪中表示,每年要拿出銷售收入的5%~15%用于產品研發,其中包含知識產權費用支出,從國外進口技術、專利或版權等。
這從全國性的數據中可以得到印證。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口2355.2億元,增長22%;出口368億元,增長14.4%。而且,在此基礎上,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口仍然在以高于出口近8個百分點的增速快速增長。商務部服貿司相關負責人在評價上述數據時指出,這表明中國對高端生產性服務的需求仍然旺盛,同時高端生產性服務出口競爭力也在提升。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造成中國知識產權進出口逆差擴大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中國產業加快向價值鏈兩端延伸,經濟加快向高質量發展,對技術、設計等更加重視,需要大量的知識產權進口;二是中國加強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企業對研發和創新的積極性更高,更加重視合規競爭,更愿意也更敢于為知識產權買單;三是跨國公司為更好開拓中國不斷升級的市場,加速了知識產權內部轉移的步伐,客觀上推高了知識產權進口。
無須糾結于“逆差”
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胡文輝在介紹中國知識產權發展情況時表示,2018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呈現五大特點:一是知識產權創造水平穩中有進,二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信心持續增強,三是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提升,四是企業海外知識產權布局意識不斷增強,五是發明專利質量呈現穩中向好態勢。
2018年,中國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54.2萬件,共授權發明專利43.2萬件;商標注冊申請量為737.1萬件,商標注冊量為500.7萬件。
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企業知識產權生產能力不斷增強,但這與逆差的存在并不矛盾。“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經濟越是高質量發展,就越是需要擴大知識產權的進口!崩羁》治稣J為,過去中國加工貿易快速發展,勞動力投入較大,而現在知識產權增加代表的是企業對知識、技術和人才等投入的加大,這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加大知識產權進口力度有助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不必太糾結于“逆差”。
“要根據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根據產業升級的需要,按市場化原則來決定知識產權進口額的大小!崩羁娬{,中國可以營造更完善的國際知識產權交易環境,依據實際需要擴大知識產權進口,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進口的方式和結構。與此同時,中國可以通過投資等形式加快向“一帶一路”和其他新興市場出口知識產權,這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縮小逆差,還能在國際競爭中推動中國向知識產權強國加速邁進。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