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張票四五十元 你“看”好高價電影走勢嗎?
今年的電影“春節檔”,《流浪地球》等眾多大片扎堆,電影市場實現開門紅。然而另一面,“三線城市1張電影票賣160元”等也成為網友吐槽的熱門話題。
春節假期已經過去一周多了,但電影票價依然居高不下。作為全國電影票房走在前列的城市,高票價是否會成為重慶電影市場的“攔路虎”?你還能夠實現“電影票自由”嗎?
電影票價高漲 節后依然居高不下
“奉節縣城只有一家電影院,大年初一看了《流浪地球》,票價竟然要60多元,一家三口看場電影要花近200元,而去年春節的大片《紅海行動》才30多元,現在連電影都看不起了。”昨日,奉節影迷袁海軍向記者吐槽。
拓普數據顯示:今年大年初一,全國電影平均票價為45.15元,同比去年的39.15元上漲了15.3%。同時,今年大年初一全國觀影人次為3178萬,同比下降了2.6%。
“相比去年,今年春節電影院的人氣顯得有點黯淡。”江北區一家電影院的經理吳青告訴記者,去年春節七天影城票房198.7萬元,共有47116人次觀影,而今年票房只有170.1萬元,觀影人次縮水至33055人次。票價方面,去年春節平均票價為40元左右,而今年漲到了51元左右。
不僅是春節檔,票價高漲之風一直吹到了現在。記者通過貓眼專業版了解到,重慶CGV影城(源著店)最近三天的平均票價為46元左右,春節期間平均票價為52元左右;UME影城(北城天街店)最近三天的平均票價為43元左右,春節期間平均票價為53元左右。
電影自媒體達人“@老邪說電影”表示,最近幾年,春節期間大量小鎮青年從大城市回到三四線城市,給當地的電影市場帶來了大量人流量,電影春節檔漲價是必然,“影視娛樂需求增加,漲價遲早要來,而且這股風還會吹下去。”
電影票補被取消 低價票成為歷史
過去,各大購票APP上常會出現9.9元、19.9元的特價電影票,這些特價票今年為何就沒了呢?
吳青表示,今年電影票價高漲,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去年10月電影票補被取消。失去了第三方平臺的價格補貼后,長期走超低價路線的電影票開始逐漸回歸原本價格,這讓很多已經習慣網絡購買低價票的觀眾難以接受。
“事實上,從春節到現在,票補依然還存在,只是片方的票補投入減少非常大。”吳青說,現階段片方把票補主要用在了預售階段,這樣可以吸引更多觀眾購票,也吸引影院根據預售情況增加排片量,而正式上映期間票補就很少了。
除了票補減少外,今年春節檔電影票價高漲還有個重要原因——不好看的票房成績。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檔7天票房成績為58.4億元,比去年同期僅增長1.2%,而2018年春節檔的同比增速則高達67%。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他所在的影城與全國情況大致相同,除了大年初一外,初二至初六的票房均低于去年同期,“在單日票房和觀影人次雙下滑的情況下,院線為了提高收入,提高熱門影片的票價是必然的。”
持續高票價對重慶電影市場是傷害
貓眼數據顯示,2018年重慶票房收入為15.25億元,位列全國城市第6;2017年重慶票房收入為13.84億元,全國城市排名第7。
近年來,隨著電影銀幕和影院數量的快速提升,重慶的電影票房一直有不錯的表現。面對票補取消、票價高漲的現實,重慶的電影消費市場是否還能依舊堅挺?
“一定時間段內,春節檔、國慶檔等檔期適當調高電影票價,對電影從業者和影院有鼓勵和刺激作用,但持續高票價顯然會傷害到電影市場本身。”重慶籍導演張愿告訴記者,近幾年,重慶電影市場在全年和重要檔期都有很好的表現,但和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還有一定的差距,一味追求高票價帶來的經濟效應,必然會傷害到正在快速發展的重慶電影市場。
如何解決高票價問題?張愿表示,中國的電影市場是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壯大起來的,電影票價應該適應市場經濟,由市場自己來調節,盡量少一些人為干預。“作為電影從業者,要不斷提高電影質量,讓觀眾覺得票價值得;而對影城來說,根據每日數據調整排片率和票價策略將是重要的功課。”(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張瀚祥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