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營機構參展數創新高成國際紀錄片節最大亮點 民營資本發力進軍紀錄片行業——聚焦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正在廣州舉行的2018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是紀錄片行業的一個風向標。羊城晚報記者采訪觀察發現,紀錄片行業或迎來最佳發展時期——民營資本集體發力進軍紀錄片行業。從購買紀錄片的播映權、出資投資紀錄片,再到拍攝紀錄片,民營資本對紀錄片行業的涉足越來越深入。不少民營資本表示,將在紀錄片領域不斷加碼。不過,紀錄片的盈利模式仍正探索中。
文/羊城晚報記者 黃宙輝 實習生 吳大海 通訊員 鄧佳靜
1
七成參會機構為民營
當下,中國紀錄片產業的直接經濟效益規模已超100億元,帶來的間接經濟和社會效益更是不可限量。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電視紀錄片全年總產量約2萬小時,同比增加5.8%;各級電視機構投入電視紀錄片制作(不含人力成本和技術成本),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用于扶持支持國產紀錄片生產的資金,超過38億元。
越來越多的民營資本流入紀錄片市場。“本屆紀錄片節一個相當重大的亮點就是民營資本強勢亮相參會。”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常務辦公室副秘書長張鸝介紹,騰訊視頻、百度好看視頻、上海嗶哩嗶哩科技有限公司等新興當紅的互聯網內容平臺紛紛參展。截至12月11日(節展第一天),本屆紀錄片節的參會機構有666家,其中民營機構有476家,占比70%以上,27家參展商中,民營的有13家,創下歷史新高。
張鸝告訴記者,民營資本帶著資金來現場買片、物色導演和制作團隊,也帶著項目和平臺到節展上進行展示、推薦,其中很多項目都是首次發布,也出現了不少中外聯合制作的大項目。嗶哩嗶哩連續三年在紀錄片節現場舉辦論壇,去年孵化出《人生一串》《歷史那些事》等多部點擊量破千萬的紀錄片。
2
紀錄片播放轉至視頻網站
曾參與創辦上海、北京兩個電視臺紀錄頻道的朱賢亮,目前在嗶哩嗶哩擔任紀錄片高級顧問,是今年爆款紀錄片《人生一串》的總編審。他表示:“從只購買紀錄片的網絡播放權,到出資金投資紀錄片拍攝,再到出人出力拍攝紀錄片,民營資本在紀錄片行業走得越來越深。”
“現在年輕人所看的紀錄片,大多是從幾個大的民營視頻網站上看的。”朱賢亮回憶,他以前在臺里做紀錄片,收視率常常低至0.001%,如果能達到0.01%就算是大爆款。2016年,《我在故宮修文物》曾在電視上播過,收視率中等。可該片在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站上的點擊量達到360萬。2017年,《尋找手藝》因為“拍攝手法粗糙”被各大電視臺拒播,卻因為接地氣在嗶哩嗶哩受到年輕人的一致好評。“我們驚呆了,年輕人們不是不喜歡看紀錄片,只是很少從電視上看紀錄片”。
3
紀錄片盈利模式仍在探索
“紀錄片行業剛剛開始市場化,原來紀錄片的拍攝根本沒有盈利或者收回成本的概念。”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紀錄片學者和制作人張同道表示。
“現在很多資本都想進入紀錄片行業,可是因為行業生態不完整,都在猶豫。”張同道表示,紀錄片需要轉型,去市場中接受檢驗,同時與國際接軌,借鑒國外的紀錄片機制。
“現在各大民營資本都在探索紀錄片的盈利模式,主要靠幾種途徑:接受資金補助、版權交易、賣廣告和直接向觀眾收費。”張同道介紹,以前紀錄片都在電視上播放,觀眾習慣了免費觀看,突然要收費,讓觀眾轉變觀念是一個較長的過程。
他認為,今年以來,紀錄片在市場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很多作品的互聯網播映權價格不斷上升,其中不少破千萬元;廣告費也有大幅度提升,《舌尖上的中國》冠名費已經破一個億。嗶哩嗶哩花了近400萬元拍攝《人生一串》,播放半年點擊量超過4500萬,在放映時靠收會員費也回本了100多萬元。
“紀錄片不能商業化,但是應該兌現商業價值。紀錄片必須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不該只由慈善家‘包養’,這是紀錄片尊嚴的一部分。”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副總裁干超表示,如何在維持生存和初心之間保持平衡,還是個需要解決的難題。
4
紀錄片變現要靠內容
“不管是民營資本還是體制內的電視臺,紀錄片要變現,到頭來比拼的還是內容。”浙江衛視總編室副主任、中國著名紀錄片導演許繼峰表示,此次浙江衛視參與打造了《風味人間》,與騰訊實現了臺網互動,使《風味人間》成為今年少見的一部爆款的紀錄片。“現在《風味人間》已經實現了盈利,我認為紀錄片行業的前景將會越來越樂觀”。
“市場的變動其實是源于用戶的變動。”干超表示,不管是民營資本還是體制內的電視臺,“紀錄片觸及到觀眾的‘想要’和‘需要’,就會擁有用戶,從而擁有市場”。
“作品所取得的傳播上的成功可能要大于一切。”張同道也表示,近兩年,觀眾大多通過新媒體而非靠電視機、熒屏看紀錄片,新的傳播方式讓紀錄片進入新領域,抵達了沒有抵達的人群,帶來了紀錄片生產、收視的變化。他建議,紀錄片工作者在影片拍攝時必須考慮傳播問題,特別是在新媒體渠道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