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文化產業助力大灣區文化中心城市建設
廣州要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不僅要打造擁有跨區域、跨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的知名文化設施,更要擁有通過文化產業發展形成的文化產品生產網絡和促進人才、資本、技術、信息等高端資源吸附、流通的文化要素配置平臺,還必須擁有吸引國際文化消費人群的文化消費體驗空間,從而在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發揮引領作用。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廣州歷來重視文化建設,特別是在經濟歷經多年高速發展積累的今天,城市文化更進一步成為城市繁榮的內在驅動力、重要引領力和核心競爭力。2018年8月,廣州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打造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的目標,這無疑給廣州文化發展提出了全新的戰略目標和具體的建設要求。
所謂“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我的理解是,在對全球進行文化區域劃分的基礎上,能夠在一個或若干個國際文化區域范圍內對文化資源的利用、布局和流向進行高效集聚、融合、創新和輻射的中心城市。現在較為通用的全球文化區域劃分,主要采用美國地理學家肯達爾的觀點,其在1976年依據人群文化特征不同而將世界分為六大文化區。
廣州要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就意味著要在一個或若干個國際文化區域城市體系內,對文化產品生產、資源要素集聚和文化消費輻射表現出鮮明的高端性和網絡性特征:不僅要打造擁有跨區域、跨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的知名文化設施,更要擁有通過文化產業發展形成的文化產品生產網絡和促進人才、資本、技術、信息等高端資源吸附、流通的文化要素配置平臺,還必須擁有吸引國際文化消費人群的文化消費體驗空間,從而在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發揮引領作用。
圍繞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建設這個目標,廣州要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優勢,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科學把握文化發展規律,以擴大體制機制開放為動力,以重大文化項目和平臺建設為抓手,在內容創作、文化交流、文化保護、產品生產、服務貿易、要素流通、文化消費、文化傳播等領域,發揮聯絡中外、互通有無的作用,形成獨特優勢,將廣州建設成為跨國際文化區域的文化產品融合創新高地、文化資源要素配置樞紐和都市文化消費體驗名城,促進廣州進一步擴大開放,促進廣州城市文化功能升級,加速廣州建設國際大都市的步伐。
文化產品融合創新高地
發揮廣州地區高校和專業研究機構密集的優勢,組織廣州地區社科專家和文化工作者,從文化學、社會學、經濟學、地理學、歷史學、文學、美學、藝術學、民俗學等多學科,對廣州都市文化開展深入研究,推出一批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研究成果,提升廣州在全國乃至國際領域的學術聲望。
堅持以反映都市人精神和生活為主題的創作導向,提倡體裁、題材、形式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積極創新,提高廣州都市文學、影視、戲劇、雜技、美術等領域的原創地位,推動廣州原創文學、影視劇、廣播劇、動畫片、歌曲、出版物等方面的創作取得新突破。
推動廣州粵語文化研究機構與對粵語有獨立研究的外國大學之間的學術研究合作,鼓勵粵劇、粵曲、廣東音樂等傳統藝術的傳承創新,扶持粵語流行曲、粵語影視劇及粵語話劇、音樂劇等粵語流行文化的創新發展。
積極推動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完善文化創新支持體系,支持廣州原創內容進行IP創新改編全鏈條開發,推動優質原創內容的多領域、跨平臺的商業拓展與創新。
文化資源要素配置樞紐
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樞紐型網絡城市的綜合優勢,率先打通粵港澳大灣區內文化商品和文化要素自由流動的路徑和渠道,充分發揮千年商都積淀的基礎,將傳統商品貿易中的優勢延伸到文化貿易領域,努力在跨國際文化區域文化貿易中實現飛躍。
在文化商品交易的基礎上向文化生產要素拓展,大力發展專業的文化貿易中介機構,創新文化要素交易方式,不斷提升廣州對跨國際文化區域文化資源的配置能力,以優質的服務吸引國內外文化要素以廣州為基地進行交易,推動國內城市與國際間文化資源要素流通與交易規模提升。
鼓勵和引導新的創意、新的技術、新的業態融入并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創新文化業態、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積極探索“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的產業發展新模式,使新型文化業態不斷在廣州率先涌現,繼而引領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形成和保持廣州文化創意
產業的長久競爭力,進而積極搶占國際文化資源要素市場中的有利地位。
都市文化消費體驗名城
擴大標志性文化設施的輻射范圍和影響,加快推進重大文化設施的服務供給內容和水平提檔升級。提前謀劃新建的廣州博物館新館、廣州美術館、廣州科學館、廣州文化館(嶺南文化大觀園)四大文化設施的高品位、市場化運營管理,繼續提升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市大劇院、廣州市第二少年宮、廣州市新圖書館四大文化設施的知名度、影響力,促進提高海心沙、星海音樂廳、廣東美術館等文化設施的協同利用效率和服務半徑,打造與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文化設施集聚區和國際文化體驗消費區。
以創意為抓手,以科技為手段,以現代都市人的需求為導向,完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和生活美學創意產業體系,增強文化消費產品體驗的深度和廣度。豐富文化消費構成,創新文化消費模式,改善文化消費環境,挖掘文化消費潛力,激發文化消費市場活力,增強文化消費空間和設施的服務能力和吸引力,推動面向企業和個人的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文化消費快速健康增長,促進廣州文化消費市場持續穩定繁榮,使廣州盡早擁有不僅服務于廣州居民,更能滿足國內乃至跨國際文化區域高端文化需求的文化消費市場,成為全球區域優質文化消費典范城市。
針對性推進分圈層突破
圍繞廣州現實的集聚和輻射能力,細致研究國際六大文化區的文化屬性特征和文化消費特點,選擇重點國家和地區,集中資源采取針對性措施爭取突破。根據廣州地緣優勢和城市發展戰略,結合國家間關系、城市往來等因素,一方面,在原有友好城市基礎上繼續深化文化貿易與城市文化交往內容;另一方面,選擇重點城市新建友好城市關系,并針對不同文化區域與合作城市的特征和條件,采取相應的推動文化產業與文化交流發展的策略。
首先,全面深化對東亞和東南亞文化區的文化輻射與合作。東亞文化區和東南亞文化區與中國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可以日本、韓國、蒙古、泰國、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為重點合作對象。發揮地緣優勢、人文優勢和文化親緣性優勢,以人文交流為先導,以文化產品服務貿易為引擎,以文化創意和創新為動力,以這些國家的駐穗領館和福岡、大分、光州、仁川、曼谷、胡志明市、平陽省、金邊市、泗水市等友好城市為依托,全面深化人文交流與產業合作水平。根據城市文化功能互補、產業發展互補和資源要素互補的客觀現實,加強各項文化交流活動,深化對華僑華人群體的文化推廣,加快文化資源要素聚集與流通,推動對東亞和東南亞文化區的文化貿易,全面強化廣州跨國際文化區域中心城市的功能與地位。
其次,鞏固拓展對非洲文化區和印度文化區的文化輻射與合作。可以埃及、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斯里蘭卡、印度等國家為重點合作國家,充分了解和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構思創作符合合作國家需求的文化商品;以亞歷山大、漢班托塔、艾哈邁達巴德等友好城市為依托,逐步加大文化交流與合作力度。爭取開辟更多直航航線,積極吸引合作國家居民以廣州作為門戶來華旅游;充分利用廣州國際貿易門戶的優勢地位,在商品貿易的基礎上構思和拓展文化貿易,并逐步擴展文化資源要素的流動流通網絡合作。
再次,積極強化對西方文化區的文化輻射與合作。可以英國、德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等國為重點,以布里斯托爾、伯明翰、法蘭克福、杜塞爾多夫、巴里、米蘭、里昂、洛杉磯、休斯敦、波士頓、關島、溫哥華、蒙特利爾、葉卡捷琳堡、圣彼得堡、哈巴羅夫斯克市、悉尼市、墨爾本市、奧克蘭、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等數量眾多的友好城市為依托,以點帶面積極開展交流合作,力爭取得更大效益。通過開展文藝展演、文化遺產保護、文藝作品創作與推廣、文博版權利用保護、文創產品開發等領域的人文交流與產業合作,大力開展商務與旅游形象宣傳,爭取吸引更多歐美商務與觀光游客將廣州納入訪華旅游目的地。
(作者: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廣州城市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柳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