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十一”黃金周期間,河南伊川某4A級景區門票僅收費1元,卻少人問津。有游客稱這都是后來建的,不是歷史遺跡,沒多大意義。也有游客質疑該景點過于雷同,觀賞價值不大。
景區象征性地收取一元門票,以近乎免費的方式向游客開放,本來是件好事,卻遭吐槽。如一些游客所言,景區都是后建的,觀賞價值不大。這樣的景區高度雷同、內涵貧乏,對游客缺乏吸引力。游客的觀點,其實向地方政府及一些意欲進軍旅游業的社會資本敲響了警鐘。人造景區數量嚴重過剩,質量和內涵卻難以滿足當下游客的游玩需求。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或投資者對當下的旅游形勢、游客需求等缺乏準確判斷,以為只要附會幾個名人典故,建一堆復古型的亭臺樓閣,游客就會紛至沓來,給地方帶來真金白銀。殊不知,如今的旅游市場和游客需求早已發生變化,“贗品古跡”“假文物”式的景區早已無法引起公眾興趣。另一方面,這也和一些地方官員盲目追求政績的心理有關,他們把個人政績工程選定為大興土木、建造景區景點,認為這至少可以證明自己確實做了工作。結果往往是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卻制造了文化垃圾。
隨著公眾旅游理念和方式的升級換代,除傳統名山大川外,如今游客在旅游選擇上更傾向于追求內涵和創意,并未給簡單堆砌而成的“偽古董”預留空間。旅游景區只有用心提升觀賞價值、創新運營模式,才能留得住游客,也才能真正為地方和資本創造效益。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