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結束了,經歷了7天放松的人們,又開始按部就班回到工作崗位。這個假期,天公作美,除了個別地區有雨雪天氣外,全國大部分地區一直是晴好天氣,這也讓走在路上的人們心情愈發得好。
與好天氣好心情相伴的,還有各地紛紛推出的刺激旅游措施。比如,各地次第舉行覆蓋省市縣多個層級的旅游發展大會,不同行政區域之間開展旅游資源協作,多地推出更加注重用戶體驗的旅游產品等。這些積極的政策措施,極大釋放出各市場主體的參與熱情,也激發了民眾的出行意愿。
特別是,根據國家發改委相關政策,國慶前夕,多地物價主管部門宣布降低部分國有重點景區門票價格。314個已降價景區中,免費開放景區30個,降價幅度30%以上的29個,景區門票“逢節必漲”的情形得到遏制。熱門很熱、小眾不小的情況越來越得以顯現。
早在全域旅游廣為人知之前,杭州已有很好的實踐,2011年宣布免費開放西湖,成為中國眾多世界文化遺產中唯一免費開放的地方。幾年下來,當地的旅游收入不降反升,占到杭州GDP的12%。撤去了西湖的“圍欄”,展現的是一個更為廣闊精彩的杭州。而從今年“十一”旅游消費來看,全國除傳統知名的高等級旅游景區仍擔綱主力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赴郊野遠足、鄉村體驗、湖泊和森林度假、文化科技場館等特色小眾旅游目的地,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與休閑、野趣與自然、自駕與自在、個性與定制等新型方式。
自從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之后,各地積極響應,主動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舉措。而降低門票、改變景區同質化等舉措,則成了全域旅游的突破點。這也表明,相比那些仍堅執于門票的景區,全域旅游顯然有著更為美好的前景。
旅游從來不是簡單的“下車看廟、上車睡覺”,而是一種特殊的文化體驗。這中間,既有逃離熟悉、感知陌生的差異化訴求,也有洗滌心靈、澡雪精神的升華訴求。地方政府也好、景區也罷,理應徹底轉變觀念,全面提升各項公共服務,讓每一個人都愿意出去、都能出去,讓“詩和遠方”不再遙遠。從空間向度看,要降低門票價格,擴展旅游區域的邊界,更強調差異化的用戶體驗;從時間維度看,要堅持落實休假和帶薪休假制度,逐步從全民集中休假向全民全年分散休假模式轉變等等。此外,智慧旅游的快速發展,也為全域旅游插上了翅膀。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