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產業作為資源消耗低、發展潛力大、開發價值高、投資機會多的綠色朝陽產業,已逐漸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陜西作為文化資源大省,積累了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但長期以來我省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相對較弱,存在著文化資源轉化率低、文化貿易占總貿易比重低、文化產品結構不夠合理、文化貿易伙伴地理分布不均等問題,亟待尋找新的發展路徑。因此,以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為契機,深入探討我省文化產業對外開放的目標定位,探討在自貿試驗區平臺上激活陜西豐厚的文化資源,將文化產業打造成陜西自貿試驗區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文化產業是“一帶一路”建設中重要的支撐點和經濟增長點
“一帶一路”建設和自貿試驗區建設給陜西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我們進一步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新的空間。陜西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文化資源薈萃,更易成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連接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重要門戶。隨著文化多樣化、信息網絡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自貿試驗區框架中,貨品、服務、資本、人員和信息的流動越來越快,陜西融入世界文化貿易的發展之中也成為大勢所趨。
文化貿易是一種特殊的服務貿易,是文化產業國際化經營的必然。其中的文化產品既包括文化商品又包括文化服務;既涉及圖書、報刊、電影等文化娛樂項目,又涉及出版、發行、表演服務以及文化會展服務、文化中介服務、文化咨詢服務等新型服務。自貿試驗區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新型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不斷涌現,文化貿易的不斷加強必將大大提升西安建設絲路文化高地的知名度,提升陜西的文化形象。
促進文化產業對外開放是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需要
陜西自貿試驗區的定位之一是建設成為“一帶一路”人文交流重要支點,這不同于其他自貿試驗區。《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中關于陜西自貿試驗區的定位這樣表述: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更好發揮“一帶一路”建設對西部大開發帶動作用、加大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力度的要求,努力將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點。
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要以陜西自貿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為依托,深化陜西與絲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和人文交流開放合作,提升自貿試驗區文化層次,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形成文化產業對外開放新格局。
陜西文化資源亟待在對外開放中進一步激活與開發
從先于陜西自貿試驗區的前兩批自貿試驗區建設實踐來看,自貿試驗區建設無疑為文化產業尤其是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建立之后,吸引眾多海內外藝術機構、企業進駐,文化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截至2017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內的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入駐企業約500家,涵蓋高科技文化裝備、文化藝術品等各種業態。陜西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如何變文化大省為文化強省是我省文化建設的重要課題。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下,創新文化發展的業態、模式和路徑,為擴大中外文化貿易發展搭建公共服務平臺,促使文化資源的歷史價值向現實價值轉化,有利于推動我省從文化資源沃土向文化創意高地轉變。
如果說早先國家批準的自貿試驗區多數面向海洋,2016年國家批準的陜西等7個自貿試驗區則多數地處內陸。在自貿試驗區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等背景下,文化產業更易突破地理、交通等條件制約。從這個意義上說,推動陜西文化產業不斷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對于開創新時代中外人文交流新局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為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