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內外夾擊之下共享KTV將何去何從?
一個好的互聯網項目,最關鍵的是重新進行資源的合理有效分配與共享。共享KTV若要持續發展,則需要通過優化軟件、硬件體驗,提升服務質量,轉變商業模式,才能走出燒錢的困局。
和娃娃機、VR體驗館并列,共享KTV已經成為了當今商場的三大標配之一,年輕人的新寵。
2016年,這種起源于日本的新型KTV形式被中國企業引進,逐漸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流行。由于占地面積小,且可以24小時隨時使用,又沒有服務員等特定人工成本,所以共享KTV在剛流行之初,就受到了創業者的追捧,資本方的青睞。
目前共享KTV市場已經出現了很多玩家,規模比較大的有被唱吧投資千萬的咪噠miniK、被友寶全資收購的友唱M-Bar。除此之外,各大VOD(視頻點播)廠商也開創了自己的共享KTV品牌,比如雷石的WOW屋、星網視易的多唱K吧等。共享KTV一時間成了繼共享單車、無人貨架之后,另一個火暴的共享創業項目。
不過,在共享KTV火暴的背后也充滿了爭議。有市場人士質疑共享KTV的前景,認為共享KTV在不久的將來,會和共享單車一樣,迎來一輪洗牌期。
爭議
來自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線下迷你KTV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1.8億元,較2016年增長92.7%;2018年線下迷你KTV市場規模將繼續增長至70.1億元,增長率達120.4%。
盡管如此,共享KTV真的能賺錢嗎?
先算算共享KTV的成本。據網上流傳的一張共享KTV收入成本對比表顯示,單臺共享KTV的成本投入在6萬至7萬元左右。其中包含硬件采購費、運費、安裝費、地租、維修費電費等費用。并且在投入運營后,每臺機器每年還要繳納接近2400元的音樂版權費。
而在收入方面,最直接的模式就是唱歌收費。對共享KTV而言,有按單曲收費和按時間收費兩種模式,其中以按時間收費為多。共享KTV一般提供20元/15分鐘、35元/30分鐘、60元/1小時三種選擇。
其實共享KTV沒想象中賺錢。共享KTV創業者周先生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他在北京某商場投放的幾臺共享KTV,平均每臺每天只能產生幾十塊的收入,甚至都不能覆蓋租金。
有分析指出,不同區域對于迷你KTV的收益影響很大,中心區域明顯會比其他區域收益高,機器放在一樓,會比放在其他樓層收益高一些。放在扶梯或通道旁,也會比其他地方略好。但具體放在什么位置,還需要和商場方面進行協商。
記者走訪了北京三里屯和中央公園廣場兩個商區,在其商場綜合體內均有共享KTV投放。然而,這些共享KTV基本處于空置狀態,唱歌的人寥寥無幾。
“一般來說,共享KTV在周末生意比較好。盡管共享KTV均已經進駐各大商場,但有些地區的使用率卻令人堪憂。更多時候,它們承擔的是顧客們逛累后的小憩功能。”周先生感嘆,別看共享KTV隨處可見,其實能做到持續盈利的,也不過只有10%。
困境
李女士喜歡唱KTV,前陣子她去體驗了共享KTV。“我唱了半小時就花費近40元,和傳統KTV相比,共享KTV并不便宜。”她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道。
價格不低的共享KTV有沒有給用戶提供良好的體驗呢?
有分析指出,共享KTV并不能隔離隱私。在三面玻璃的環境中,消費者的行為舉止都可以被外面的人看見,因此消費者并不能縱情歌唱。其次,共享KTV的硬件設備、軟件服務也為人所詬病。不少消費者表示,共享KTV所謂按專業錄音棚標準配置的設備,音效表現卻不如傳統KTV,錄音質量糟糕,并且存在觸屏不靈敏的問題;在軟件方面,則存在點歌曲目少等問題。雪上加霜的是,共享KTV難以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有網友表示,很多人去KTV的目的就是社交,可是共享KTV的環境和場地并不符合社交場景,這會大大降低用戶的體驗。
除了性價比不高、體驗也難言良好之外,共享KTV頭上還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即激烈的外部競爭。
共享KTV的天花板并不高,一套影音系統、一個觸摸屏、兩副耳機和兩個話筒,這些設備裝在一個透明的盒子里,一個迷你的共享KTV就誕生了。較低的競爭門檻讓共享KTV模式可以被大量復制、投放,這意味著,很多共享KTV企業隨時會被淘汰。
未來
受到內外夾擊的共享KTV將何去何從?
有分析認為,共享KTV的走紅源于人們對新鮮事物的追捧,但要想走到最后,共享KTV仍有很多“坎”要邁。
缺乏核心競爭力是阻礙共享KTV發展的最大桎梏。有分析指出,一個好的互聯網項目,最關鍵的是重新進行資源的合理有效分配與共享。共享KTV若要持續發展,則需要通過優化軟件、硬件體驗,提升服務質量,轉變商業模式,才能走出燒錢的困局。
其實,在互聯網浪潮中不乏共享KTV的共享新概念,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健身倉、共享雨傘。在潮起潮落之間,許多共享產品已經漸漸離我們遠去,他們有的經營不善,有的資金鏈斷裂,有的甚至無聲無息從我們身邊消失……
一個共享產品從產生到成為行業模范,最短可能只需要幾周時間,無數創業項目都希望在資本大潮中分得一杯羹。但是,這并不代表這些項目能一直火下去。像共享雨傘、睡眠倉、健身房這些概念,也就只停留在口頭,連落地都很難。很顯然,共享經濟的市場已經開始洗牌、清場。
因此,對于企業來說,應該謹慎思考燒錢和盈利的關系,通過燒錢獲客、搭建護城河是必要的,但是無止境的燒錢是難以維系的。與其不停燒錢,不如多思考怎么賺錢。對于投資方來說,應逐漸回歸理性,不是所有豬到了風口都會飛。如此,才能終結共享領域的燒錢困局。(來源:中國產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