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什寒村走互聯網+旅游扶貧的模式。 本報記者 李幸璜 攝
原標題:景區帶村小康提速
過磅稱重、現場結算……7月20日,陵水分界洲島旅游區扶貧采購小組成員再次來到五指山市沖山鎮福關村收購農產品,這是該景區今年第4次到這個貧困村收購農產品。景區扶貧采購小組成員與貧困戶一起將生豬、鵝等相關農產品過秤、上車,并全部以現金形式現場結算。“分界洲島景區主動上門來收購合作社的農產品,解決了村民手頭農產品銷售難題,有了銷路大家的積極性肯定會更高。”福關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明笑容滿面。
近年來,我省通過全域旅游統籌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高貧困人口收入、提升貧困地區造血能力和內生發展動力為根本,以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和開展精準幫扶為主要路徑,不斷推進旅游扶貧工作,創新旅游扶貧模式,全省旅游扶貧取得積極成效。
農旅融合 扶貧模式不斷創新
“旅游業關聯度高、涉及面廣、帶動性強,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富民產業。近兩年,我們通過推動旅游扶貧規劃編制、確定旅游扶貧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旅游扶貧培訓等,不斷推動旅游與扶貧工作融合發展,多管齊下建立旅游扶貧機制,夯實脫貧攻堅基礎,在推動我省‘小康提速’中發揮更大作用。”省旅游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瓊中什寒村,一戶戶貧困戶開起的農家樂、民宿吸引著城里人自駕到此感受著“海拔最高黎苗村莊”的魅力。目前,什寒村有農家樂19家,其中18家均為村里原來的貧困戶經營;村里還有各類民宿床位97床,價格從80元至328元不等。學技術、搞養殖、開飯店等悄然成為村民的迫切需求。曾經的貧困村變成了“最美鄉村”。
以開發旅游驛站而整村脫貧的“白沙羅帥村模式”、互聯網+旅游扶貧的“瓊中什寒村模式”、新型城鎮化+旅游扶貧的“瓊海會山鎮模式”……越來越多的鄉鎮在不斷創新旅游扶貧模式。
結對幫扶 量身定制“旅游飯”
為有效推進旅游扶貧工作的開展,省旅游委組織動員全省大型旅游企業、星級酒店、景區景點、旅游院校等單位與全省旅游扶貧重點村開展結對幫扶,號召全行業通過幫助宣傳推介、客源組織、招商引資、送教上門、勞務用工、農副土特產品供應等多種方式,幫助貧困人口脫貧。
去年10月,分界洲島旅游區在省旅游委的牽線搭橋下,與五指山市沖山鎮福關村結成“精準扶貧”對子,以實際行動積極響應海南省旅游委關于開展旅游企業結對幫扶貧困村的工作部署,從勞務用工、人才培訓、農副產品收購等方面幫扶該貧困村。“我們將保持與福關村干部的聯系,隨時了解村民自產農產品情況,景區敞開渠道上門收購。”分界洲島旅游區總經理符勝告訴記者。
在幫扶周邊村民的過程中,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積極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引領”,不僅通過捐資改善周邊農村的生活、生產條件,還在勞動用工方面優先考慮和安置當地村民,并針對性地為當地村民量身定制“半天務農+半天務工”的彈性工作模式。
“海南旅游景區扶貧呈現投入資金大、參與時間長、涉及面廣、扶貧功能強等特點。”省旅游景區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海南景區將更好地融入到全省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幫扶脫貧工作中,實現“景區帶村”發展。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