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崛起”探索高質量的特色小鎮發展之路

2018年04月23日 13:05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3日訊 2018年4月21日,由瞭望智庫、《財經國家周刊》和工信部工業文化中心聯合主辦的2018年中國特色小鎮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二屆特色小鎮產業鏈資源合作開放大會在北京召開。

  自2016年起,在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的積極參與下,各地涌現出各種各樣的特色小鎮。據統計,目前全國特色小鎮總計劃數量已超過1500個,加上住建部此前公布的403個特色小鎮,今后全國將會出現近2000個特色小鎮。特色小鎮正在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態文明建設、城鄉統籌協調發展、鄉村振興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2017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這是特色小鎮首次出現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更加明確了特色小鎮發展的未來方向。

  探索高質量的特色小鎮發展路徑

  在連續兩年的火熱行情之后,我國特色小鎮的發展也來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

  從生產角度而言,特色小鎮有利于搭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高端產業和高端要素的集聚地;從生活生態的角度而言,特色小鎮也有利于打造獨具魅力的新型生活空間,使人民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然而,在全國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需要引起警惕的問題,例如部分地區概念不清、定位不準、同質化嚴重、特色不鮮明、市場化參與不足等等。

  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羅民在論壇上表示,一方面,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中要注重塑造文化靈魂,樹立文化標識,為特色小鎮建設注入工業文化靈魂;另一方面,特色小鎮建設必須堅持產業先導模式,產業的發展前景和獨特個性直接決定了小鎮未來的成敗。

  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常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發言講述了四個觀點:第一,城鄉融合發展正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第二,城鄉融合發展是基于城鄉市場行政分割的現狀提出來的;第三,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必須集中力量發展特色小鎮;第四,可以運用土地市場杠桿撬動城鄉融合發展。

  中央財經大學PPP治理研究院院長曹富國發言稱,對于特色小鎮這種準公共物品的供給而言,單靠政府或者單靠企業和市場都是不足的,兩者必須形成資源協同發展,而PPP機制所追求的正是一種強強聯合的長效機制,而不是短期的資金回攏,所以在特色小鎮建設上擁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清華大學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則給出市場一些警示。

  他稱,中國目前還處在城市時代的開創期,這個時期大國大城仍然是主旋律,所有的生產要素、資本要素都會向主導城市群地區、大都會地區集中,這是任何人為的行政干預很難改變的格局。

  尹稚說:“特色小鎮其實是新型城鎮化中的特種兵,它真的得是在產業鏈條上、在資源鏈條上或者在功能鏈條上,有一些極為特別的職能出現的時候,它才叫特色小鎮。”

  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發表演講闡述了“特色小鎮——適應性造就的新模式”。

  他分析稱,第一,特色小鎮作為一種復雜的經濟和社會系統,它總是動態變化的,而且這種動態變化不僅是數量上和參數上,還涉及到熊彼特所說的顛覆性的創新;第二,知識經濟的核心動力是新資源的創作,而不是傳統經濟學的資源配置。第三,社會經濟系統的復雜性主要涉及各種異質主體之間的非線性甚至是無序或混沌的互動。第四,經濟組織的各種復雜結構是由于各異質主體的變異性、主動適應性和相互作用“涌現”產生的,不可能是人為設計而成的。

  特色小鎮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同時,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發展理念,這既切中了當前鄉村發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未來鄉村的發展方向,明確了鄉村發展的新思路,是我國城鄉發展規劃的重大戰略性轉變。

  而鄉村振興的理念恰與培育特色鮮明、產業發展、綠色生態、美麗宜居的特色小鎮的目標高度契合,特色小鎮完全可以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抓手和平臺。

  國開金融副總裁左坤表示,特色小鎮和鄉村建設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本質上是一體的,特色小鎮歸根到底是服從和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而他認為“市民下鄉、社會資本、商業模式、團隊培育”正是鄉村振興的四大基石。

  他特別提到,市民下鄉有三重重大價值:一是短期的經濟價值,市民的投資消費在短期內有助于快速解決鄉村建設的大額成本問題;二是中期的民生價值,市民下鄉將產生巨大的生產和生活服務需求,能夠解決農民的持續就業問題;三是是長期的社會價值,市民階層的注入將改變鄉村老幼相守,知識分子缺乏的社會架構。

  “鄉村建設必須要有大企業、大資本、大謀劃、大運營,整體謀劃實施,才能讓鄉村的環境和價值得到顯著的提升,從而真正為農民獲利、市民積極下鄉創造條件。” 左坤說。

  他還建議,在鄉村振興的大戰略中,把市民下鄉作為一個重要的、支撐性的子戰略進行深入研究,做好頂層設計,通過先行試點的方式積累經驗,逐步有序推進。

  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鴻雁在發言時也指出,中國提出了鄉村振興的戰略,產業要振興,生態要宜居,治理要有效,文明風尚、生活富裕、人才支撐,這都是農村的基礎。沒有這些基礎,小鎮也沒有基礎,現代化也沒有基礎,國家整體現代化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須要從鄉村振興的視角來看小鎮建設。

  張鴻雁說:“小鎮是城市文明生活方式,讓廣大農民進入市民社會的一個渠道,是拯救中國社會的根本。”

  他表示,要構建一個特色小鎮,可以從產業特色、創新特色、空間特色、文化特色、景觀特色這幾個視角考慮,而小鎮規劃則有幾個必須一定要做到:必須找準核心、識別身份、協調利益、適度超前、實效檢驗、明確抓手。

  張鴻雁最后總結說,要做好一個特色小鎮,核心是要以產業為主,要完成它的唯一性定位,要有其完整的產業鏈,同時也要以做科學研究的態度,來做小鎮建設和小鎮規劃。

  房企領軍特色小鎮建設

  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中,房地產企業的參與熱情高漲,而其最核心的能力就在于整合銀行、政府、上下游供應商等各方資源,在既往打造商業、住宅等產品線(1.0版本),進而是商業綜合體、文旅等產品線(2.0版本)之后,特色小鎮屬于對房企的規劃設計、工程建設、產業導入以及持續融資和運營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3.0版本產品。

  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陳懷洲發言說,華夏幸福始終聚焦產業小鎮,堅持每一個產業小鎮都有一個特色產業的理念。他認為,只有把產業發展好了,特色小鎮才能夠可持續,所以華夏幸福堅持以人為本,以產業發展為核心,以產促城、以城帶產、城鄉一體的“產城融合”,生態、生產、生活的“三生融合”,文化居民融合的“人文融合”的發展理念。

  碧桂園產城發展事業部產業發展總經理李易衡在論壇路演時說,2016年8月,碧桂園正式發布了產城融合戰略品牌,也就是科技小鎮,定位是在一線城市周邊和強二線城市進行重點布局,建設宜業和宜居的科技新城,碧桂園的角色也從地產開發商慢慢轉變成產業運營商。

  第一個科技小鎮項目就是在潼湖智慧生態區,這里處于粵港澳大灣區,屬于中韓自貿區的一部分,也是國家級的產業平臺。目前,潼湖科技小鎮面積是8平方公里,產業的進駐率超過30%,工業用地10.6萬方,占整個用地的42%,商業配套占38%,住宅的配套占20%。

  李易衡說:“我們看重的是通過后期的產業運營,通過智慧城市的運營進行后期的獲利,核心是產業鏈帶動下的產城融合的發展,以前講的是以產業帶動城市化的發展,我們現在做的這個事情是以城市化來倒逼產業化。”

  碧桂園致力于特色小鎮的建設運營具有獨特優勢,例如強大的產業聚集能力、尖端復合人才支撐、數百億產業基金支持、二十多年的城市運營能力以及先進的綠色生態理念等等。

  目前,雖然房企已經成為建設特色小鎮的重要力量,如何轉換思路,脫離招商、建設、賣房的粗放式經營模式,真正煥發小鎮產業的生命力,仍需要各方繼續探索。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成琪 )

“小鎮·崛起”探索高質量的特色小鎮發展之路

2018-04-23 13:05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查看余下全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香蕉成人67194 | 一区二区人妖视频网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资源站 | 日本妇人成熟免费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对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