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域旅游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印發標志著全域旅游發展已經由示范區創建擴展到全面推廣階段,即真正走向全域覆蓋。這種轉化與當前我國經濟社會以及旅游業發展現狀和趨勢相適應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就加快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面優化旅游發展環境,走全域旅游發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指導意見》指出,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隨著大眾旅游時代到來,我國旅游有效供給不足、市場秩序不規范、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日益凸顯。發展全域旅游有利于不斷提升旅游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更好滿足旅游消費需求。
自2016年1月全國旅游工作會提出發展全域旅游的戰略部署以來,經過兩年多的“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全域旅游發展模式和發展理念在旅游領域產生了巨大反響,還分別于2017年和2018年兩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志著全域旅游由行業發展理念上升為國家戰略。此次《指導意見》的印發標志著全域旅游發展已經由示范區創建擴展到全面推廣階段,即真正走向全域覆蓋。這種轉化是與當前我國經濟社會以及旅游業發展現狀和趨勢相適應的。
首先,進入大眾旅游時代,廣大人民群眾的旅游需求進入全面釋放期,發展全域旅游是市場增長的客觀需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理念的進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旅游消費市場持續旺盛,近10年來一直保持著兩位數增長。2017年,我國居民國內旅游達到人均3.7次。旅游產品供給無論在數量還是在類別上,都遠遠跟不上市場快速增長的步伐。此外,旅游業發展還存在著地區不平衡、城鄉不平衡、資源開發不充分和資源開發深度不夠等問題,需要通過發展全域旅游來彌補數量不足和開發不充分等問題,即讓供給跟上需求。
其次,公共服務體系的日益完善,為全域旅游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多年來,我國各級政府一直致力于城鄉一體全面統籌,努力促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城鄉均等化發展,使交通、通信、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日臻完善。特別是以高速公路、高等級公路、縣鄉路、村村通等為代表的公共交通設施體系和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已經由大城市延伸到了偏遠的鄉村,實現了空間全覆蓋。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為旅游業的全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再次,經過兩年多的理論研究和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全域旅游的全面發展積累了經驗,并做好了理論準備。自2016年部署發展全域旅游以來,我國已經分別在省、市、縣等不同層面上開展了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創建工作,并于2017年6月發布了《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導則》,為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制定了標準和工作指針。同時,在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和推進的過程中,學術界和產業界也在持續進行全域旅游理論的系統性研究,使全域旅游從概念、內涵到發展原則、推進機制等方面逐漸形成了成熟、系統的理論體系。因此,兩年多的示范區創建和理論研究實踐,使全域旅游的全覆蓋式推廣有了理論、方法和技術準備,也為全域旅游的推廣做好了前期宣傳和輿論準備,使全域旅游的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發展路徑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影響。
總之,從2016年將全域旅游確定為全國旅游產業發展的創新理念和創新模式,到2017年和2018年全國兩會連續將全域旅游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使全域旅游由行業發展理念上升為國家戰略,再到本次《指導意見》的發布,全域旅游的理論體系、實踐經驗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以綜合機制、融合發展、公共服務和整體營銷為核心的全域旅游理論框架。作為一種源于中國的旅游發展實踐,全域旅游是適應我國大眾旅游時代和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應運而生的創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體現了旅游業在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域化、規范化、效益最大化的理念和訴求;充分發揮了旅游業滲透力強、融合度高、拉動力大的綜合優勢,擴大了旅游產業覆蓋范疇,重構了旅游產業發展格局,提高了旅游產業發展績效,增強了旅游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理論和經驗是在實踐中逐步走向成熟的,經過兩年多的理論準備和實踐積累,我們樹立了全域旅游發展的理論自信,有信心在《指導意見》的指導下堅定地推進旅游發展全域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