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31日訊(記者 魏金金)近幾年,鄉村旅游如火如荼,2017年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也為新時期中國民宿的發展帶來了又一個風口。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愈加增多,民宿行業的發展前景愈加明朗。民宿讓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也讓鄉村振興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去年12月份,由中國旅游協會民宿客棧與精品酒店分會發布2017年民宿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中顯示,近年我國民宿客棧總量急劇增加,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目前,預計達到20萬家,同比增長超過300%。民宿在助力經濟增長、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日益突出的作用。
資本下鄉 情懷讓民宿這種生活方式更美好
回到民宿本身,民宿是閱覽地域文化的一個窗口。民是空間,宿是體驗。很多從事民宿行業的人常常會談到“情懷”二字,不同于傳統酒店行業,民宿的背后意味著在地文化的體驗與交流,需要更多心與心的接觸,傳遞一種民宿建筑與自主運營、民宿主人文化與客人溝通之間的文化溫度。
就像花間堂董事長劉溯講的一樣“民宿,是一種生活方式營造和對院子空間的美好想象。我們最初的資本也是因為情懷發現了花間堂,因為情懷才發現民宿商機”。而花間堂最核心的競爭力也在于在優化空間文化氛圍過程中,不斷創新服務產品,講好生活故事。殊途同歸,作為“中國最好的25家酒店”之一松贊酒店的創始人,白瑪多吉以精品山居為平臺,首創“酒店+旅游”模式,歷時18年,其精心打造的“松贊環線”成為他為世人尋找的“地之肚臍”。如今,這條尋美探秘的征途還在繼續。
但是,即使是情懷,也需要經濟支撐,沒有經濟就沒有情懷。如今,各地的地產資本紛紛跑步進入鄉建領域,民宿成為其重要投資對象。就在前不久,繼去年獲得5000萬融資之后,路客精品民宿宣布獲得由洪泰基金領投的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途家線上平臺完成3億美元E輪融資;寒舍獲東方資產3億元投資;青普旅游2.68億元收購花間堂。資本擁抱情懷,民宿概念,尤其是精品民宿在資本市場逐漸火熱。
除此之外,在眾籌業整體“寒冬”的情況下,民宿眾籌卻發展得如火如荼。據人創咨詢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國處于運營狀態的眾籌平臺共有294家,其中包括4家新增平臺,其上多款民宿眾籌產品被搶購,多彩投、眾籌網、螞蟻短租、京東眾籌等多家平臺布局民宿眾籌項目正酣,一些優質民宿項目,則往往需要眼疾手快才有可能搶到。比如麗江松贊林卡,2個小時籌到3900多萬,而千里走單騎的太陽宮項目,2000多萬元投資額在短短58秒被搶光,500至5萬元的眾籌金額吸引著一大批中產為所謂的“生活方式”埋單。
內容為王 民宿未來需深耕24小時作業范圍
2011年起步,2015年、2016兩年蓬勃發展,到2017年逐漸進入理性調整階段,大浪淘沙,在民宿數量劇增的同時,民宿行業的發展方式也在轉變,品牌化、規模化、標準化成為新的發展關鍵詞。
情懷有盡時,運營最關鍵。以文化為源逐步發展興起的民宿,在投入大量時間、精力、財力的同時,其長遠發展歸根到底還是要做好內容。白瑪多吉主打的以“住宿+旅游”松贊酒店為代表的精品酒店其實就是一種趨勢。
休閑旅游時代,民宿行業發展的最大機會在于緊抓文化旅游資源與客源的同時,解決好周末休閑度假和目的地度假期間“詩和遠方”生活方式的營造問題。比如,我們可以在民宿的地方聽音樂、看話劇、體驗大自然、接受文化課程等,深度感知鄉愁,合理規劃好民宿一天24小時的作業范圍,滿足除居住以外的其他物質與精神需求。就在前不久召開的“民宿、田園綜合體與特色小鎮高峰論壇”上預測,2018年定制旅游、文化教育等軟性內容將成為民宿競爭力獲得提升的利器。
不妨設想一下,民宿的未來又將會是什么樣?田中有水,水岸有宅,宅中有園,園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當我們回溯傳統,中國古典鄉村的詩意氛圍未嘗不是現代民宿的美學追求。
“房子不如院子,院子不如大環境。我們希望通過窗戶看到外面的世界,進而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凈化,這才是民宿未來要走的方向,也是我們要深挖的方向”。深耕民宿設計多年的孫芳真如是說。
行業突破 民宿IP集群倒逼產業、消費升級
不難預料,隨著民宿群體與量級的不斷提升,未來民宿發展的整體趨勢,將從單一的精品民宿逐漸過渡到類似莫干山、烏村這樣的以民宿IP集群的產業形態,新一代的民宿群落也注定成為廣闊地區“鄉村振興”的發展抓手,并與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結合將漸成趨勢。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當前國內民宿行業發展的兩大痛點,一是產權問題,另外一個就是配套功能不足的問題。此外,單一民宿也很難在與政府進行交涉的同時取得較好的景觀與價格優勢,包括環保審批等。
事實證明,民宿群落則可以充分借助優秀資源的高效融合,為解決單體民宿的痛點問題提供一種新的解決方式。去年4月,千里走單騎聯合了另外四家非標住宿領域的優秀企業,發起“5+N”民宿集群戰略,5家民宿共同制定群落發展聯盟公約,評估其他品牌資質后為其搭建資源渠道,合力搭建旅游度假產業上下游配套業態。如此一來,既提升力區域的土地價值,也降低了投資成本。
“假設一個群落里有20家中國主流的藝術品酒店以及其他非標領域的優秀民宿IP,再加一些上上下的旅游度假產業鏈環節,比如一些文創、戶外運動、美術館等,一些好的咖啡館、面包房也都可以融入到民宿其中,進而形成一個民宿聚集區,可能這樣的方式就會解決單打獨斗的民宿不能拿到的合理土地與配套設施問題。我們為什么要通過民宿群落的這種方式?就是希望通過將建筑的溫度和在地資源進行有效結合,從兒童滑雪場、滑草場一直到果園、露宿、草坪、教堂,還有戶外拓展、水療、禪修、日料、燒烤等,讓每一家獨立經營的民宿都有一個很好的空間。” 千里走單騎創始人李一兵用實踐給出了這樣一個可行性思路,即在一個區域內通過每家做幾樣小配套,逐漸建起一個小服務體系,匯集成小IP,在這樣的基礎上,不斷聚合、豐富業態,讓圈子越來越大,最終成長為一個產業生態閉環,從而成功吸引更多客源。
人才為要 情懷、運營需要一批批優秀年輕人接力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產業振興,而產業振興的關鍵則在人才。民宿發展除了資金、客源、品牌的問題,重中之重尤在人才。在民宿競爭加劇的行業背景下,懂管理、懂運營的民宿人才將成為行業焦點。
但現實情況是,目前我國民宿參與門檻比較低,同質化現象嚴重,尤其是專業的策劃、運營、管理、設計、服務人才相對匱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宿經濟發展的空間,且容易造成盲目投入、資源浪費、經營不善等問題。民宿經濟的勃興,需要一批批優秀的創意設計人才和管理人才進軍入駐。
據民宿行業發展趨勢分析,2018年民宿行業將進入洗牌期,標準化民宿品牌將引領民宿行業發展,一些不規范的個體民宿將被逐步邊緣化,并購、抄底“沒落民宿”或成新的投資機會。在這樣的關鍵節點,人才的作用不言而喻。
近兩年,為解決人才問題,從政府、高校到企業,多方力量積極參與努力。去年8月21日,國家旅游局發布了《文化主題旅游飯店基本要求與評價》《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精品旅游飯店》等4項行業標準,“民宿標準”的文件出臺也為專業民宿人才帶來了統一規范。2017年 11月8日,作為國內首個高校民宿專業,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借宿民宿方向”在莫干山正式啟動,進一步解決民宿人才匱乏的問題,同時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實踐平臺。
重視專業人才培養更是每個企業長遠發展的系統工程。“我們在蘇州的吳江銅陵古鎮,拿出一萬平米的酒店,要做一個非標酒店的學院,將來在這里要培養大量寒舍自己的員工,還有行業的一些民宿愛好者” 寒舍(國際)度假酒店集團董事長殷文歡上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