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5.4%受訪者感覺2017年國產劇水平提升
受訪者給2017年國產劇打7.5分
2017年影視劇市場呈現出許多新變化。雖然“流量+IP”的組合很多,但整體上這些作品的口碑并不盡如人意。相反,一些曾被“冷落”的“戲骨”受到了關注,作品反響熱烈。網劇中也出現了許多制作精良的作品。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3名受訪者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65.4%的受訪者認為2017年國產影視劇整體水平提升了,48.0%的受訪者稱贊國產影視劇畫面質量開始向電影看齊,44.8%的受訪者發現國產影視劇更看重好故事、好內容了。不過,也有49.9%的受訪者指出國產影視作品還存在明星“拼盤”、看重“流量”的問題。
受訪者中,00后占1.4%,90后占22.4%,80后占52.5%,70后占17.8%,60后占5.3%。
受訪者最滿意的影視作品類型是現實題材劇
在東北大學讀大四的王珊追看過2017年大熱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和網劇《白夜追兇》等。“我最喜歡《人民的名義》,它不同于一般的反腐劇,角度新穎深刻,不一味說教,演員演技在線,給人驚喜。”王珊認為,2017年國產影視劇的整體水平有很大提升,尤其是網劇的制作水平,“演員演技到位,服裝道具考究,畫面布景精美”。
“《瑯琊榜2》延續了之前的制作水準,畫質精良、構圖考究。”北京某互聯網公司員工張七(化名)追看了2017年的幾部國產劇,他認為網絡自制劇的進步也非常明顯,“尤其是像《白夜追兇》,故事情節和演員演技都非常好”。
調查中,65.4%的受訪者認為2017年國產影視劇整體水平提升了,30.5%的受訪者認為沒有提升,4.1%的受訪者認為下降了。
2017年高口碑或高收視率的劇目,受訪者看過最多的是《人民的名義》(60.9%),其他依次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45.3%)、《我的前半生》(40.9%)、《歡樂頌2》(35.3%)、《那年花開月正圓》(30.7%)、《白夜追兇》(23.5%)、《楚喬傳》(23.1%)、《雞毛飛上天》(22.7%)、《獵場》(22.2%)、《白鹿原》(20.3%)、《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14.9%)、《情滿四合院》(12.1%)和《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9.9%)等。
中國人民大學研一學生鄧家昕觀看了《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和《歡樂頌2》:“《人民的名義》增加了大家對于反腐背后故事的了解。《我的前半生》很真實,演員也都是實力派,看真正的演員演戲很過癮。”
調查顯示,2017年受訪者最滿意的影視作品類型是現實題材劇(55.2%),接下來是革命歷史題材劇(39.3%)和古裝歷史劇(32.9%),其他依次是青春劇(24.4%)、傳奇玄幻劇(24.3%)、家庭生活劇(20.5%)、行業劇(18.5%)和偶像言情劇(15.0%)。
48.0%受訪者稱贊國產影視劇畫面質量開始向電影看齊
如今的國產影視劇有哪些好的變化?調查中,48.0%的受訪者稱贊國產影視劇畫面質量開始向電影看齊,44.8%的受訪者發現國產影視劇更看重好故事、好內容了,其他還有:題材更加廣泛(42.9%),更加注重演員演技、老戲骨受追捧(42.4%),反映現實生活的原創劇開始發力(32.8%),大眾審美提升(22.1%),“大IP+流量”模式式微(12.7%)和“整容臉”變少(9.3%)等。
《廣電時評》執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何天平認為,2017年是國劇品質提振的一年,“我之前用過一個描述‘重回國民性’。2017年的國劇形式豐富,對受眾影響力大。正劇不再疏遠年輕人,流行劇更通俗,精品劇在制作或敘事層面表現不俗,‘現實主義’成為電視劇創作的一種普遍理念。”
何天平指出,“流量”明星和“老戲骨”兩者并不沖突。“電視劇文化本來就需要關照不同的受眾群體及其審美需求。有人通過電視劇看流行文化,有人看藝術價值,不能說誰對誰錯。但總體上,‘老戲骨’受到更多關注,說明大家對電視劇這一藝術文本產生更多尊重。”他對記者說,2017年還有一系列探討表演的節目,讓大家看到了表演本身的價值和意義,這對電視劇藝術的發展和中國影視文化形態有積極影響。
調查中,受訪者總體給2017年的國產影視劇打7.5分。
“一些校園劇、都市劇對白突兀,IP劇扎堆,許多青年演員還需要歷練。”張七直言。
“許多流量演員演戲沒感情,面部沒表情,分分鐘讓人跳戲。國產影視劇在內容上也需打磨。比如有些劇情節拖沓、落入俗套,很難吸引觀眾看完。”王珊說。
調查中,明星“拼盤”、看重“流量”(49.9%),題材跟風、套路不減(48.8%)和內容注水、劇集被拉長(45.8%)被受訪者視作國產影視劇三大問題,其他問題還有爛片依然存在(37.3%)、好劇本依然太少(30.6%)等。
“對IP過度追逐的問題依然存在,在快速生產和消費的邏輯下,生產者和播出方都輸不起,視IP為有效保障。但是IP一定是靈藥嗎?從既有結果看未必。”何天平指出,網文、游戲等都有特定受眾群體。電視劇是一種大眾藝術,IP對觀眾是否具有廣泛吸引力還有待商榷,審視IP應更理性一些。
何天平認為,2018年電視劇從政策到市場都有更多的積極因素,個別通俗流行劇,尤其是古裝偶像劇的注水、摳像等問題,會慢慢被行業“自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