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注水"由來已久 根源在于高手太少、稀缺資源難覓

2018年01月29日 08:22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梁劍簫

  原標題:水漫熒屏 說深淺

  電視劇“注水”,由來已久,至今未絕。今日再議,未免老生常談,惟不吐不快,略議一二。

  “水滿”則溢

  何為“水”?很簡單,“水”就是瑕疵和傷疤。一部電視劇被注了“水”,就是說它被烙上了疤痕,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不再完美,從美學的角度也不再精致。

  “水”有“深淺”之分。所謂“淺水”,是指為增加電視劇總集數和總時長,在已有的完整故事架構中塞入一些情節,破壞了故事原本的和諧與圓融。這就好比在一個精妙的幾何結構上畫出若干條多余的輔助線,幾何空間的美麗和協調蕩然無存。

  “淺水”是明眼人都能發現的敗筆和冗余,一瞧便知,比如一些現代劇或古裝劇中多余感情戲的植入等。這些戲,完全是為了延續時長,硬生生塞入,畫蛇添足。其存在與否絲毫不影響故事整體邏輯的演進,就算后期剪輯誤剪了,前后情節也絕對接的上。此種注水,極其缺乏技術含量,算是小兒科級別。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注水”電視劇都是灌了這種比較低級的“水”。

  “深水”,則是一種只有高手才會使用的故事架構技術。它常常出現于歷史劇中,意在通過嫻熟的情節設計技巧和編故事本領,對已知的史料或原有的故事重新包裝,表面上情節變得更好看了,實際上大大減弱了原先的藝術成分,更迎合所謂的“市場”,更“水”了。譬如,某古裝劇講述了楚漢相爭的故事,劇中設計了大量劉邦的野史、項羽的軼事、呂后的傳說、范增的奇聞,幾條故事線交織并行,懸念迭出,驚心動魄,感情線也是蕩氣回腸,抓人眼球,然而若以庖丁解牛之手法解剖該故事,則會發現這些貌似精彩的情節都是主創人員憑空想象出來的,是真正的“胡編亂造”。他們對楚漢的那段歷史并不十分熟悉,更沒有讀過《史記》《漢書》等古籍中的相關段落,僅僅根據百度百科上的一些只言片語,再移花接木,將現代故事的一些橋段變換身份,轉移至那個年代,將現代人思考和說話的方式方法安在古人身上,令其穿著古裝,演著現代戲。現在熱播的不少古裝戲都遵循了此套路。

  而這,還不是最高明的。最厲害的“深水”,可以做到天衣無縫,于行云流水間贏得高收視率的戰績,甚至成為觀眾眼里的“經典”。這種劇的創作者在充分掌握歷史資料的基礎上,劍走偏門,巧妙地改寫歷史,用文學色素過分地戲謔歷史人物,卻只帶給觀眾一個不具啟發意義只有娛樂功能的“想象的共同體”。

  “深水”,可以深不見底,可以蒙住你的雙眼,讓你在溫水煮青蛙的舒適環境里逐漸失去對真藝術的判斷和認知能力,讓你每晚在哈哈一笑中自以為獲得了文藝熏陶,實則帶著“與時俱進”的假象虛度了光陰,和真正的經典作品擦肩而過,失之交臂。

  “深水”的設計,非一般人能為,沒有一定功力的編劇和導演難以勝任。如果觀眾能在一部電視劇中發現“深水”,那說明這名觀眾的文化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還可以,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辨能力,不容易被騙。

  “注水”有因

  為何要給電視劇“注水”?有一個“經久不衰”的原因,即巨大經濟利益驅動各方,令其不得已而為之。這只道出了表層因素,深層結論在于:高手太少,稀缺資源難覓。

  給電視劇注水的渠道,主要來自于三方面:一為編劇,二為導演,三為某些具備修改劇本權力的演員(相當于導演),也就是一些“腕兒”。三者的水平,決定了一個故事的水準。而在目前的電視劇市場,這三類人里面真正的高手并不在多數。

  一位電視劇編劇或導演,要想在業內出類拔萃,需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增強兩項能力:第一,他必須成為一名雜家,博采眾識;第二,他必須持續性地觀察和體味人性中最深處的復雜和多元,并對其有深刻認識。這里,并未提到編劇或導演的書本式技巧。技巧并非最重要的,是可以后天習得的,而前兩點要習得并養成習慣,并非人人可以做到,有時候往往取決于天賦,取決于個人對事物和規律的敏感程度,尤其是第二點。這兩項能力,是決定一位編劇或導演走向平庸還是步入卓越的分水嶺。

  那些喜歡在劇組“指點江山”的“腕兒”大部分畢業于專業藝術院校,受到的基本上是藝術方面的訓練。他們或許談起表演頭頭是道,但對于當代社會最為主流的問題,譬如經濟、金融、自然科學、法律、政治等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通識則缺乏最基本的判斷力。他們對道聽途說的內容常常信以為真,還常常帶著搞藝術之人的隨性對這些需要純理性思辨的事情隨意點評。不過,真正的表演藝術家不在此列。

  高人過于稀少的現狀,造成“注水”現象的泛濫,而且幾乎都是“淺水”。假若市場能找來一批擅長運作“深水”的編劇導演,那倒可以接受。可惜的是,“深水”型主創寥若晨星,更別說頂尖“深水”了。

  “無水”的終極境界,可遇不可求。類似《潛伏》《瑯琊榜》《大宅門》《北平無戰事》之類的“無水”作品,其締造者都是金字塔尖式人物,內力淳厚,非多年苦練不可得,唯本著嚴謹治學的態度才能得。

  倘若準備創作一部有關“曹劌論戰”的電視劇,創作者需大量閱讀春秋戰國時期的著作,《史記》《春秋》《戰國策》等相關古籍不可不讀。曹劌生存年代前后的一些正史和野史也需通讀。編劇和導演需從這些古籍中讀出春秋時期人物的氣韻和性情,讀出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了解他們的飲食、衣著、風俗以及各種生活習慣,甚至可能還需要到國家博物館了解一下相關文物。如此積累一段時間后,才具備創作資格。

  精品永遠是少數,資本驅動的行業更是如此。資本和人心是連在一起的,人心要想不浮躁,太難。不指望“注水”現象能根絕,也不敢奢望“無水”精品能完全占據市場,只求盡可能地多“注”一些“深水”,一些高明的“水”。畢竟,層次并非可在一朝一夕間提升的,需要慢慢來,而觀眾的眼睛,總歸是明亮的。(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本文作者:梁劍簫)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張晶雪 )

電視劇"注水"由來已久 根源在于高手太少、稀缺資源難覓

2018-01-29 08:22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亚洲最多视频网址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午夜三级理伦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极品国产精品 |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aⅴ天堂 香蕉久久高清免费 |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