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圓桌

 
十三五開局新亮點:掂掂中國經濟含金量
2016年,我國經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全年經濟增速為6.7%,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如何評價中國經濟的含金量... 詳細>>
本期嘉賓

  

  潘建成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

 

  徐洪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

 

  陳建奇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世界經濟室副主任


制作:新聞部 主持人:林火燦

直播文字

  主持人(林火燦):匯聚學界智慧,把脈中國經濟。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和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聯合主辦的“經濟圓桌”節目。我是主持人林火燦。我們今天的話題是:掂掂中國經濟含金量。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三位嘉賓,他們分別是: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

  潘建成:大家好。

  主持人(林火燦):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

  徐洪才:大家好。

  主持人(林火燦):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世界經濟室副主任陳建奇。

  陳建奇:大家好。

  主持人(林火燦):歡迎各位的到來。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國經濟應該說交出了一份非常漂亮的成績單,全年的經濟增速是6.7%。從幾個季度來看,一、二、三季度的經濟增速都是6.7%,四季度是6.8%。我們如果具體到一些指標來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工業總體平穩增長,企業效益明顯好轉,從固定資產來看總體上緩中趨穩,而且里邊民間投資、制造業投資形勢還是比較好,市場銷售比較平穩。從民生指標的角度來看,比如說物價總體上是溫和上漲,居民收入在穩定增長,城鄉收入的差距在不斷地縮小。總的來說2016年我們交出的這份成績單非常漂亮,而且整個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所以我首先想請各位來談一談,結合2016年的這份成績單,6.7%這么一個經濟增速應該怎么去評價,為什么我們說6.7%這樣一份成績單是來之不易的?潘主任。

  潘建成:確實6.7%這樣一個成績是相當不容易,首先我認為僅僅就這個數字本身它在全球范圍內,幾乎是最高的,全球100多個國家。而且中國是作為第二大經濟體,有很大的總量和基數,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依然保持了幾乎全球領先的增長速度,我覺得相當不容易。其次這樣一個增長的背后,它帶來的增量對我們自己來說,是歷史的最高點,我覺得這個其實是特別值得關注的,我們說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雖然說6.7%,比上一年略有回落,但是這是增長速度的回落,但是經濟的增量,2016年,以2010年為不變價計算的GDP的增量突破了4萬億,這是歷史上首次,那么超過了上一次的高點,也就是2010年的高點,39000多億。也就是說經過2010年達到高點之后,有幾年回落,2013年開始逐漸的回升,到了2016年達到了歷史高點。所以這樣一個增量的突破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經濟,從增長量的角度上來看正在溫和地走出底部。所以我想說這樣一個從增長率來看向下傾斜的溫和的L型,在2016年取得了一個非常大的突破,就是增量創造了歷史新高。

  還有它不容易在哪兒呢,其實在這樣一個6.7%的增長背后,就業保持了平穩,實際上我們看到最近幾個月的調查失業率,還呈現了下降的趨勢。整個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保持了平穩,這是我們增長的最主要的目的,還有實際上這樣一個增長它的背后不是靠刺激帶來的,不是靠過去粗放的模式所產生的,是在轉型的過程中產生的,也就是說在6.7%的背后我們的結構在優化、質量效益在提升、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在下降,環境實際上也在改善的過程中。我想說這樣一個不容易確確實實有客觀的依據的,而且我們還想說,這個不容易是在巨大的壓力下形成的,也就是說我們都知道產能過剩是這么多年來,一直壓在我們經濟運行面前的一座大山,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壓力下,我們還實現了這樣一個增長。第二個中國的出口面臨整個國際經濟依然處在金融危機之后深度的調整期,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還是能保持這樣的增長,所以我想說這個不容易確確實實是引以自豪的。

  主持人(林火燦):剛才潘主任談到一個信息特別重要,2016年我們GDP的增量首次突破了4萬億,真的是非常震撼,也非常值得驕傲。

  潘建成:2010年不變價的增量,因為現價早就突破了。

  主持人(林火燦):徐總怎么看?

  徐洪才:我覺得2016年我們經濟增長雖然說前三個季度都是6.7%,但是含金量不一樣,因為基數是逐漸抬高的,逐步向上,在抬高基數的前提下增長6.7%,說明短期經濟增長的動能是增強的,再加上四季度經濟增長6.8%,因此大家不要以為幾個數字都是6.7%,就是造假,其實含金量是不一樣的。第二點,我想強調的是我們宏觀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趨勢是有微觀基礎的,像工業用電量、鐵路貨物運輸量、長期信貸資金的增長,這三個變量構成的克強指數,去年一年總體上是穩步上升的,企業的銷售收入、稅后利潤都是上漲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也是保持平穩,全年平均下來6%。另外就是經濟增長質量,剛才潘主任講到居民收入、民生改善等方面是改善的。還有節能降耗等方面也是向好的。結構優化體現在第三產業對GDP貢獻是上升的,其增加值超過經濟增長,特別是高科技,還有裝備制造業的增加值明顯增加,新經濟的新動能明顯積聚。再一個,也應該看到下半年以來外貿進出口情況,雖然說還是在相對低迷的階段,但總體上負增長是收窄的,到了年底出現了正增長,整體是向好的。投資這一塊,相對來說下滑比較厲害,但是應該看到8月份以后,民間投資是溫和回升的,8月份是底部,到了12月份已經超過3%了。所以,我們應該看到經濟增長的質量改善、結構優化等好的方面,總體而言來之不易。

  主持人(林火燦):陳主任對這個問題有什么補充?

  陳建奇:去年經濟成績單我覺得是有非常大的亮點,應該說來之不易。我需要進一步做補充的就是,從整個經濟發展大的進程看,1991年到現在,6.7%雖然是我們取得很不容易的成績,但是從1991年到現在最低的水平,26年以來最低的水平,所以這一點大家還是不能把它忽視的。去年的經濟增量是超過4萬億元,但是我們可能要看到它釋放了一個重要的信號,就是它里面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從2015年經濟增速創造了25年以來最低水平以后,大家就開始關注了中國經濟會不會繼續往下走,去年我認為6.7%真的是來之不易,但是它從經濟增長的勢頭來看,確實是繼續下探。如果去年我們的經濟真的到底了,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就未來可能我們可以再出現5年、10年更長的增長,這是非常重要的時間結點,現在看大家還是有擔憂,去年應該說它這么一個6.7%認為是喜憂參半,喜的方面確實我們整個經濟增長來之不易,在全球里面表現非常好,但是從我們自身的經濟發展速度來看,確實面臨了下行壓力的問題。從具體來看,確實我們也看到,去年的經濟有很大一塊由房地產來支撐的,房地產市場去年一個重大的看點,原來我們說房地產面臨了大的問題,就是整個庫存過高,但是經過去年這么一個去庫存戰略的實施,整個庫存的量現在在下降,但是我們也看到了整個房地產的價格出現暴漲的問題,就是資產價格上升的問題。所以從這點看,我們說原來一些難點或者說比較麻煩的問題,現在來看在逐步的緩解,但是也開始出現了新的問題。所以我更愿意說去年這個6.7%是喜憂參半,但是來之不易,這個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林火燦):好,這么多年來,其實外界在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一直都有,不同形式的在出現,有人甚至說中國經濟會出現硬著陸,這樣的聲音很多,我們如果再回過頭看2016年的成績單會發現,6.7%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也算是一個比較高的經濟增速,那么我們怎么去評價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的這種貢獻?徐總。

  徐洪才:去年我們經濟增長6.7%是世界第一,原來以為印度要超過我們,后來發現印度比我們低了0.1個百分點。從增量上看,我們對當年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了34%,超過了美國、歐洲和日本這三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的總和。我們GDP規模在全球的比重在14%到15%之間,但是貢獻達到34%,應該說這個分量是很重的。作為第二大經濟體,人口大國,咱們提供的就業機會,包括在全球經濟增長動力都不足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取得明顯成果,在民生改善、結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等方面都是可圈可點的。很多重點領域的改革取得階段性的成果。所以,我們對全球經濟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另外,9月份G20杭州峰會是一個標志,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我們不僅是全球治理規則的追隨者,也是全球治理的參與者,甚至是引領者,大家看到G20峰會產生的一系列成果當中,中國的方案、中國的元素等都深刻地打上了烙印。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我們正在實施的五大發展理念,實際上也蘊含在G20峰會主要成果當中,要推動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性增長,落實聯合國提出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作為G20成員國和發展中的大國,責無旁貸,我們是這么做的,有口皆碑,起到了積極示范作用。同時我們提出“一帶一路”,提供了一個公共產品和開放性的國際合作平臺,大家可以共商、共建、共享。習主席倡導建立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現在全球面臨共同的嚴峻挑戰,有一些發達國家以自己利益為優先,顯然跟歷史潮流向背而行,中國為國際社會貢獻正能量,不僅是自身經濟得到發展做出直接貢獻,也間接拉動全球經濟做出間接貢獻。還有,我們輸出中國理念、經驗和大家分享,對未來社會也起到了積極引領和示范作用。

  主持人(林火燦):所以總書記說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陳主任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陳建奇:確實,我們在全球的影響越來越大,是有目共睹的,我認為中國經濟應該說走到今天,就像你剛才說的,唱衰中國的論調,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說可能不能叫唱衰,我認為全球都在關注中國,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都有兩面,有些人看空,有些人看漲,是必然的,其他國家的人對中國經濟有其他觀點,我并不認為是唱衰,一個國家經濟不可能說唱衰就衰了,我認為最近這幾年,關于有些國家對中國經濟有負面的評價,但里面有一些問題或者說他們有一些依據我認為還是挺好,挺客觀,但是為什么我們中國沒有出現他們所說的問題,我認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最近這幾年,中國正在不斷地改革,恰恰外部這些國家或者其他一些研究人士對中國的負面評價,才使得我們國家下定決心朝著更加正確的方向穩步推進改革。把一系列阻礙經濟發展的障礙逐步去除,每一次中國經濟都能企穩,我不認為他們說的問題是不對的,恰恰可能反映了我們國家正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調整,我們調整的能力是超乎他們想象的,我們中國能夠在不斷唱衰的過程中能夠企穩,我想他們反而是幫助中國朝著未來比較好的方向或者說更加正確的方向發展,推進我們的改革,我認為外面的說法從某種程度上講對中國的作用是積極的。

  中國對全球的影響就是剛才徐總說了,我想有三點,一點是總量上面,就是拉動全球經濟的增量貢獻在不斷擴大,從2008年金融危機到現在,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增量貢獻達到了45%。第二點,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這一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非常同意徐總說的,第三點“一帶一路”創造了全球經濟增量的新的空間,推動了全球經濟發展新的空間,原來我們通過整個投資,原來體系發展空間越來越窄,“一帶一路”大家看到基礎設施幾萬億,所以我認為中國對全球的影響確實是越來越大。

  主持人(林火燦):潘主任。

  潘建成:我簡單補充一下,剛才陳老師講的“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整個國家戰略的推出,去年中國對外投資,最后的數據我不知道,1到11月份超過了1600億美元,實際上遠遠超過了實際利用外資,第一年中國的對外投資超過實際利用外資,而且是大幅度,差不多有50%的超過,所以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這也是對全球的貢獻,從投資的角度。從消費的角度也全球產生了巨大的貢獻,因為我們中國消費升級帶出的出境游的人,出境購物的人多了,帶動很多國家商品的消費市場和服務的消費市場,第三個我們的進出口份額,盡管我們的進出口增長率是在下降的,但是進出口占全球的份額持續的上升,所以從國際貿易的角度我們的經濟貢獻也是很大的。

  主持人(林火燦):剛才各位在點評2016年中國經濟成績單的時候,我看大家都談到了一點,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在提升。我想請各位來談一談,從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這個角度來看,過去的一年給各位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另外我們如何繼續通過推進改革和調整,來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陳主任。

  陳建奇:應該說2016年確實是大家都非常關注,不僅我們國家在關注,其他國家也在關注,中國經濟到底靠什么來增長?我認為靠的就是創新,確實我們提出創新這么多年來,從沒有像最近這兩年這么重視創新,去年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在全球經濟低位運行,世界貿易的增速低于GDP增速的大背景底下,中國的貿易占全球的貿易總量份額是在上升的,什么意思?說明我們國家商品的競爭力其實并沒有下降,還出現了不斷地上升,那背后靠什么?我認為背后它反映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創新。因為我們說中國經濟在轉型,在發展,它的質量和效益,比如單單靠你的利潤,靠其他的,這些可能跟你的稅收,跟優惠都有關系,這還不足以來衡量,但是在全球當中,大家都實行各種各樣的優惠措施的背景底下,中國整個貿易還在上升,這是確確實實的指標,表明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正在穩步推進,我認為它最大的亮點就是我們的貿易在全球的份額在上升,這個點足以說明我們的效益跟質量在上升。

  如果說從其他方面看,可能還有其他亮點,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就像您說的,未來我們還要注意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這個可能是我們現在要重點關注的,我認為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短期來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杠桿率比較高的問題,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看我們的貨幣供應量,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大家都知道是全球第一,我們的貨幣供應量占GDP的比重是美國的將近3倍,什么意思?中國現在一塊錢的貨幣投入創造了GDP的產出,不如美國5毛錢貨幣投放所創造的GDP產出,說明我們的貨幣效率很低的,背后反映的是我們整個貨幣的供應量可能比較高,高了以后會帶來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整個融資體系主要靠的是現金融資體系銀行,背后很多貨幣通過銀行出去,通過信貸出去,就會形成社會的債務,導致我們的債務過高,我們的債務占GDP比重現在大家都知道超過250%,按照這么測算的話,我們去年的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7%,也就是說我們每年經濟增量還不夠還利息的,所以我們的企業投資以后,大部分的資金都用于來還利息,沒有很好的利潤,沒有很好的回報。在這么一種情況底下,企業還會大規模投資嗎?企業還愿意擴張嗎?所以這個問題我認為是我們現在非常重要的問題,去年供給側改革把去杠桿列為非常核心的問題,但是去年我們看到,塑料我們實施了去杠桿一系列的政策,但是結果并不理想,到去年年底我們看了一下,整個社會的杠桿率可能比年初還高一些。所以這個問題現在來看,我認為是很難回避的,短期來看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我們的投資回報就會大幅下降,或者說我們整個投資的回報就沒有空間,那么我們微觀主體特別是企業就不愿投資、不愿擴張,經濟下行的壓力可能我認為是比較大的。

  第二個就是這么多的錢出去以后,帶來的是資產價格泡沫的問題,就像我們說的通脹,尤其是房地產,如果從通脹的角度,資產價格已經進入通脹時期,而且是比較高的,像這些問題我認為短期里面是非常重要,這個問題應該擺在我們所有問題中的重中之重,這個短期問題,應對這個問題的辦法比如說減稅或者其他方面,或者降成本,我們現在都在做,但是這個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未來怎么樣我們實施更加穩定的貨幣政策,讓貨幣供應量更加合理。中長期我認為中國經濟面臨挑戰,比如說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人口老齡化以后,我們整個勞動力,總量已經開始不足,未來勞動力成本要不斷上升,所以我們現在看到有些企業開始轉到非洲,轉到越南,轉到印度,雖然說我們看現在貿易總額還在上升,但是如果這些企業在大規模往外走,未來可能就比較麻煩,整個人本上升問題也是我們未來中長期要特別關注的問題。第三個那就是我們的制度問題,國有企業的改革的問題,國有企業現在對中國經濟貢獻非常大,但是未來怎么樣讓國有企業更加有效率,在利潤方面,在就業方面能有更大的貢獻,這一塊我認為是有大的空間,尤其國有企業跟國際企業接軌,現在來看是非常迫切的。制度方面還有一塊就是開放,我們現在強調合作共贏開放新的體制,未來到底怎么樣把這個體制做細,把它落地,怎么樣實行更加開放的制度,我們要倡導什么樣新的規則,或者倡導什么樣更加高標準的規則,現在來看可能還在醞釀之中,還沒有一個非常成熟的思想。如果說這些沒有盡快地研究出臺,那可能會有點影響。所以我認為中國經濟應該說非常有空間,但是確實也面臨著幾個問題。

  主持人(林火燦):徐總。

  徐洪才:對2016年中國經濟有兩點深刻印象。第一,就是9月份咱們PPI首次回正,實現了0.1%的正增長,結束了54個月,也就是4年半的通貨緊縮局面,這是一個里程碑,很不容易。因為在工業生產領域的通貨緊縮,實際上有很大的潛在風險,如果它形成惡性循環的話,有可能導致企業資產負債表收縮效應,那么治理起來是非常困難的。PPI回升,一方面是反映在全球范圍內大宗商品價格回暖,需求回暖,實際上對擺脫通貨緊縮有積極作用,但是主要原因還是我們三去一降一補、結構性改革取得了效果。在去產能這一塊,應該說鋼鐵行業和煤炭行業是提前完成任務的,我們把一些僵尸企業落后產能淘汰掉,轉型升級,同時妥善安置下崗員工,實現再就業,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在去庫存方面,房地產庫存特別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有進展,我們探索在保障房建設和存量商品房之間,采取一些替代措施,政策創新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到了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來,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在新的一年,在增加三四線城市公共產品和服務方面,比如醫療、教育投入,還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家都寄予期待。在去杠桿方面,針對國有企業杠桿率偏高,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采取多種形式降低杠桿率,去年破了題,開了個頭,期望在2017年全面展開。另外,在降成本和補短板方面,實施五千億元的降成本,5月1號開始全面開始營改增試點,為2017年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開展經濟工作,做了很好的鋪墊。

  另外,在外匯市場監管方面,也取得了成功的經驗,上半年,外匯市場總體是相對平穩的,預期穩定,市場波動性相對平穩,但是三季度,出現了劇烈波動,全年資本流出總體是增加的,特別是到了10月、11月份以后,我們加大了這方面的監管,預期管理也到位,跟市場進行有效溝通。所以大家看到,到11月、12月的時候,人民幣兌美元雙邊匯率以及盯住一籃子貨幣匯率貶值程度是減弱的,從近期外匯局公布的四季度數據看,外貿順差總體收窄,一個原因進口擴大,也有價格上漲原因,更重要的是經濟發展了,進口能力增加。另一方面,服務貿易擴大開放,逆差增加,總體上貿易順差未來可能要逐步收窄,資本賬戶逆差到了四季度以后是收窄的,這也說明在監管方面,政策是對頭的、到位的,這為2017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2017年美聯儲加息是大概率事件,盡管認識有分歧,美聯儲自己認為加三次,但是我覺得可能就是加一到兩次,因為它的實際情況不一定符合預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大家看到在三四季度以后,外貿進出口總體回暖,是穩步回升的,也為2017年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如果外部資本流動和匯率波動的沖擊大大降低,2017年穩中向好的局面將有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主持人(林火燦):潘主任對這個問題有什么補充?

  潘建成:我想這個問題提的是質量和效益,實際上它相對的就是數量,我只是補充一點,數量是用什么代表,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就是GDP。實際上我們長期以來,整個社會對于GDP的關注度是非常高。為什么要提質量和效益,就是因為我們遇到了不得不轉型的時候,那就得把目光從關注GDP轉移到質量和效益上來,但是目前我們說很多質量提高、效益改善等等,但是什么是質量,什么是效益,有沒有一個綜合的指標,我覺得到時候了,我們需要研究提出一個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綜合評估的指標或者說指標體系,或者是一個指數,來觀察它的波動,來引導它的健康的發展,從結構的優化、效率的提升、資源環境更好的利用等等這些角度,從我們說五大發展理念這些角度,來綜合的研究出一個反映經濟質量和效益的指標。這樣的話我相信對我們未來的發展會更加的有利。

  主持人(林火燦):剛才潘主任談到了關于經濟增長效益,我們怎么去做評價的問題,下一個問題我想關注一下新動能這塊,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們現在社會上有很多的新產品、新業態,它們已經逐漸成長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但是我們同樣也是在統計方法上,有些業態不太好做統計,我們看到這樣的新動能加快孕育可能是中國經濟的希望所在,從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們現在可能需要推動哪些方面的改革或者是調整,潘主任。

  潘建成:這個問題和上個問題是相關的,剛才兩位專家也都談了一系列優化、提高的方面,實際上涉及了很多新動能的方面。我認為進一步夯實新動能增長的動力,進一步增強平穩運行的趨勢,我覺得還需要花很大的工夫。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新動能不斷增強還面臨很多的障礙,我總結大概第一個是觀念上的障礙,第二是環境上的障礙,觀念上的障礙其實有兩點,第一個我們往往重視數量不重視質量,我們要逐漸把我們的關注點從數量要轉移到質量上來,中央提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首先是認識,認識就是目光要從數量轉移到質量上來,從我們的增長速度轉移到增長量上來,那么更多的再轉移到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來,這是我說的一方面的觀念。

  第二個我認為觀念需要轉變的,或者說特別關鍵的是什么,就是要徹底的改變我們的短期行為,這樣一種觀念。過去幾十年來,之所以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我認為它的根子在短期行為,追求短期的這樣一個產出,追求短期的目標,不惜一切代價。現在我們需要看長遠,未來五年、十年、幾十年,這樣一個變化它會帶來一系列的根本性的變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實際上與我們供給側改革密切相關,重視短期就是重視需求,重視長期更重要從供給側角度出發,當然我們不是說不要需求側,而是相對來說,我們更加要注重長期的供給能力持續的提升,所以我想這是觀念。

  從環境的角度來講,我覺得目前制約新動能形成的有這么一系列的環境需要完善的,一個是制度的環境,我們有一系列的制度,對創新形成了制約。還有就是文化環境,比方說很多消費者對山寨產品如此的縱容,以及整個社會對于山寨產品制約的不夠,實際上這就是一種制約創新,還有制約創新的文化我們對于失敗的苛刻,在中國的文化里面,成者為王,敗者為冦,實際上創新非常需要寬容失敗。還有一個人才環境,中國的人才也有很多,但是適用于創新的人才還是不夠的,我們整個教育體系,人才的供給和整個社會需要創新的需求不匹配,這方面我們也要加強。還有資金環境,中國的資金分配,與技術創新和很多方面創新的資金需求也是錯位的,美國之所以創新能力強,是與它有很強的創新資本,市場的支撐是有關系的,在中國這方面是很匱乏的。所以我覺得這些環境都是亟待改善的,怎么改?其實從根本上來講只有兩點,改革和創新,我就不展開講了,改革還是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就是要增強我們自主創新的能力。

  主持人(林火燦):徐總。

  徐洪才:我覺得潘主任講的非常有道理,改革有很大的潛力,改革的紅利還沒有完全釋放,所以2017年經濟工作的重心主線就是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是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要理順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不是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讓政府干預供給側的微觀事務,在里面肆無忌憚,其實我們很多領導干部用行政性手段干預微觀主體事務得心應手,有經驗。比如在去產能過程中,有人片面地理解為就是減少產量,但是去產能跟減少產量不能同日而語,去產能是要建立市場機制,通過法治化、市場化的手段建立優勝劣汰的機制,讓落后產能能夠淘汰掉,市場出清,同時建立鼓勵創新,讓高端產能、新的動能能夠自發地培育發展起來。當然,在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政府適度干預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夠干預上癮了、習慣了,忘記改革初心了,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個精髓不能丟掉。過去有一些一刀切,規定開工多少天,讓你關停并轉,一聲令下,立竿見影,這并不意味著改革取得了好的效果,產量是下去了,但是到了8、9月份,鋼鐵、煤炭價格強勁反彈,對電力行業,對下游產業造成很大的擠壓,原因就在于沒有理順價格機制。所以,首先政府自身要合理定位,政府制定標準,符合標準的就可以上,不符合標準就要淘汰掉,要關停并轉,要把它炸掉,不能讓它死灰復燃。其實,很多落后產能并沒有去掉,只是產量暫時沒了。新的一年,在繼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過程中,一定要好好總結經驗教訓。深化改革、培育新動能,要從培育市場機制入手,這非常重要。

  另一面,創新是第一推動力,創新發展放在五大發展理念的首位。創新主體是企業,創業主體是人,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有沒有創新動能,今年以七大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為核心,推動國企改革,這七大領域基本是自然壟斷領域,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航空、電信、軍工,這七大領域由于競爭不充分,市場機制發揮作用比較弱,因此大家看到制造業成本比較高,曹德旺抱怨國內天然氣電價過高,上游產業成本過高,制約了下游產業發展,制約了制造業轉型升級,也制約了企業國際競爭力。所以,要下決心,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培育市場機制,不要把十八屆三中全會講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句話忘了,供給側結構改革不只是口號,我們要準確把握其內涵和實質。

  陳建奇:我這邊簡單做一個補充,在講到新舊動能轉換,你要弄清楚什么叫新動能,這個是很重要。從經濟理論看,經濟的發展靠什么?勞動力、資金、土地、技術、制度五個方面,我稱它為五大支柱,我們原來主要靠要素投入、勞動力、資本、土地,現在由這三個要素的投入轉換到依靠技術、依靠制度改革,我認為要通過新的動能的發展,就是要怎么樣促進技術的升級,促進制度的優化,這是根本。最后把問題歸結下來,就是怎么樣有新的技術出來,技術革命,怎么樣讓制度更加優化,最后就是靠創新。所以剛才潘主任講創新我認為非常重要,我原來提的時候,怎么創新,我認為有三個機制,第一個就是讓國內,讓我們整個國家有創新的欲望,讓企業敢創新、能創新、愿意創新,就是要有國內創新的體制機制改革,比如知識產權保護等等這些問題,要加快推進。第二個就是要加快構建發達國家或者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機制,從現在看我們國家通過簡單的創新,短短時間內要使得我們國內的技術大幅度轉型升級那是很困難,短期我認為主要還得靠國外的技術引進,怎么引進,我們現在有非常多的進口,進口怎么樣跟尤其是發達國家來談判,增加一些高新技術的進口。第二個就是支持我們這些企業走到國外去,加快進行高新技術企業的并購,這一塊非常重要。第三塊人才引進,剛才我們潘主任講說,我們國內缺人才怎么辦,美國它也不是說自己有很多人才,它從國外引進了很多人才。所以我想最后一個機制就是構建人才的引進機制,主要靠創新,創新就靠三個機制。

  主持人(林火燦):前一段時間,曹德旺到海外去辦廠,引發了很多很多的討論,很多人通過這個討論引出另外一個話題,對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擔憂,有些人甚至擔心中國的經濟脫實向虛的趨勢在增強,從這些討論我們也可以總結出來,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確實面臨著一些問題跟壓力,從提振實體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各位有一些什么樣的建議?陳主任。

  陳建奇:確實我們現在也顯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你剛才說曹德旺的事情引起社會反響非常多,現在來看最大的點我們的成本在上升,曹德旺說的是我們稅收很高,但是現在研究發現,財政部所收的稅,真正叫名義上的稅,稅收占我們企業的成本并沒有他說那么高,他說那么高是把很多成本都加在一起,比如說稅收成本,還有社會保障,還有土地成本搓在了一起,確實在全球里面比較高的,前一段時間我跟其他的學者在聊,我們也在分析,我們發現有些地方,我們的土地成本確實是美國的10倍,這個是很高的。也就是說確實我們存在的成本下降的空間,所以未來怎么看,我想全球里面未來一體化,我認為仍然是一個大的方向,未來全球一體化是要的,一體化過程中你的競爭力在哪兒,如果我們成本很高,肯定跟別人沒法競爭,所以怎么樣降成本,確實現在來看是放在重中之重,或者改革之中可能放在非常突出的問題。稅收還是有空間,不是簡單降什么稅的問題,我認為可能要進行我們的稅制改革,怎么樣使得我們稅收的體制更加優化,不是說像現在這樣,比如說我們通過很多的流轉稅,確實這種稅收我們說不是一種消費稅,它是放在對企業征稅上面,這樣的話可能確實會構成企業的負擔。未來怎么讓這一塊更加合理,比如稅制結構的改革。現在像土地結構的改革,現在價這么高怎么辦,第三個整個勞動力的成本,爭議比較大,因為現在有人倡導用機器人,機器人我看也是一個大勢所趨,但是機器人如果全面推開,確實對我們整個經濟形勢有影響。從降成本方面,要創新,要把它擺在突出的位置。

  徐洪才:振興實體經濟是一篇大文章,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要解決制造業里面低端產能過剩的問題,特別是行政性壟斷,市場競爭不充分導致效率過低,制度性成本過高,通過改革創新技術進步消化這些成本,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主要領域改革、關鍵環節改革,要有所進取,盡可能實現突破。技術方面,自主創新重要,消化引進吸收也很重要,很多方面,我們要跟發達國家學習,通過借鑒、消化,縮短差距,發展潛力很大。還有在管理方面,現在工匠精神嚴重不足,大家都不負責任,工作吊兒郎當,八十年代提倡鐵人精神、螺絲釘精神,這些優良傳統似乎都沒了,要引起高度關注。很多技術是現成的,為什么我們做不好呢?就是缺乏認真的精神。在這方面要多管齊下。另一個就是金融壟斷,服務不到位,效率低下。現在發展一批民營中小銀行,建立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或者多層次資本體系。在降杠桿過程中,其實宏觀杠桿肯定要增加的,經濟增長不低于6.5%,但是廣義貨幣每年增長還在11%以上,短期內不能下降太多,在這種情況下宏觀杠桿率肯定要上升,這是穩增長的需要,這里涉及到杠桿轉移和替代,比如,公共部門杠桿要適當增加,增加投入補短板、調結構,居民部門杠桿也可以適度增加,現在有66萬億元居民儲蓄存款,但是居民負債相對較低。通過發展消費金融、金融創新來鼓勵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是有潛力的。在通過金融創新,提升金融體系競爭程度、市場化程度。過去,利率市場化,還有國有金融機構內部改革,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去年一些大型國有銀行高端人才流失,這種狀況反映了國有金融機構機制僵化,沒有競爭優勢,這也是改革重點。人盡其才,推動金融創新,降低融資成本,現在中間環節太多,資金在金融體系里面空轉現象,或者說在國有金融機構和國有企業之間空轉。資金使用效率偏低,制約了實體經濟振興。很多人在虛擬經濟里面倒買倒賣,這種情況必須得到有效遏止,要引導資金到實體經濟,到高科技、新興產業、新經濟領域,形成良性循環。

  主持人(林火燦):潘主任對這個問題。

  潘建成:我簡單補充一下,實際上說實體經濟肯定有個參照物,就是虛擬經濟,虛擬經濟為什么成為一個被詬病的地方,就是在于它過多的讓人們關注到把資金、資源投入到追求短期回報的房地產投資和資本投資方面,追求短期回報的投資帶來的結果,大量的資源、資金在金融領域空轉,進入不了實體經濟,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虛擬經濟過度的繁榮,為什么實體經濟比較相對冷落,客觀上也是因為轉型的時代到來,傳統的發展不可持續,過去很多產業延續了傳統的模式,它的成本不斷地上升,資源環境的要求更加苛刻,所以它的壓力越來越大,兩方面的原因。所以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我們要理順整個金融市場,另一方面要促進轉型升級,促進轉型升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剛才提到改善實體經濟的環境,包括降成本等等。

  我再補充一點,其實實體經濟還需要企業家精神,實際我們過多的人成為投資家、金融家,我們做經濟的,愿意去做這些,實體經濟是需要打造百年老店的那種精神,這樣一種堅韌不拔的,追求長遠目標的企業家精神,這個在中國目前是特別需要的。

  主持人(林火燦):我們感謝三位嘉賓今天跟我們分享這么多的觀點,在節目的最后我想請各位對2017年我國宏觀經濟的走勢做一個研判。

  潘建成:我覺得2017年依然會延續這樣一個L型的走勢,它的理由就是第一,2017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還是巨大的,甚至可能還是更大的,首先產能過剩形勢依然嚴峻,房地產市場進入了調整,房地產對于中國經濟影響力是巨大的,它的調整也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第三我們盡管1月份的出口形勢很好,但是不能指望全年出口依然能保持這樣好的形勢,因為全球的格局在發生變化,英國脫歐影響會加大,美國新一屆政府產生之后,對于全球貿易的格局會產生比較大的變化,它可能會制約中國的出口,再加上中國貨物貿易份額接近14%這樣一個峰值,歷史上全球這是一個峰值,所以客觀上也會有制約,所以出口的壓力也是巨大的。還有我們去年對中國經濟產生重要推動作用的汽車,我相信可能在2017年會進入調整,因為去年還有一些政策性因素導致汽車的快速增長。所以壓力我覺得還是很大的,但是我們依然還有一些支撐的力量,主要就是我們的改革創新動力在不斷地增強,再加上“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不減,這方面它對于我們的作用還是很強的。再加上中國又處于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時期,消費結構升級對于整個消費貢獻在增加,還有一系列其他的積極因素,所以還是能夠支撐,我想繼續保持這樣一個可能還是向下傾斜的L型,2017年的增長速度還會低于2016年,低于6.7%。但是我認為還有可能保持增量在4萬億以上,按照2010年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保證4萬億的增量,我們就能保證就業,保證收入比較平穩的增長,保證基本的民生,同時我們要把目光更多的關注到2017年的結構的優化、效益的提升,創新新動能的增強方面。

  主持人(林火燦):徐總。

  徐洪才:總體判斷,緩中趨穩,穩中向好趨勢要延續,為什么這樣講呢?因為從三大需求來看,總體是穩定的,消費需求去年增長10.4%,今年可能由于住房消費、汽車消費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總體上新興消費在上升,全年消費增長不低于10%。投資這一塊,去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1%,今年我覺得不會低于8.5%,可能還會高一點,這是基于我們基礎設施大量的需求,基于民間投資信心恢復,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七大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會增強民間投資積極性,同時也會促進國有企業潛力釋放。總體上來說,外貿比去年還是要好一些,全球經濟增長在上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是全年增長3.4%,比2016年增加0.3個百分點,貿易增長去年是增長1.7%,今年應該是不低于2%,也是溫和復蘇的。在這種背景下,可能還是要延續去年三四季度平穩緩慢的回升復蘇態勢。三駕馬車總體是穩定的,所以整個經濟增長不會低于6.5%,6.5%以上是有保證的,另外寄希望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穩步推進,改革紅利釋放,轉型升級推進,這對經濟發展的可持續,還有新動能培育都是有積極影響的。總體而言,在十九大之前,經濟平穩運行是可以期待的,而且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外匯市場波動性肯定比2016年要小得多,金融穩定對實體經濟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陳建奇:我非常同意兩位嘉賓的判斷,我覺得還是保持總體穩定,應該說2017年的經濟會延續2016年穩定增長的態勢,可能有個小的波動。在今年可能上半年,經濟可能會比下半年高一點,因為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們看到PPI、CPI都有上升,而且PPI上升的比較快,從一定程度講,反映了經濟它的熱度在持續地上升,上升到今年年初,我們看到今年1月份,社會融資總額已經超過3萬億元,信貸超過2萬億元,也就是說現在的經濟應該是比較熱,所以上半年我認為經濟可能會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以前是整個下行壓力比較大,去年下半年開始有上升的勢頭,企穩回升的勢頭,上半年是不是對貨幣政策稍微收緊一點,上半年的經濟增長會達到一個高點,下半年會不會往下掉一點,這跟剛才兩位專家說的一樣,比如說房地產、基礎設施投資,可能下半年會不會有一個滯后顯現出來。但是即便下半年可能經濟會往下走一點,總體會保持穩定,這里邊非常重要一個看點,全社會資金的投入到底是怎么樣的,因為看一個經濟的宏觀走勢資金是非常重要。現在我們看到,兩會還沒開,開了以后,我預計是今年的債務率可能會超過去年,或者債務總額超過去年,第二個我們現在PPP在出現一個加速增長的態勢,這一些可能有效的應對我們去年以來,因為房地產的問題,因為其他問題導致資金鏈往下走的問題,導致投資下降的問題,這些資金的注入為我們未來的經濟增長提供相對穩定的支撐,下半年有壓力,總體仍然保持穩定增長,這也是我的一個判斷。

  主持人(林火燦):好,我們感謝三位嘉賓與大家的分享,也感謝大家的收看,再見。

  主持人(林火燦):匯聚學界智慧,把脈中國經濟。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和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聯合主辦的“經濟圓桌”節目。我是主持人林火燦。我們今天的話題是:掂掂中國經濟含金量。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三位嘉賓,他們分別是: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

  潘建成:大家好。

  主持人(林火燦):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

  徐洪才:大家好。

  主持人(林火燦):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世界經濟室副主任陳建奇。

  陳建奇:大家好。

  主持人(林火燦):歡迎各位的到來,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國經濟應該說交出了一份非常漂亮的成績單,全年的經濟增速是6.7%。從幾個季度來看,一、二、三季度的經濟增速都是6.7%,四季度是6.8%。我們如果具體到一些指標來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工業總體平穩增長,企業效益明顯好轉,從固定資產來看總體上緩中趨穩,而且里邊民間投資、制造業投資形勢還是比較好,市場銷售比較平穩,從民生指標的角度來看,比如說物價總體上是溫和上漲,居民收入在穩定增長,城鄉收入的差距在不斷地縮小。總的來說2016年我們交出了這份成績單非常漂亮,而且整個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所以我首先想請各位來談一談,結合2016年的這份成績單,6.7%這么一個經濟增速應該怎么去評價,為什么我們說6.7%這樣一份成績單是來之不易的?潘主任。

  潘建成:確實6.7%這樣一個成績是相當不容易,首先我認為僅僅就這個數字本身它在全球范圍內,幾乎是最高的,全球100多個國家。而且中國是作為第二大經濟體,有很大的總量和基數,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依然保持了幾乎全球領先的增長速度,我覺得相當不容易。其次這樣一個增長的背后,它帶來的增量對我們自己來說,是歷史的最高點,我覺得這個其實是特別值得關注的,我們說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雖然說6.7%,比上一年略有回落,但是這是增長速度的回落,但是經濟的增量,2016年,以2010年為不變價計算的GDP的增量突破了4萬億,這是歷史上首次,那么超過了上一次的高點,也就是2010年的高點,39000多億。也就是說經過2010年達到高點之后,有幾年回落,2013年開始逐漸的回升,到了2016年達到了歷史高點。所以這樣一個增量的突破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經濟,從增長量的角度上來看正在溫和地走出底部。所以我想說這樣一個從增長率來看向下傾斜的溫和的L型,在2016年取得了一個非常大的突破,就是增量創造了歷史新高。

  還有它不容易在哪兒呢,其實在這樣一個6.7%的增長背后,就業保持了平穩,實際上我們看到最近幾個月的調查失業率,還呈現了下降的趨勢。整個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保持了平穩,這是我們增長的最主要的目的,還有實際上這樣一個增長它的背后不是靠刺激帶來的,不是靠過去粗放的模式所產生的,是在轉型的過程中產生的,也就是說在6.7%的背后我們的結構在優化、質量效益在提升、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在下降,環境實際上也在改善的過程中。我想說這樣一個不容易確確實實有客觀的依據的,而且我們還想說,這個不容易是在巨大的壓力下形成的,也就是說我們都知道產能過剩是這么多年來,一直壓在我們經濟運行面前的一座大山,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壓力下,我們還實現了這樣一個增長。第二個中國的出口面臨整個國際經濟依然處在金融危機之后深度的調整期,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還是能保持這樣的增長,所以我想說這個不容易確確實實是引以自豪的。

  主持人(林火燦):剛才潘主任談到一個信息特別重要,2016年我們GDP的增量首次突破了4萬億,真的是非常震撼,也非常值得驕傲。

  潘建成:2010年不變變的增量,因為現價早就突破了。

  主持人(林火燦):徐總怎么看?

  徐洪才:我覺得2016年我們經濟增長雖然說前三個季度都是6.7%,但是含金量不一樣,因為基數是逐漸抬高的,逐波向上,抬高在更大基數的前提下增長6.7%,說明我們短期經濟增長的動能是增強的,再加上四季度經濟增長6.8%,因此大家不要以為好像這個數字都是6.7%,以為是造假,其實含金量是不一樣的。第二點我想強調的就是我們宏觀經濟的這種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趨勢是有微觀基礎的,像工業用電量、鐵路貨物運輸量、長期信貸資金的增長,這三個變量構成的克強指數,去年一年總體上是穩步上升的,企業的銷售收入稅后利潤是上漲的,這都是微觀經濟的這些指標,包括我們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是保持平穩的,6%全年平均下來。另外就是質量是改善的,剛才潘主任講了我們居民的收入、民生改善等等這些方面,質量是改善的。還有節能降耗等等這些方面也是向好的,結構優化體現在第三產業的貢獻是上升的,增加值超過經濟增長是很高的,特別是高科技,還有裝備制造業的增加值是明顯增加的,新經濟、新動能是積聚的。再一個也應該看到下半年以來外貿進出口情況,雖然說還是在相對低迷的階段,但是總體上它的負增長是收窄的,到了年底的時候出現了正增長,整體也是向好的。然后投資這一塊相對來說,雖然說是下滑的比較厲害,但是我們應該看到8月份以后,民間投資是溫和的回升的,8月份是個底部,到了12月份已經超過3%了,這個結構是在優化的等等。所以我們應該看到經濟質量,增長的質量是改善了,結構優化這些好的方面,總體而言來之不易。

  主持人(林火燦):陳主任對這個問題有什么補充?

  陳建奇:去年經濟成績單我覺得是有非常大的亮點,應該說來之不易,我們從總的來看,我覺得還有一個問題,我需要進一步做補充的就是,從整個經濟發展大的進程看,我看了一下數據,1991年到現在,6.7%雖然是我們取得很不容易的成績,但是從1991年到現在最低的水平,26年以來最低的水平,所以這一點大家還是不能把它忽視的。去年的經濟增量是超過4萬億元,但是我們可能要看到它釋放了一個重要的信號,就是它里面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從2015年經濟增速創造了25年以來最低水平以后,大家就開始關注了中國經濟會不會繼續往下走,去年我認為6.7%真的是來之不易,但是它從經濟增長的勢頭來看,確實是繼續下探。所以到到現在為止也沒有到底,如果去年我們的經濟真的到底了,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就未來可能我們可以再出現5年、10年更長的增長,這是非常重要的時間結點,現在看大家還是有擔憂,去年應該說它這么一個6.7%認為是喜憂參半,喜的方面確實我們整個經濟增長來之不易,在全球里面表現非常好,但是從我們自身的經濟發展速度來看,確實面臨了下行壓力的問題。從具體來看,確實我們也看到,去年的經濟有很大一塊由房地產來支撐的,房地產市場去年一個重大的看點,原來我們說房地產面臨了大的問題,就是整個庫存過高,但是經過去年這么一個區域庫存戰略的實施,確實我們大的問題在逐步的緩解,整個庫存的量現在在下降,但是我們也看到了整個房地產的價格出現暴漲的問題,就是資產價格上升的問題。所以從這點看,我們說原來一些難點或者說比較麻煩的問題,現在來看在逐步的緩解,但是也開始出現了新的問題。所以我更愿意說去年這個6.7%是喜憂參半,但是來之不易,這個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林火燦):好,這么多年來,其實外界在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一直都有,不同形式的在出現,有人甚至說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這樣的聲音很多,我們如果再回過頭看2016年的成績單會發現,6.7%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也算是一個比較高的經濟增速,那么我們怎么去評價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的這種貢獻?徐總。

  徐洪才:去年我們增長6.7%是世界第一,原來以為印度要超過我們,后來發現印度比我們低了0.1%個百分點,從增量上看我們對當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是達到了34%,34%超過了美國、歐洲和日本這三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的總和,我們貢獻這么大,當然我們GDP的規模在全球占的比重就是14%到15%之間,但是貢獻達到34%,應該說這個分量是很重的。另外應該看到我們作為第二大經濟體人口大國,咱們提供的就業機會,包括在全球經濟增長動力都不足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取得了明顯的成果,在民生改善、結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等等這些方面我們還是可圈可點的。很多重點領域的改革我們還是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等等。所以我們對全球經濟的貢獻應該說是有目共睹的。另外應該看到9月份G20杭州峰會為標志,大家看到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這個方面上我們發揮作用越來越大,我們不僅僅是全球治理規則的追隨者,我們也更多的是全球經濟治理的參與者,甚至是引領者,大家看到在G20峰會產生一系列的成果當中,中國的方案、中國的元素等等都深刻地烙印,打上了深刻中國的烙印。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建設倡議,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我們現在正在實施的五大發展理念,實際上我們也蘊含在G20峰會的主要成果當中,要推動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性增長,要落實聯合國提出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我們G20國家,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責無旁貸,我們是這么做的,也是有口皆碑的,起到了一個積極的示范作用,同時我們提出“一帶一路”是提供了一個公共產品,國際合作開放性的平臺,大家可以共商、共建、共享,習主席倡導建立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現在全球面臨共同的挑戰,嚴峻的挑戰,有一些發達國家按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這個顯然跟歷史潮流是向背而行,中國為國際社會貢獻正能量,不僅僅是我們自身經濟的直接貢獻,間接的拉動了全球的經濟貢獻,還有我們輸出中國的一些發展的理念、經驗和大家分享,另外對未來社會我們也起到一個積極引領示范的作用。

  主持人(林火燦):所以總書記說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陳主任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陳建奇:確實,我們在全球的影響越來越大,是有目共睹的,我認為中國經濟應該說走到今天,就像你剛才說的,唱衰中國的論調,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說可能不能叫唱衰,我認為全球都在關注中國,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都有兩面,有些人看空,有些人看漲,是必然的,其他國家的人對中國經濟有其他觀點,我并不認為是唱衰,一個國家經濟不可能說唱衰就衰了,我認為最近這幾年,我認真看了一下,關于有些國家對中國經濟有負面的評價,但里面有一些問題或者說他們有一些依據我認為還是挺好,挺客觀,但是為什么我們中國沒有出現他們所說的問題,我認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最近這幾年,中國正在不斷地改革,恰恰外部這些國家或者其他一些研究人士對中國的負面評價,才使得我們國家下定決心朝著更加正確的方向穩步推進改革。把一系列阻礙經濟發展的障礙逐步去除,每一次中國經濟都能企穩,我不認為他們說的問題是不對的,恰恰可能反映了我們國家正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調整,我們調整的能力是超乎他們想象的,所以在這么一個大的背景底下,我們中國能夠在不斷唱衰的過程中能夠企穩,我想他們反而是幫助中國朝著未來比較好的方向或者說更加正確的方向發展,推進我們的改革,我認為外面的說法從某種程度上講對中國的作用是積極的。中國對全球的影響就是剛才徐總說了,我想有三點,一點是總量上面,就是拉動全球經濟的增量貢獻在不斷擴大,從2008年金融危機到現在,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增量貢獻達到了45%。第二點,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這一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非常同意徐總說的,第三點“一帶一路”創造了全球經濟增量的新的空間,推動了全球經濟發展新的空間,原來我們通過整個投資,原來體系發展空間越來越窄,“一帶一路”大家看到基礎設施幾萬億,所以我認為中國對全球的影響確實是越來越大。

  主持人(林火燦):潘主任。

  潘建成:我簡單補充一下,剛才陳老師講的“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整個國家戰略的推出,去年中國對外投資,最后的數據我不知道,1到11月份超過了1600億美元,實際上遠遠超過了實際利用外資,第一年中國的對外投資超過實際利用外資,而且是大幅度,差不多有50%的超過,所以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這也是對全球的貢獻,從投資的角度。從消費的角度也全球產生了巨大的貢獻,因為我們中國消費升級帶出的出境游的人,出境購物的人多了,帶動很多國家商品的消費市場和服務的消費市場,第三個我們的進出口份額,盡管我們的進出口增長率是在下降的,但是進出口占全球的份額持續的上升,所以從國際貿易的角度我們的經濟貢獻也是很大的。

  主持人(林火燦):剛才各位在點評2016年中國經濟成績單的時候,我看大家談到了一點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在提升,我想請各位來談一談,從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這個角度來看,過去的一年給各位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另外我們如何繼續通過推進改革和調整,來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陳主任。

  陳建奇:應該說2016年確實是大家都非常關注,不僅我們國家在關注,其他國家也在關注,中國經濟到底靠什么來增長,我們剛才也看到了,中國經濟實現了6.7%,背后靠的是什么,我認為靠的就是創新,確實我們提出創新這么多年來,從沒有像最近這兩年這么重視創新,去年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為什么我說創新有巨大的,在全球經濟低位運行,世界貿易的增速低于GDP增速大的背景底下,中國的貿易戰全球的貿易總量份額是在上升的,什么意思?說明我們國家商品的競爭力其實并沒有下降,還出現了不斷地上升,那背后靠什么?我認為背后它反映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創新,我們企業的整個利潤或者說企業整個競爭力在上升,這一塊應該說是去年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因為我們說中國經濟在轉型,在發展,它的質量和效益,比如單單靠你的利潤,靠其他的,這些可能跟稅收,跟優惠都有關系,這還不足以來衡量,但是在全球當中,大家都實行各種各樣的優惠措施的背景底下,中國整個貿易還在上升,這是確確實實的指標,表明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正在穩步推進,我認為最大的亮點就是貿易在全球的份額在上升,這個點足以說明我們的效益跟質量在上升。如果說從其他方面看,可能還有其他亮點,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就像您說的,未來我們還要注意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這個可能是我們現在要重點關注的,我認為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短期來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杠桿率比較高的問題,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看我們的貨幣供應量,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大家都知道是全球第一,我們的貨幣供應量占GDP的比重是美國的將近3倍,什么意思?中國現在一塊錢的貨幣投入創造了GDP的產出,不如美國5毛錢貨幣投放所創造的GDP產出,說明我們的貨幣效率很低的,背后反映的是我們整個貨幣的供應量可能比較高,高了以后會帶來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整個融資體系主要靠的是現金融資體系銀行,背后很多貨幣通過銀行出去,通過信貸出去,就會形成社會的債務,導致我們的債務過高,我們的債務占GDP比重現在大家都知道超過250%,按照這么測算的話,我們每年的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7%,也就是說我們每年經濟增量還不夠還利息的,所以我們的企業投資以后,大部分的資金都用于來還利息,沒有很好的利潤,沒有很好的回報。在這么一種情況底下,企業還會大規模投資嗎?企業還愿意擴張嗎?所以這個問題我認為是我們現在非常重要的問題,去年供給側改革把去杠桿列為非常核心的問題,但是去年我們看到,我們實施了去杠桿一系列的政策,但是結果并不理想,到去年年底我們看了一下,整個社會的杠桿率可能比年初還高一些。所以這個問題現在來看,我認為是很難回避的,短期來看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我們的投資回報就會大幅下降,或者說我們整個投資的回報就沒有空間,那么我們微觀主體特別是企業就不愿投資、不愿擴張,經濟下行的壓力可能我認為是比較大的。

  第二個就是這么多的錢出去以后,帶來的是資產價格泡沫的問題,就像我們說的通脹,尤其是房地產,如果從通脹的角度,資產價格已經進入通脹時期,而且是比較高的,像這些問題我認為短期里面是非常重要,這個問題應該擺在我們所有問題中的重中之重,這個短期問題,應對這個問題的辦法比如說減稅或者其他方面,或者降成本,我們現在都在做,但是這個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未來怎么樣我們實施更加穩定的貨幣政策,讓貨幣供應量更加合理,這是總的來看,中長期我認為中國經濟面臨挑戰,比如說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人口老齡化以后,我們整個勞動力,總量已經開始不足,未來勞動力成本要不斷上升,所以我們現在看到有些企業開始轉到非洲,轉到越南,轉到印度,雖然說我們看現在貿易總額還在上升,但是如果這些企業在大規模往外走,未來可能就比較麻煩,整個人本上升問題也是我們未來中長期要特別關注的問題。第三個那就是我們的制度問題,國有企業的改革的問題,國有企業現在對中國經濟貢獻非常大,但是未來怎么樣讓國有企業更加有效率,在利潤方面,在就業方面能有更大的貢獻,這一塊我認為是有大的空間,尤其國有企業跟國際企業接軌,現在來看是非常迫切的。制度方面還有一塊就是開放,我們現在強調合作共贏開放新的體制,未來到底怎么樣把這個體制做細,把它落地,怎么樣實行更加開放的制度,我們要倡導什么樣新的規則,或者倡導什么樣更加高標準的規則,現在來看可能還在醞釀之中,還沒有一個非常成熟的思想。如果說這些沒有盡快地研究出臺,那可能會有點影響。所以我認為中國經濟應該說非常有空間,但是確實也面臨著幾個問題。

  主持人(林火燦):徐總。

  徐洪才:對2016年印象深刻的有兩點,第一就是我們9月份咱們PPI首次回正,實現了0.1%的正增長,結束了54個月的就是4年半的通貨緊縮的局面,這是一個里程碑,很不容易。因為在工業生產領域的通貨緊縮,實際上有很大的潛在的風險,如果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的話,有可能導致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的收縮效應,治理起來是非常困難的,這一方面是反映了在全球范圍內大宗商品價格回暖,需求的回暖,實際上對擺脫通貨緊縮從外部來看有一定積極作用,但是主要原因還是我們三去一降一補、結構性改革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去產能這一塊,應該說在鋼鐵行業和煤炭行業是提前完成了任務,把一些僵尸企業落戶產能淘汰掉轉型,同時妥善地安置這些下崗員工再就業,在這方面還是做了很多探索的。在去庫存方面,房地產庫存特別三四線城市的庫存還是有一定的積極進展,探索保障房建設和存量房這些商品房之間,采取一些替代的措施,政策創新方面也做了很多的探索,到了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來,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未來在新的一年,大家還是寄予期待。增加三四線城市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方面,比如醫療、教育投入方面,還有供給側結構方面,將來還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期待。另外在杠桿率方面,我們針對國有企業杠桿率偏高,去年主要開了一個頭,破了題,探索市場化、法治化的債轉股,多種形式的杠桿率,開了個頭,渴望在2017年全面展開。另外在降成本和補短板方面做了很多積極的探索,五千億的降成本,5月1號開始全面開始營改增的試點等等,這些方面做了大膽的探索,為2017年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展開全面經濟工作,我認為是做了很好的鋪墊。

  另外一個我覺得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外匯市場監管管理方面,也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和探索,上半年的時候,總體外匯市場是相對平穩的,預期管理,還有市場波動性相對平穩的,但是三季度的時候出現了劇烈的波動,全年資本流出總體來看是增加的,特別是三季度,到了10月、11月份以后我們加大了這方面的監管,預期的管理也及時到位,跟市場進行有效的溝通。所以大家看到四季度其實到11月、12月的時候,人民幣兌美元雙邊匯率以及盯住一籃子貨幣是減弱的,從近期剛剛公布四季度的,外匯局公布數據看,國外收支平衡表順差總起來是收窄,其中一個原因進口在擴大,其中也有價格上漲的原因,當然更重要的是經濟發展了,有這個能力了。另一方面服務貿易擴大,逆差是擴大的,總體上貿易順差未來可能還是要逐步收窄,資本賬戶這一塊逆差到了四季度以后是收窄的,這也說明我們在監管方面,在引導預期方面應該說政策是對頭的、到位的,這樣為2017年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因為2017年大家預期美聯儲加息還是個大概率事件,盡管認識有分歧,美聯儲自己認為加三次,但是我們覺得可能也就是加一到兩次,因為它的實際情況不一定符合預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看到在三四季度以后,外貿進出口總體上是回暖的,是穩步回升的,也為2017年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如果我們外部的沖擊,外部資本流動和匯率被動的沖擊我們大大降低和減小的情況下,2017年穩中向好的局面就有了一個很好的外部調節。

  主持人(林火燦):潘主任對這個問題有什么補充?

  潘建成:我想這個問題提的是質量和效益,實際上它相對的就是數量,我只是補充一點,數量是用什么代表,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就是GDP,實際上我們長期以來,整個社會對于GDP的關注度是非常高。為什么要提質量和效益,就是因為我們遇到了不得不轉型的時候,那就得把目光從關注GDP轉移到質量和效益上來,但是目前我們說很多質量提高、效益改善等等,但是什么是質量,什么是效益,有沒有一個綜合的指標,我覺得到時候了,我們需要研究提出一個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綜合評估的指標或者說指標體系,或者是一個指數,來觀察它的波動,來引導它的健康的發展,從結構的優化、效率的提升、資源環境更好的利用等等這些角度,從我們說五大發展理念這些角度,來綜合的研究出一個反映經濟質量和效益的指標。這樣的話我相信對我們未來的發展會更加的有利。

  主持人(林火燦):剛才潘主任談到了關于經濟增長效益,我們怎么去做評價的問題,下一個問題我想關注一下新動能這塊,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們現在社會上有很多的新產品、新業態,它們已經逐漸成長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但是我們同樣也是在統計方法上,有些業態不太好做統計,我們看到這樣的新動能加快孕育可能是中國經濟的希望所在,從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們現在可能需要推動哪些方面的改革或者是調整,潘主任。

  潘建成:這個問題和上個問題是相關的,剛才兩位專家也都談了一系列優化、提高的方面,實際上涉及了很多新動能的方面,我認為進一步夯實新動能增長的動力,進一步增強平穩運行的趨勢,我覺得還是要花很大的工夫。首先第一我們要認識到新動能不斷增強還面臨很多的障礙,我總結大概第一個是觀念上的障礙,第二是環境上的障礙,觀念上的障礙其實有兩點,第一個我們往往重視數量不重視質量,我們要逐漸把我們的關注點從數量要轉移到質量上來,中央提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首先是認識,認識就是目光要從數量轉移到質量上來,從我們的增長速度轉移到增長量上來,那么更多的再轉移到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來,這是我說的一方面的觀念。

  第二個我認為觀念需要轉變的,或者說特別關鍵的是什么,就是要徹底的改變我們的短期行為,這樣一種觀念。過去幾十年來,之所以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我認為它的根子在短期行為,追求短期的這樣一個產出,追求短期的目標,不惜一切代價。現在我們需要擴充長遠,未來五年、十年、幾十年,這樣一個變化它會帶來一系列的根本性的變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實際上與我們供給側改革密切相關,重視短期就是重視需求,重視長期更重要從供給側角度出發,當然我們不是說不要需求側,而是相對來說,我們更加要注重長期的供給能力持續的提升,所以我想這是觀念。從環境的角度來講,我覺得我們需要目前制約新動能形成的有這么一系列的環境需要完善的,一個是制度的環境,我們有一系列的制度,對創新形成了制約。還有就是文化環境,比方說很多消費者對山寨產品如此的縱容,以及整個社會對于山寨產品制約的不夠,實際上這就是一種制約創新,還有制約創新的文化我們對于失敗的苛刻,在中國的文化里面,成者為王,敗者為冦,實際上創新非常需要寬容失敗。還有一個人才環境,中國的人才也有很多,但是適用于創新的人才還是不夠的,我們整個教育體系,人才的供給和整個社會需要創新的需求不匹配,這方面我們也要加強。還有資金環境,中國的資金它的資金的分配,與技術創新和很多方面創新的資金需求也是錯位的,美國之所以創新能力強,是與它有很強的創新資本,市場的支撐是有關系的,在中國這方面是很匱乏的。所以我覺得這些環境都是亟待改善的,怎么改?其實從根本上來講只有兩點,改革和創新,我就不展開講了,改革還是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就是要增強我們自主創新的能力。

  主持人(林火燦):徐總。

  徐洪才:我覺得潘主任講的非常有道理,改革有很大的潛力,我們改革的紅利還沒有完全釋放,所以2017年經濟工作的重心主線就是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是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要理順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不是說我們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就是讓你政府干預供給側的微觀事務,讓你在里面肆無忌憚,其實我們很多領導干部用行政性手段干預一些微觀主體的事務是得心應手,有經驗。你比如說我們在去產能過程當中,有人片面地理解為就是減少產量,但是去產能跟減少產量不能同日而語的,去產能是要建立市場機制,通過法治化、市場化的手段建立一種優勝劣汰的機制,讓那些落后的產能能夠淘汰掉,市場出新,同時要建立一種鼓勵創新,讓高端的產能能夠,就是新的動能,新的產能能夠自發的,能夠培育發展起來。這里當然在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政府適度地干預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夠干預上癮了、習慣了,忘記我們改革的目的了,我們要讓市場在配置性資源當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這個東西,這個精髓我覺得不能丟掉。所以過去有一些一刀切,讓你開工多少天,讓你關停并轉,一聲令下,立竿見影,并不意味著這改革取得了好的效果,產量是下去了,但是到了8、9月份以后,鋼鐵、煤炭價格強勁反彈,對電力行業,對下游產業造成了很大的擠壓,沒有理順價格機制。所以首先政府自身要合理定位,你是制定標準,符合標準的你就可以上,不符合標準就要淘汰,就要關停并轉,就要把它炸掉,不能讓它死灰復燃,很多落后的產業產能并沒有去掉,產量暫時沒了。所以我覺得新的一年在繼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過程中我們要好好總結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這個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深化改革我們要培育新的動能,我覺得還是要培育市場機制,從這個方面入手,這是非常重要的。

  另面我們看到新的動能這里面講到,創新是第一推動力,創新發展是放在五大發展理念的首位,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創業的主體是人,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有沒有創新的動能,今年七大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為核心,推動國企改革,這七大領域基本上都是自然壟斷的領域,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航空、電信、軍工,這七大領域由于競爭不充分,由于市場機制發揮的作用比較弱,因此大家看到為什么制造業成本比較高,曹德旺抱怨我們的天然氣電價過高,上游產業的承重過高,其實是制約了下游產業的發展,制約了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制約了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提升競爭力,這都是市場機制不完善導致的。所以我們要下決心,要通過深化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培育市場機制,不要把十八大三中全會講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句話,把它忘了,供給側結構改革這個旗號,這個口號在這里面我們要能夠準確把握它的內涵和市值,在2017年至關重要。

  陳建奇:我這邊簡單做一個補充,在講到新舊動能轉換,你要弄清楚什么叫新動能,這個是很重要。從經濟理論看,經濟的發展靠什么?勞動力、資金、土地、技術、制度五個方面,我稱它為五大支柱,我們原來主要靠要素投入、勞動力、資本、土地,現在由這三個要素的投入轉換到依靠技術、依靠制度改革,我認為要通過新的動能的發展,就是要怎么樣促進技術的升級,促進制度的優化,這是根本。最后把問題歸結下來,就是怎么樣有新的技術出來,技術革命,怎么樣讓制度更加優化,最后就是靠創新。所以剛才潘主任講創新我認為非常重要,我原來提的時候,怎么創新,我認為有三個機制,第一個就是讓國內,讓我們整個國家有創新的欲望,有創新的潛力,讓企業敢創新、能創新、愿意創新,就是要有國內創新的體制機制改革,比如知識產權保護等等這些問題,要加快推進。第二個就是要加快構建發達國家或者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機制,從現在看我們國家通過簡單的創新,短短時間內要使得我們國內的技術大幅度轉型升級那是很困難,短期我認為主要還得靠國外的技術引進,怎么引進,我們現在有非常多的進口,進口怎么樣跟尤其是發達國家來談判,增加一些高新技術的進口。第二個就是支持我們這些企業走到國外去,加快進行高新技術企業的并購,這一塊非常重要。第三塊人才引進,剛才我們潘主任講說,我們國內缺人才怎么辦,美國它也不是說自己有很多人才,它從國外引進了很多人才。所以我想最后一個機制就是構建人才的引進機制,主要靠創新,創新就靠三個機制。

  主持人(林火燦):前一段時間,曹德旺到海外去辦廠,引發了很多的討論,很多人通過這個討論引出另外一個話題,對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擔憂,有些人甚至擔心中國的經濟脫實向虛的趨勢在增強,從這些討論我們也可以總結出來,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確實面臨著一些問題跟壓力,從提振實體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各位有一些什么樣的建議?陳主任。

  陳建奇:確實我們現在也顯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你剛才說曹德旺的事情引起社會反響非常多,現在來看最大的點我們的成本在上升,曹德旺說的是我們稅收很高,但是現在研究發現,財政部所收的稅,真正叫名義上的稅,稅收占我們企業的成本并沒有他說那么高,他說那么高是把很多成本都加在一起,比如說稅收成本,還有社會保障,還有土地成本搓在了一起,確實在全球里面比較高的,前一段時間我跟其他的學者在聊,我們也在分析,我們發現有些地方,我們的土地成本確實是美國的10倍,這個是很高的。也就是說確實我們存在的成本下降的空間,所以未來怎么看,我想全球里面未來一體化,我認為仍然是一個大的方向,未來全球一體化是要的,一體化過程中你的競爭力在哪兒,如果我們成本很高,肯定跟別人沒法競爭,所以怎么樣降成本,確實現在來看是放在重中之重,或者改革之中可能放在非常突出的問題。稅收還是有空間,不是簡單降什么稅的問題,我認為可能要進行稅制改革,怎么樣使得稅收的體制更加優化,不是說像現在這樣,比如說通過很多的流轉稅,確實這種稅收不是一種消費稅,它是放在對企業征稅上面,這樣的話可能確實會構成企業的負擔。未來怎么讓這一塊更加合理,比如稅制結構的改革。現在像土地結構的改革,現在價這么高怎么辦,第三個整個勞動力的成本,爭議比較大,因為現在有人倡導用機器人,機器人我看也是一個大勢所趨,但是機器人如果全面推開,確實對我們整個經濟形勢有影響。從降成本方面,要創新,要把它擺在突出的位置。

  徐洪才:我覺得實體經濟是一個大文章,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是我們制造業,里面低端產能過剩的問題,我們要解決,特別是行政性壟斷的存在,市場競爭不充分導致的效力過低,導致制度性成本過高,它沒有辦法通過制度的改革創新技術的進步來消化這些成本,我覺得方面還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各大主要領域的改革關鍵環節的改革,希望還是要有所進取,盡可能的實現突破。技術方面自主創新是一方面,消化引進吸收也很重要,其實很多方面我們跟發達國家相比,適當學習、借鑒、消化,縮短我們的差距,我們的潛力就很大。還有在管理方面,在經營管理文化方面,現在提倡工匠精神這方面我們是嚴重不足的,大家都不負責任,吊兒郎當的,過去八十年代鐵人精神、螺絲釘精神這些優良傳統似乎都沒了,這要引起我們高度民主關注,很多技術是現成的,為什么我們做不好這個項目呢,缺乏認真的精神。所以在這方面要多管齊下。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金融體系的壟斷,服務不到位的問題,效率低下的問題我們要解決,現在發展一批民營中小銀行,多層次的體系建立,或者多層次資本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至關重要。我們在降杠桿過程當中,其實大家已經看到整個宏觀杠桿肯定是要增加的,我們經濟增長不低于6.5%,但是廣義貨幣每年增長還在11%以上,短期內不能下降太多,在這種情況下宏觀杠桿率肯定還要上升,這是穩增長的需要,這里面涉及到杠桿的轉移,還有替代,比如說我們公共部門的杠桿要適當的增加,增加投入補短板、調結構,我們居民部門的杠桿也可以適度的增加,我們現在有66萬億居民存續存款,但是居民的負債還是相對比較低的。通過消費金融、金融創新來鼓勵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也還是有潛力的。我覺得在通過這些金融的創新來提升我們金融體系的競爭程度、市場化程度,打破壟斷,當然過去大家看到利率的市場化,還有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內部的改革方面,也是取得了一些進展的,但是大家看到去年一些大型國有銀行它的高端人才大量的流失,這種狀況也是體現了,就是我們整個的國有金融機構它的內部的制度建設方面,可能對這些高端人才沒有吸引力,沒有競爭優勢,那么這也是我們改革的重點。把優秀人才發揮人盡其才,發揮作用,推動金融創新,降低金融融資的成本,現在中間環節太多了,所以資金在金融體系里面空轉現象,或者說在國有金融機構和國有企業之間空轉現象還是十分嚴重的。那么因此我們貨幣資金資本的有效力就偏低,這也制約了實體經濟的振興,咱們脫實向虛,很多人在虛擬經濟里面倒買倒賣資金,賺錢來得快,賺快錢,這種情況我們要給它遏制住,引導資金到實體經濟,到短板領域,到要加強的這些高科技、未來新興產業、新經濟領域,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提高我們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我覺得這是至關重要的。

  主持人(林火燦):潘主任對這個問題。

  潘建成:我簡單補充一下,實際上說實體經濟肯定有個參照物,就是虛擬經濟,虛擬經濟為什么成為一個被詬病的地方,就是在于它過多的讓人們關注到把資金、資源投入到追求短期回報的房地產投資和資本投資方面,追求短期回報的投資帶來的結果,大量的資源、資金在金融領域空轉,進入不了實體經濟,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虛擬經濟過度的繁榮,為什么實體經濟比較相對冷落,客觀上也是因為轉型的時代到來,傳統的發展不可持續,過去很多產業延續了傳統的模式,它的成本不斷地上升,資源環境的要求更加苛刻,所以它的壓力越來越大,兩方面的原因。所以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我們要理順整個金融市場,另一方面要促進轉型升級,促進轉型升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剛才提到改善實體經濟的環境,包括降成本等等。我再補充一點,其實實體經濟還需要企業家精神,實際我們過多的人成為投資家、金融家,我們做經濟的,愿意去做這些,實體經濟是需要打造百年老店的那種精神,這樣一種堅韌不拔的,追求長遠目標的企業家精神,這個在中國目前是特別需要的。

  主持人(林火燦):我們感謝三位嘉賓今天跟我們分享這么多的觀點,在節目的最后我想請各位對2017年我國宏觀經濟的走勢做一個研判。

  潘建成:我覺得2017年依然會延續這樣一個L型的走勢,它的理由就是第一,2017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還是巨大的,甚至可能還是更大的,首先產能過剩形勢依然嚴峻,房地產市場進入了調整,房地產對于中國經濟影響力是巨大的,它的調整也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第三盡管1月份的出口形勢很好,但是不能指望全年出口依然能保持這樣好的形勢,因為全球的格局在發生變化,英國脫歐會加大,美國新一屆政府產生之后,對于全球貿易的格局會產生比較大的變化,它可能會制約中國的出口,再家中國貨物貿易份額接近14%這樣一個峰值,歷史上全球這是一個峰值,所以客觀上也會有制約,所以出口的壓力也是巨大的。還有去年對中國經濟產生重要推動作用的汽車,我相信可能在2017年會進入調整,因為去年還有一些政策性因素導致汽車的快速增長。所以壓力我覺得還是很大的,但是我們依然還有一些支撐的力量,主要就是我們的改革創新動力在不斷地增強,再加上“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基礎設施投資的力度不減,這方面它對于我們的作用還是很強的。再加上中國又處于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時期,消費結構升級對于整個消費貢獻在增加,還有一系列其他的積極因素,所以還是能夠支撐,我想繼續保持這樣一個可能還是向下傾斜的L型,2017年的增長速度還會低于2016年,低于6.7%。但是我認為還有可能保持增量在4萬億以上,按照2010年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保證4萬億的增量,我們就能保證就業,保證收入比較平穩的增長,保證基本的民生,同時我們要把目光更多的關注到2017年的結構的優化、效益的提升,創新新動能的增強方面。

  主持人(林火燦):徐總。

  徐洪才:總體判斷,緩中趨穩,穩中向好這樣一個趨勢還是要延續的,為什么這樣講呢?因為從三大需求來看,總體上是穩定的,消費需求去年是增長10.4%,今年可能由于住房消費、汽車消費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總體上我們新興消費在上升,全年消費增長可能是不低于10%,投資這一塊去年應該說經濟增長是比較大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1%,今年我覺得不會低于8.5%的增長速度,可能還會偏高一點,這是基于我們基礎設施大量的需求,基于我們民間投資信心的恢復,是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七大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進,這會增強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同時也會促進我們國有企業潛力的釋放。總體上來說,我相信比去年還是要稍微好一些,為什么這樣講呢,因為全球經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是全年增長3.4%,比2016年增加0.3個百分點,貿易增長去年是增長1.7%,今年應該是不低于2%,也是溫和地復蘇的。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可能還是要延續去年三四季度的平穩緩慢的回升復蘇的態勢。這三駕馬車總體上是穩定的,所以整個經濟增長我覺得不會低于6.5%,6.5%以上是有保證的,另外寄希望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穩步推進的過程中,改革紅利的釋放,轉型升級的推進,這對我們經濟發展的可持續,還有新動能的培育都是有積極影響的。總體而言在十九大之前,應該說是相對平穩,平穩運行是可以期待的,而且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外匯市場的波動性肯定比2016年要小得多,金融穩定對我們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陳建奇:我非常同意兩位嘉賓的判斷,我覺得還是保持總體穩定,應該說2017年的經濟延續2016年穩定增長的態勢,可能有個小的波動。在今年可能上半年,經濟可能會比下半年高一點,因為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們看到PPI、CPI都有上升,而且PPI上升的比較快,從一定程度講,反映了經濟它的熱度在持續地上升,上升到今年年初,我們看到今年1月份,社會融資總額已經超過3萬億,信貸超過2萬億,也就是說現在的經濟應該是比較熱,所以上半年我認為經濟可能會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以前是整個下行壓力比較大,去年下半年開始有上升的勢頭,企穩回升的勢頭,上半年是不是對貨幣政策稍微收緊一點,上半年的經濟增長會達到一個高點,下半年會不會往下掉一點,這跟剛才兩位專家說的一樣,比如說房地產、基礎設施投資,可能下半年會不會有一個滯后顯現出來。但是即便下半年可能經濟會往下走一點,總體會保持穩定,這里邊非常重要一個看點,全社會資金的投入到底是怎么樣的,因為看一個經濟的宏觀走勢資金是非常重要。現在我們看到,兩會還沒開,開了以后,我預計今年的債務率可能會超過去年,或者債務總額超過去年,第二個我們現在ppp在出現一個加速增長的態勢,這一些可能有效的應對我們去年以來,因為房地產的問題,因為其他問題導致資金鏈往下走的問題,導致投資下降的問題,這些資金的注入為我們未來的經濟增長提供相對穩定的支撐,下半年有壓力,總體仍然保持穩定增長,這也是我的一個判斷。

  主持人(林火燦):感謝三位嘉賓與大家的分享,也感謝大家的收看,再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级在线中文字幕 | 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