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區,紅色搖籃。戰爭年代,老區人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老區精神滋養了紅色基因;改革開放時期,老區人民劈山開路,搞活市場,后發趕超,把優良傳統轉化為科學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前往革命老區考察調研,河北西柏坡、山東臨沂、福建古田、陜西延安、貴州遵義、江西井岡山、安徽金寨……他說,在地方工作時,我一直抓老區建設,同老區很有感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每到一地,他都牽掛著老區人民的生活。他反復強調,“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總書記始終惦念咱老區人”,新春時節,記者回訪了與總書記接觸過的5位普通老區人,看看村莊的變化,聽聽他們的心聲。村村戶戶,老區人民對總書記的關懷由衷感激。
井岡山茅坪——
“總書記講話鄉親們都愛聽”
【2月井岡,天寒地凍。看著一架石臼,聽著一段錄音,江西井岡山茅坪鄉神山村紅軍后代左秀發大爺心中暖洋洋的。兩年前春節前夕,總書記第三次來到井岡山革命老區,看望慰問干部群眾,還給左大爺家送去年貨。左大爺笑著說:“想不到吧,我敢跟總書記要禮物呢!”】
總書記來我家時,我們正在用石臼打糍粑。他問要打多久,我孫子回答打12分鐘。總書記邊打邊聊,一下子打了11下。他笑著說,打12分鐘糍粑很能鍛煉身體,逗得大伙兒哈哈樂。
在廳堂里,我家13口人高興地迎接總書記,他和每個人都握了手。看到我爺爺、紅軍小號手左桂林的烈士證書,總書記說,你們的前輩給國家做出了貢獻,要讓你們過上幸福日子。總書記的話,讓我深深感受到黨的關懷。
總書記原打算給我家孫輩送3個書包。我告訴他,外孫子外孫女也來過節了。他非常理解,馬上說,那就再送兩個!外孫子外孫女一聽可高興了。總書記非常和藹,不然我也不敢開口。
你看我這老年手機,很舊,可我卻寶貝得很。錄了總書記的話,經常放出來聽。總書記講話鄉親們都愛聽,越聽越高興。
每天能看到總書記,就很踏實。我養成了天天看《新聞聯播》的習慣,還拿本子把總書記的活動記下來,至今換了3個本子啦。
這兩年,村里變化很大。土坯房全都維修加固,客家風格,還修起了環村路、停車場。旅游紅紅火火,家門口也能掙錢,有的打糍粑,有的開農家樂,有的賣土特產……村里成立黃桃和茶葉合作社,還分了紅。
我想對總書記說,有他帶著咱們奔小康,老區人民的日子一定越來越紅火。
金寨大灣村——
“最想告訴總書記,俺家脫貧了”
【雪后初晴,走幾里山路,拐幾道彎彎,爬一截土坡,來到安徽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陳澤申的老屋。兩年前的4月,總書記來村里考察:“從北京坐了1個半小時飛機到合肥,又坐了1個半小時汽車到金寨,再用1個多小時進山來到你們這里,就是要了解農村脫貧特別是革命老區扶貧的真實情況。”陳大爺說,總書記提到不能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一下子就說到俺們心坎上。】
早年,兒子去世,兒媳改嫁,俺和孫子相依為命,靠幾畝薄田和低保救濟過日子。
現在,生活大變樣。俺住上二層小樓,年收入好幾萬,去年脫了貧。這是總書記帶來的福氣啊!
在俺家小院,總書記和大伙兒圍坐一起,聽俺們講生活困難,給俺們想脫貧辦法。他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老區人民養育了我們。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里。
這兩年,俺兜里有錢了。去年養了20多只羊,賣了16只,賺了不少;年前賣了半扇豬肉,賺了1800元;村里安排當了保潔員,每月500元;加上光伏分紅、茶園流轉,每年又有約5000元。俺家這老房,正準備開發成景點;這新房二樓,準備交給旅游公司辦民宿,既收租又分紅。
你瞧瞧,這一墻獎狀,總書記都夸過呢!全是俺孫子得的,總書記看得可細了。他說,要做好教育扶貧,不能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落后,學一技之長才能有更好保障。
俺最想告訴總書記,俺家脫貧了!俺孫子明年就大學畢業了,一定讓他回報社會,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遵義花茂村——
“總書記關心的問題特別具體”
【春節將至,在貴州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紅色之家”農家樂的客人絡繹不絕。這家店為啥客人多、生意好?老板王治強憨憨地笑著說,總書記的考察給村里做了“大廣告”。3年前,總書記來到花茂村,夸贊說“在這里找到鄉愁了”。】
總書記來之前,兩年才10萬人參觀;總書記來之后,半年就有20萬游客。你說我咋能不感謝他呢?
2015年端午節前,村里忙著犁田插禾,只聽說有領導要來,我也沒放在心上。誰承想那天下午,總書記就走著到家門口啦!
總書記主動問我,房子什么時候蓋的、經營得怎么樣。我就引著他,從前院穿過堂屋,到餐廳、廚房、后院轉了一遭。他說很漂亮,農村像這樣就很好!
說實話,我感覺總書記就是一位親切的長輩。
在小院里拉家常,總書記耐心聽每個村民發言,工作人員好幾次悄悄提醒時間,他擺擺手表示不著急。總書記關心的問題特別具體,都是老百姓的日常生計。聽到他說“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我一個老爺們兒,感動得差點掉眼淚。
總書記考察過后,我們村有名了,我家生意更火了。原來8個房間,有住宿有餐飲,現在全都改成餐飲,后院也搭上涼棚招呼客人吃飯。去年毛收入90多萬元呢!
我的農家樂是村里第一個。這兩年,全村新開農家樂32家、鄉村旅館48家、特色小吃店31家,400多人搞鄉村旅游,腰包都鼓起來了。
現在,鄉愁已經成了咱花茂村的牌子。咱一定不辜負總書記期望,把這山水、這鄉愁保護好,把紅色文化、鄉愁文化傳播開。
福建龍巖——
“總書記的話在我心里扎了根”
【談起3年多前的那次會面,盡管身體微恙,福建龍巖86歲的老爺子郭壯友,立刻來了精神。老人家用顫抖的手,拿出當天拍攝的照片:“有總書記鼓勵,我就想多發揮點余熱,為傳承和弘揚父輩的革命傳統再多做些工作”。】
2014年10月,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古田鎮召開,我作為閩西蘇區創始人之一郭滴人唯一的子女,參加了總書記的座談會。我記得可清楚了,就坐在離他最近的位置。
非常親切,充滿感情,這是總書記留給我的深刻印象。
我告訴總書記,父親原名郭上賓,改名郭滴人,意思是要把自己的點點滴滴都獻給人民……
總書記連連點頭,充滿感情地說:“長征出發時,紅軍隊伍中有兩萬多閩西兒女。擔任中央紅軍總后衛的紅34師,6000多人主要是閩西子弟,湘江一戰幾乎全師犧牲。”他語重心長地叮囑大家,永遠銘記老區人民為革命作出的貢獻,永遠不要忘記老區,永遠不要忘記老區人民。
我父親曾說,為國,就不能顧家,黨的利益高于一切。從總書記身上,我同樣看到了這份信仰、這份執著、這份堅守。
那天會面的照片,我經常拿出來看。“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總書記的話在我心里扎了根。
總書記牽掛老區人民,咱們也應該用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我爭取趁著能跑能動,再多做一些事,當好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員。
平山西柏坡——
“總書記再來,我想給他當導游”
【立春過后,春寒料峭。在革命圣地西柏坡,一座座農家院依山傍水,一條條柏油路干凈整潔。走進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閆青海家,最顯眼的是墻上他與總書記的合影。閆大爺今年72歲,是一名有4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當過10多年村支書。】
要我說,你們都不會知道,我頭上蒙的這塊白羊肚手巾有啥用。可咱們總書記知道!
2013年7月,總書記到西柏坡開座談會。看到我頭上的手巾,他說,在陜西插隊時,大家習慣把手巾結在前面;到了河北正定,大家習慣扎在后面。手巾能防寒、能擦汗、能擦手,用處很多。
總書記真了解咱老百姓的日子咋過!
“手巾不好看!”開會時,旁邊的老鄉順手要把手巾給我摘了。總書記看到擺擺手:圍慣了,快給蒙上。我心里一下子熱乎乎的。
會上總書記說,要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就要靠頭腦清醒,靠保持“兩個務必”。
總書記說得好,做得更好。
我經常從電視和平板電腦上看新聞。這5年,咱們國家鐵腕反腐,正風肅紀,查處了不少貪官,立了不少規矩,干部知敬畏、明職責,社會風氣也好起來了。
總書記再來,我想給他當導游,扎著手巾,開著自家小游船,帶他看村里的變化,看我們的好日子,看清澈的崗南水庫,看新建的“兩個務必”廣場……
快過年了,給總書記拜個年:老百姓都擁護您。有您帶著往前走,我們心里踏實有干勁!
(本報記者吳兢、李翔、魏本貌、孫振、郝迎燦、鐘自煒)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12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