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編者按: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談及"三農"問題,涉及糧食安全、農村土地流轉等多個層面,顯示了中央對于"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習近平在吉林調研期間更指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必須始終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不松勁,在認識的高度、重視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勢頭。"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發表講話,"要堅持不懈推進農村改革和制度創新,充分發揮億萬農民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在農村發展過程中,農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充滿著巨大創造力的群體。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農民創造的,鄉鎮企業是農民創造的,基層組織的建設也是農民創造的。可以說,農民的智慧結晶推動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發揮農民的首創精神,支持和鼓勵農民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凝聚農民的智慧結晶,對于深化農村改革有極大推動作用。實現、維護、發展農民的根本利益是農村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的成效,最終要落到促進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上來。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農村居民純收入9892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92:1,城鎮和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首次降至"3"倍以下。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統計,這是2002年以來的最低值。
習近平指出,"保障糧食安全,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既要實現眼前的糧食產量穩定,又要形成新的競爭力,注重可持續性,增強政策精準性。"
解決13億人口吃飽飯、吃好飯問題是中國頭等大事,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都將糧食安全作為重點議題,說明糧食安全的重要性、長期性和戰略性。我國糧食產量能保持連續十二年增長我國糧食產量保持連續12年增長,但是,面對不斷變化的國內外糧食安全形勢,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如水土資源短缺、糧食生產成本上升比較效益下降、國內市場價格高于國際價格、糧食補貼接近"天花板"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 今年糧食產量要穩定在1.1萬億斤以上,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姜文來認為,糧食安全要有競爭力,挖掘和探索新的競爭力迫在眉睫。確保糧食安全要從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出發,從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加快轉變為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糧食安全一靠科技,二靠政策。我國為了保證糧食安全,出臺了多種政策支持糧食安全,但要提高政策的精準度和效能,確保政策更持續有效地提升糧食安全水平。
今年5月,習近平對耕地保護工作作重要指示,"依法依規做好耕地占補平衡,規范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
"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顯示出中央對于保護耕地的重視,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指出,農村土地流轉要關注耕地質量問題,好的土地往往用來城鎮化,這對糧食安全是一個很大的風險。未來無疑需要提高城鎮化的質量,盡量地少占耕地。
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更涉及億萬農民切身利益。要嚴格防止工商資本到農村介入土地流轉后搞非農建設、影響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要堅決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和農地農用原則,充分尊重農民主體地位,積極發揮市場作用,真正讓農民成為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積極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