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刊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題為《遵循“四個堅持”的改革經驗》的文章。文章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35年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進行科學總結,分別從黨的領導、思想路線、實踐主體、科學方法方面概括了“四個堅持”的重要經驗。這“四個堅持”,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積累的寶貴財富,是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
關于黨的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的鮮明特色,是我們黨在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的鮮明旗幟。中國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能發生如此深刻的變化,中國能在國際社會贏得越來越舉足輕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堅持不懈推進改革開放。面向未來,我們要解決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各種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更好地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除了深化改革開放,別無他途。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重點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并作出重要決定,順應了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愿望,抓住了社會最關心的問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體現。
鄧小平同志1992年在南方談話中說:“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學習鄧小平同志這些重要思想,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是通過改革開放自覺地實現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我國的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健康發展,就在于它是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目的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35年來,我們黨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既以四項基本原則保證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又通過改革開放賦予四項基本原則新的時代內涵,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受住國際國內各種風險和挑戰的考驗,成為充滿發展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35年改革歷程也經歷過曲折,但由于我們黨牢牢把握住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認識,有了問題能及時發現和糾正,所以能夠不斷取得新的成就。東歐、蘇聯等前社會主義國家也搞了“改革”,有的甚至比我國還早,但他們的“改革”方向偏了、路走歪了,不但沒有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鞏固和壯大社會主義事業,反倒是顛覆了社會主義制度,葬送了社會主義事業,教訓極為深刻。這充分表明,他們進行的“改革”同我們進行的改革是性質完全不同的;這也充分說明,社會主義國家在改革中能否保持社會主義方向,直接決定著社會主義制度和事業的命運。
實踐證明,堅持改革正確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偏離了這一條,方向就完全偏了。有的人把改革開放定義為往西方“普世價值”、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則就說你“不改革”。這是對改革的曲解。我們的改革已進行了35年,總體上不存在哪些方面該改的而沒有改。問題的實質是改什么、不改什么。那些不能改的,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等,不但現在不能改,今后仍然不能改。在改革方向問題上,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排除各種干擾,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